注销手机等于出卖自己, 谁该为“二次号码”风险买单?

时代周报2024-04-07 21:46:12  147

近日,一则“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起因是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日前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科普视频。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不妨多做一步将相关绑定此手机号的软件统统解绑,以及银行卡预留的手机号也一定要修改,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徐督督”在视频中表示。

近年来,注销手机号后未及时解绑相关软件带来的风险屡见不鲜,早在2016年和2018年,就有法院公布过类似案件,均给受害人带来了一定财务损失。

4月7日,时代周报记者就手机号注销流程、如何被二次售卖等问题咨询三大运营商客服。

中国电信对此回应称,回收后的号码将在90天后再次投入号码池售卖,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方面客服则表示注销后的号码会在一段时间后投入市场,具体时限以公司处理结果为准。

“二次号码”隐患频现

“经常会陌生电话打进来,偶尔还会有外卖信息、银行信息发过来。”林女士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曾饱受“二次号码”的骚扰。

去年9月前后,林女士开通了一个新的手机号码,彼时林女士从运营商的可选手机号码中选取了一个,当时并未被营业厅工作人员告知该手机号为“二次号码”。

在最初换号的那段时间里,林女生并未在该号码卡导入手机通讯录,但经常有陌生电话打进来。有一次她试着接通,对面的外卖小哥却质疑为什么订餐后为什么不接电话,可是林女士并未订购外卖,甚至新手机还没有装外卖软件,沟通之后才发现可能之前号主在平台绑定的手机号未变更。

时代周报记者也在社交媒体和投诉平台上发现,有不少网友反馈使用二次放号号码后遭遇类似的问题,例如被上一任机主产生的欠费拖累无法使用支付宝,收到非本人的借贷信息,新手机号码注册的社交账号已被其他账号绑定等。

图源:图虫创意

“二次号码”不仅可能遭到前任机主的“遗留问题”的骚扰,更有甚者可能会带来财务上的损失。

早在2016年,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一起案例称,原告阿飞(化名)用新办手机号登录支付宝账号,后往该账号转账一万元。然而,由于无法验证支付密码,致使她不能使用账户内款项。无奈之下,阿飞报警并求助支付宝公司,竟发现该账户是前机主阿华的。

联系不到前机主,也无法与支付宝公司达成划扣协议,焦急万分的阿飞以“支付宝公司的支付功能有缺陷导致其转账错误,且事发后支付宝公司拒绝将涉案钱财予以划拨均侵犯了其对涉案款项的所有权”为由,一纸诉状将支付宝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支付宝公司承担偿还责任。

法院认为,阿飞的转账错误,是由于自身操作未尽谨慎注意义务所致。阿飞关于支付宝公司的系统存在缺陷的主张证据不足。法院最终对阿飞的诉求不予支持。

另外,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曾在2018年公布过一起案例。该案例称,被害人殷某的女儿曾使用过一手机号码,并用该手机号注册了某订餐平台账号,该账号绑定了殷某的银行卡,后殷某女儿将该手机号销号,销号后没有将银行卡解绑。

2016年8月10日,被告人刘某申请办理了该手机号。后刘某在发现该手机号注册有该订餐平台账号,已绑定了银行卡,且只需输入手机验证码即可支付的情况下,多次秘密使用该平台账户消费,致使殷某银行卡中累计损失人民币4700余元。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虚拟的空间如何验证一个人的真实身份,特别是网上银行这类应用。久而久之,手机号码认证就成为了普遍使用的手段,因为它便捷、便利,而且手机号码已经实现了实名制,这样就构建了实名验证的链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某种程度上,上述情况意味着能验证码的手机号码,成为了一个人在网上的真实身份,如果说这个号码不适用了,而没有在各大互联网平台解绑,那么就会带来身份仿冒的风险。

手机卡的“前世今生”

一张手机卡从销号到最终二次流入市场,要经过哪些流程?

4月7日,时代周报记者通过电话咨询三大运营商客服得知,用户注销手机号码,可以先取消与号码绑定的宽带服务、购机合约等,随后线上直接办理注销或后续由注销专员联系办理即可。

“届时我们会清空您的号码数据,经过3个月左右(90天)的冷冻期后,重新再放出来售卖。”中国电信客服表示。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官方客服也回复称,注销后的号码会在一段时间后投入市场,但问及具体期限时,两家客服均表示以公司处理结果为准。

时代周报记者将自己几年前注销过的中国移动的号码交给客服查询,发现该号码目前已经有其他人在使用。

但事实上,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和号码资源有限,“二次放号”其实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规范》规定:用户在欠费30日内未交费的,电信服务商可暂停相关服务,即“停机”;在停机后60日内仍未交费的,可终止服务,即号码注销;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二次放号)的时间至少为90日,称为“冻结时限”,时限过后号码即可再次放出。

图源:图虫创意

运营商客服提醒,如果有用户使用手机号码绑定了部分平台账户,运营商是无法获取到这方面信息的,需要客户自行将绑定手机号码的账号一一解绑。

“一般而言,现在很难单纯地通过验证码登录银行等APP,需要身份证验证、人脸识别等信息。因此,号码虽是相同的,但身份信息不一致也很难实现登录。”中国移动客服回应称,若是用户注销了手机号却忘记将平台解绑,无法收到验证码登录平台,则可尝试向平台寻求帮助。

时代周报记者就此询问了淘宝、美团等平台客服。淘宝客服表示,遇到相关情况的用户可通过提供淘宝账户名称、账户实名验证等方式找回账号。美团则提供了“无需验证码换绑”的渠道。

清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熊定中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由“二次号码”导致的麻烦,理论上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都没有责任,前者是依法依规地处理注销后的号码,后者则一般在用户协议中会要求用户如果更换手机号码需及时解除关联。消费者确实应当把自己所有关联的互联网平台的账号给解除掉。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实际原因可能是现在注册账号非常容易,但注销账号比较难,而且确实现在用户们使用了太多的APP,导致用户难以在更换手机号时一一解除。”熊定中表示,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可能还是要靠用户做好自我管理。

但世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新锐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理应放任用户作为消费者独自承担这一困局。同样基于《电信服务规范》的要求,用户申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用户提供该项业务的说明。电信业务宣传资料应针对业务全过程,通俗易懂,真实准确。即电信运营商理应事先向用户说明该号码为二次放号,以帮助消费者明确并规避该号码潜在的风险。

如何防范?

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名专家处了解到,目前,个人仍然是防范“二次号码”带来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手机号码不再使用,必须及时解绑。

另一方面,运营商也能提前对这类现象做一定防范举措。

据了解,为解决注销手机号可能带来的风险,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和通信企业已着手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协调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和账号管理。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一证通查”服务,并在去年底升级为“一证通查2.0”,可以实现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

据了解,用户可以通过“工信微报”“工信部反诈专班”“中国信通院”等微信公众号,以及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等方式找到查询入口,填写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后六位和验证码后,即可查询。查询结果在48小时内通过统一的短信端口回复。目前,“一证通查”可以查询16个互联网应用账号注册情况,包括微信、QQ、淘宝、闲鱼、钉钉、支付宝、百度、快手、抖音、京东、美团等。

图源:截图自“一证通差”小程序

另外,中国联通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联通手机号码投放、注销、回收等相关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要求开展。

中国联通方面表示,当用户注销号码时,中国联通营业厅服务人员和业务受理单(免填单)上会提醒用户及时解除相关互联网应用(APP)绑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同时,中国联通在工信部码号服务推进组指导下,与部分主流互联网企业建立了信息共享通道,为遗忘注册APP情况的用户提供免费查询和清理服务。用户可登录中国联通APP,通过“一号通查”服务,申请注册清理。未来,中国联通希望能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加入到此服务机制中,共同保障用户信息与财产的安全。

王新锐认为,除了电信运营商的提前告知外,还可以加大电信运营商与各行业应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建设,以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号码注销与应用解绑的同步性;另外,利用目前已有第三方技术可以帮助互联网平台对二次号码进行验证,在客观存在二次放号信息泄露风险的背景下,理解如第三方平台尽合理努力采取相应措施,区分二次号码,对二次号码进行新的账户注册,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泄露;同时,加强宣传提醒力度,提醒广大用户在更换手机号码前,应将与原手机号码绑定的银行、社保、互联网等服务以及原号码注册支付、社交、邮箱等账号进行解绑、注销或者变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用户个人在使用新号码前,应与电信企业确认号码是否曾被他人使用,强化风险意识。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寄希望于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身份验证方案,来替代手机身份验证,这需要各方继续努力。”左晓栋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283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