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部近乎癫狂的影片《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
不仅一下捧红了包括导演在内的众多明星,还让观众再一次领略到了重庆的独特魅力。
说起重庆你最先想到什么?
吃货会想到火锅,驴友会想到山地。
但今天小妹要给大家安利的这部纪录片,则讲述了重庆的另一个符号,棒棒。
《最后的棒棒》
没有大牌的明星,没有什么深刻的主旨,甚至连导演都是个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外行人。
靠着1300多块钱的投资,这部片子却在豆瓣上拿到了9.7分。
好于99%的纪录片。
作为《疯狂的石头》的铁粉,小妹还记得电影其中有这么一个情景。
当黄渤一群盗宝贼在第一次行动失败后,郭涛曾用香烟和白酒收买了一群人,棒棒。
第一眼看过去,除了极为朴素的穿着,“棒棒”的手里总是紧握着一根结实的棒子。
大家都知道重庆是个山城,一路上走不尽的台阶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
作为中国的第一批农民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从农村到城市,
棒棒在这样环境下应运而生。
他们挑着扁担,游走在大街小巷,干着最沉重的活儿,赚得是最底层的钱。
《最后的棒棒》便围绕着几个有着几十年棒龄的棒棒,用镜头真实地记录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路300米外,有一条小巷子,
因为曾经巷子里面都是住着靠手艺吃饭的老师傅们,于是便得名“自力巷”。
然而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如今的自力巷已经变成了这副模样。
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有一个醒目的“拆”,但因为众所周知的难题,这些危房依然屹立在重庆的大地上。
春去秋来,如今的自力巷更多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地。
因为相比其他地方,这里的房租实在便宜,60块钱起,300块钱封顶。
导演何苦就在自力巷和他的师父老黄开始了棒棒的生涯。
第一天入住自力巷,导演显然有些不适应,黑咕隆咚的房间里必须开灯才能看得到路。
咯吱咯吱响的陈年老楼梯让人害怕得不敢踩上去。
来了新人,老黄很是激动,他马上将导演介绍给自己的邻居,
而这些邻居无一例外也是棒棒。
河南。
没错,这是个人名。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叫什么,因为老家来自河南,于是大家便称呼他为“河南”。
河南来自一个离异的家庭,从小感受不到亲情的他,在母亲改嫁之后便离家出走,那年他17岁。
在外流浪了几年,到了重庆后便加入山城棒棒大军。
老甘。
住在自力巷53号的最高层,可大破洞让门上的锁成了一个象征意义。
闲着的时候,他就会在屋子里看《刘三姐》,一遍又一遍。
可以说每个棒棒身上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由于影片以导演体验棒棒生活为视角,于是他的师父老黄就成了整个纪录片当之无愧的男一号。
老黄出生于一个偏僻的农村,没有文化,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母亲改嫁等一系列变故让在人生的前30年里尝尽了人生的苦难。
好不容易在40岁的时候讨到了老婆,没想到在自己外出打工时,老婆还是抛下女儿和别人跑了。
为了养活女儿,他不得已来到重庆当了棒棒。
这段老黄的历史,导演用了简笔水墨的形式展现。
简单,却让人心疼不已。
作为这个城市最后的流动搬运工,棒棒没有选择货物的权利。
街边路口,在和雇主三言两语的讨价还价之后便敲定了工钱。
一般是10元,好的时候能拿到20.
然而这个价格背后的劳动力则是,33袋大米,每袋50斤,要把它们抗在肩上一趟又一趟,直到全部搬完。
很多时候他们楼上楼下,大件小件,忙活一个下午连20块钱都拿不到。
连导演都说,跟着棒棒们讨生活,他才真正体会到了“血汗钱”这三个字的意义。
作为城市的万金油,棒棒的业务也很广泛。
有时雇主不愿意亲自动手的活都可以找棒棒来帮忙,
因为自家给狗盛狗粮的勺子掉到了便池下水道里,这家的屋主就叫来了老黄。
只用趴下然后把手伸进去就能拿出来,但如此简单的活,屋主宁愿找别人都不愿意自己动手,
原因只有一个,太脏了。
老黄本想让屋主找个纸板,自己可以趴上去,但屋主不愿意。
只是站在一旁敦促老黄快点快点。
在谈好是20块钱的价格之后,老黄毫无犹豫地挽起袖子将手伸到了下水道里。
完事后,他用肥皂将自己的手洗了整整3次。
可屋主连老黄碰过的肥皂也不想要了,干脆让他丢到了楼道的垃圾桶里。
即使被这样嫌弃,老黄依然是面带笑容,因为他赚到了钱。
几分钟就能拿到20块钱,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
由于城市发展太快,老黄熟悉的地点又太过局限,某次挑行李的过程中,老黄一不留神跟错了雇主。
晃晃悠悠走了好几条街才回过神时,可这时真正的雇主早已不见了踪影。
他着急了,不仅因为找不到人,很有可能连这趟活也白干了。
从傍晚等到了深夜,依然没有找到雇主。
导演劝他把行李交给警察,老黄想了想还是决定再等一个小时。
因为一旦交给警察,他忙活一个下午就都全白费了。
这样的情况他以前不是没有经历过。
老黄说,他不懂什么高尚不高尚,也不懂什么职业操守,20多年的棒棒生涯让他只认一个理,那就是挑了一下午,还没有拿到钱。
一分劳动必然会有一分收获,这是以老黄为首的棒棒们坚信的真理。
电影用极为朴素的镜头展示了棒棒这个特殊群体在城市生活中的真实一面。
讨价还价时的他们,开玩笑时的他们,赌桌上的他们,独身一人的他们。
他们用汗水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但却没能赶上它的脚步。
片末,由于危房拆迁,老黄和其他棒棒的行李财产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白天他们不敢过去,只能趁着夜色和导演偷偷过去扒,扒到鲜血直流才把攒了大半年的2000块钱给找到了。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老黄没了打算,也许会再找一个便宜的地方,再住上一段时间,再干上几年棒棒。
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是影sir看完本片的最大感触。
老一辈的节俭和生活的困境让他们为了省三五块钱的路费,甚至愿意再多走上几十里的路。
40年前的电视剧里,棒棒军被赞美成谦逊和高尚的劳动者。
但真实情况却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棒棒会认为自己属于重庆,或者重庆是他们的家。
据说当时很多电视台不敢播这部纪录片,理由是太过真实。
这难道不是天大的讽刺吗?纪录片本身就是真实记录。
他们靠自己的劳动生存,甚至养活一家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