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英媒金融时报、路透社披露,英国汇丰银行香港分行,宣布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该银行10月24日在官网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汇丰银行方面宣称,此举能够在全球人民币结算中占据关键地位。同中方达成相应合作后,汇丰银行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中最大的外资直接参与者。
双方合作具有互利性,汇丰银行已有的金融链路减少了推广人民币业务的海外成本。而直接对接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使得汇丰银行在市场运营中获得广泛业务增长空间。中国实体经济规模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人民币结算比例,尚未同中国经济体量匹配,期间差值所代表的市场空间被汇丰银行所看重。而香港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承接的市场前沿职能,为相关中英合作提供便利。香港是当下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截至7月底,香港吸纳人民币存款总额1.19万亿元。今年1-7月,8成比例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在香港进行。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自2015年起开始运营。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境外参与方,主要分布在亚欧区域。系统参与者涵盖117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延伸覆盖185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是美元之外使用规模第二的贸易融资货币。截止到今年8月,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95%。在全球支付货币中占比为4.69%。相关数值占比较低的原因之一,与中欧间贸易情形的不同有关。
欧洲国家之间以欧元进行的相互贸易,被涵盖入欧元的跨境结算业务中。在中方视角下,欧元参与跨境结算的比例具有虚高性。现行跨境结算评估体系反映不了人民币参与结算的绝对值。 人民币的影响范围被相关西方金融评估体系,在数值、舆论上低估。当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的增加,受几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包括中国产业升级由中低端延伸向高端,带动各国扩大与华贸易需求。
持有人民币是降低贸易成本的直接方式,“一带一路”框架下,同各国的工业合作,带动金融在内的中国体系输出。而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将俄罗斯主要银行驱逐出SWIFT结算体系的做法,增大了俄方对接人民币系统的需求。美元武器化带来的连锁反应,驱动各方探索更多元的结算方式。不论是本币结算,还是金砖组织推动的多边结算方案,均在加大外方获取人民币的必要性。
10月16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央行签署3年期300亿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定。10月25日,中国与日本央行签署3年期2000亿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定。由于历史及现实地缘原因,中日间面临紧张与敌意。这一背景下,日本央行仍寻求同中国达成大规模货币互换协定。可见这一安排背后,涉及的巨量利益。
货币互换节省中日贸易成本,是双方达成相关协定的直接因素。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外资也在涌入增持中国债券。目前,外资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规模,在6400亿美元以上。今年1-3季度,增持规模超过800亿美元。中国工业实力支撑下,人民币的结算版图正在增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2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