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 一野有三名将领的军衔都授高了, 他们分别是谁?

追梦的年2024-03-12 21:21:59  50

毛主席曾说:我们领导革命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主义。此语也是在侧面反映,山头其实客观存在,正如那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到1955年大授衔时,评定标准除了战功、资历、职务等因素外,山头也是需要考虑进去的,所以就出现了有些干部看似被授高的情况,其中又以第一野战军最为明显。

一野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的延续,在整条脉络中都是我党的主力部队,而他们因为种种条件所限,发展不如其他兄弟部队,55年组织就给予了一定的照顾。

当时有三位将军的军衔,都被拔高了一级。

副军级中将杨秀山

杨秀山1914年出生于湖北沔阳,15岁开始为革命工作,16岁加入孙德清、周逸群领导的鄂西红6军,整个土地革命时期最高担任过副师级职务。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秀山在八路军120师战斗,最高担任过副旅级职务。解放战争中,他留在西北,最高担任过副军级职务。

待新中国成立,杨秀山被安排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是高级系2班主任。

1952年全军进行了一次定级,杨秀山被定为副军级,按照规定,这个级别55年授衔时可授大校可授少将,组织考虑到杨秀山以往的贡献,就拟授少将。

不过贺老总看到名单后认为低了,专门找到评衔小组讨论,建议授杨秀山中将。

贺老总给出的理由是,红军时期杨秀山的功劳太大了,受伤也非常多,建国后他身上还有21块弹片未能取出、被定为二等乙级残疾。他为革命流了那么多血,应该多照顾一下。

评衔小组工作人员觉得贺老总说得有道理,但名单初步拟成后,人数就基本定了下来,如果把杨秀山提为中将,那就要有人从原本的中将里下来。

贺老总想了想,最终在西南军区上报的名单里,将原定的中将金如柏和杨秀山换了换。

随即杨秀山出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军队级别提为正军级,大授衔时他就获得了中将军衔及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准兵团级上将贺炳炎

贺炳炎是贺老总的心腹爱将,1913年出生于湖北松滋的他,1929年就参加了贺老总领导的红4军。

在整个战争生涯中,贺炳炎也是相当勇猛,1935年的后坪战斗,国军19师打到了红二军团的前沿阵地,是贺炳炎率领警卫战士拼命打退敌人,保卫贺老总的安全;

板栗园战斗,贺炳炎率先冲入敌阵,为全军打通道路,被誉为“孤胆英雄”;

长征的瓦屋塘之战中,他再次勇敢冲锋,可惜右臂不幸被敌人打中,骨头被炸得粉碎,为保命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

由于条件所限,红军没有足够的药品和手术器材,所以贺炳炎在无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用伐木锯锯掉了右臂!此事的困难程度和需要的勇气,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虽然贺炳炎能打,也有一往无前的革命勇气,但他职务其实不算特别突出,红军时期最高担任红5师师长,八路军时期最高职务是358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最高职务是第一军军长。

1952年定级时,贺炳炎为准兵团级,这个级别有64人。

后来在1955年出了4名少将(陈沂、袁也烈、段苏权、解方)、54名中将、5人未参与授衔(宋裕和、张致祥、周骏鸣、张凯、周文龙),只有贺炳炎一人是上将。

最开始贺炳炎被拟定的也是中将,同样也有几分照顾因素。1955年8月2日,彭德怀向毛主席汇报拟授名单,其中上将56人。毛主席认为人数有点多,建议再减少两人。

评衔小组的徐立清(正兵团级)主动申请降衔,由上将变为中将;贺老总得知消息后,也将外甥女婿廖汉生(时任国防部副部长)从拟授上将的名单中划去了。

这样人数是符合了,但红二军团就没有上将代表了。红二军团才是红二方面军的根源,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要出一位上将。

廖汉生已经被划掉,再写进去会如同儿戏,所以只能另择人选。思来想去,最终就让贺炳炎成为红二军团的代表,由中将改为上将。贺炳炎因此成了唯一一个准兵团级上将。

正兵团级大将许光达

许光达红军时期最高担任了红8师师长,只不过从1932年5月开始就去往苏联治伤,缺少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履历。

抗日战争他长期在后方,担任过抗大第三分校校长、延安交通司令等职,1942年才调任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缺乏获取重大战功的机会。

解放战争许光达担任过一野第二兵团司令员,52年定级时也是正兵团级。按照这个级别,其实正常应为上将。

许光达自己也觉得被授予大将有些太高,对其他同志不公平,所以数次给中央写信“我许光达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希望把机会让给王震。

王震虽然也是红二方面军的干部,但代表性不如许光达。

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组成,只是红六军团最初在湘赣苏区和湘鄂赣苏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严格意义上来说,开辟了湘鄂西苏区的红二军团才是红二方面军的根基。

可红二军团经过夏曦的多次“肃反”,精英几乎被扫空,最严重时整个湘鄂西苏区只剩下贺龙、夏曦、关向应、卢冬生四名党员,许光达因为去苏联治病,恰好躲过了这一时期。

1955年关向应和卢冬生都已不在了,参与创建湘鄂西苏区的老党员许光达就意义非凡了。

且我国最初的军衔制很多地方都参照苏联,苏联装甲兵司令是一级集团军级,与我国大将军衔对等,为了以后两国交流需要,许光达这个新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员也就被授予大将军衔。

人民军队来自五湖四海,组织在做评定相关的工作时,当然要考虑到平衡等问题,将大家团结在一起、让大部分人都满意,这才是授衔的一个重要目的。

有山头的照顾因素,但这三人战争年代做出的贡献也绝对担得起他们所获的荣誉及军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15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