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车企利润榜: 长安第四, 上汽第二, 第一实至名归

普朗鸣尼2024-10-24 17:19:58  74

上半年国内车企的利润榜公布了,这次的排名,让不少人吃了一惊。

在一季度排名第二长城汽车,本次排名滑落,而上汽则上升到了第二名。

看到第一名之后,当的上一句实至名归……

昔日霸主,今朝“难兄难弟”

翻开上汽集团的半年报,这次利润已经从2018年的360亿,下滑到了66.3亿元

再看看广汽集团,净利润15.2亿,排在了第9位。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昔日的霸主,利润下滑到如此地步?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燃油车时代,这些巨头们凭借着合资品牌的光环,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备受追捧的合资品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而那些仍然固守着燃油车市场,对新能源转型犹豫不决的合资巨头们,自然也尝到了市场带来的反馈。

更要命的是,在合资品牌失守的同时,这些巨头们却发现,自己辛苦培养多年的自主品牌,还不能完全扛起大旗。

不过,那些专注于商用车领域的企业,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凭借着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产品竞争力,依然保持着不错的盈利能力。

但这并不能掩盖央企国企整体面临的困境,毕竟,商用车市场规模有限。

想要重现昔日的辉煌,还得看乘用车市场的表现……

自主品牌,厚积薄发

与那些“愁云惨淡”的合资巨头们相比,自主品牌的“期中考成绩单”就显得格外亮眼了。

比亚迪狂揽136亿元净利润,同比暴涨24%,直接成为上半年的冠军。

长城汽车单车净利润高达12800元,成为自主品牌中的“利润王”。

总体的利润也达到了70.8亿,排在第三位。

吉利汽车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同比暴涨114%,105.98亿的净利润,上升到了第二名。

是什么样的魔力,让这些曾经被视为“追赶者”的自主品牌,如今能够扬眉吐气,在市场上大杀四方呢?

答案其实就藏在他们多年来的默默耕耘之中。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们起步早、投入大,凭借着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在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都走在了合资品牌的前列。

比亚迪凭借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王朝、海洋等系列车型的热销。

直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当然市场号召力也不容小觑。

而长城汽车则另辟蹊径,凭借着“坦克300”等硬派越野车型的爆款效应,成功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实现了品牌向上突破。

吉利汽车则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了“星瑞”、“星越L”等一系列车型,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也成功实现了品牌年轻化转型。

当然,自主品牌的崛起,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老本”,在新能源时代却成为了他们的“包袱”,反应迟钝、转型缓慢,给了自主品牌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然而,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前方依然充满着挑战。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合资品牌们也开始纷纷发力,推出了一系列重磅车型,试图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同时,造车新势力来势汹汹,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传统车企的市场地位。

面对着来自各方的挑战,自主品牌们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优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除了传统车企之间的激烈角逐,造车新势力也在这场中国汽车市场的“牌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毕竟还是“初出茅庐”,在技术积累、供应链管理、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也导致了他们在盈利能力上,与传统车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理想汽车凭借着理想ONE、理想L8、理想L9等车型有着不小的热度,也让理想汽车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的“销量一哥”。

在上半年的净利润报告中,16.92亿的利润数据,则排在了第7位。

但与此同时,理想汽车的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理想汽车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提升竞争力。

另一方面,理想汽车为了提升产能,加大研发投入,也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与理想汽车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情况则更加不容乐观。

蔚来汽车还在与亏损搏斗,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的亏损正在逐渐减少,但是距离盈利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一部分是因为这些造车新势力起步较晚,在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无法与传统车企抗衡。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采取激进的定价策略,也就是打“价格战”,也导致单车利润比较低。

不过,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现阶段的亏损并非不可接受。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但是造车新势力想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力,打造品牌影响力。

只要能够熬过眼下的“至暗时刻”,未来依然充满着无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后来者”,虽然尚未正式推出量产车型,但其在汽车业务上的毛利率已经达到了15.4%,盈利潜力还是很大的。

凭借着小米集团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生态链优势,小米汽车未来能否后来居上,也许会搅动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

中国车企的生死抉择

“价格战”也是国内市场无法回避的情况。

想要追求规模效应的诱惑,还要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担,如何抉择,成为了摆在所有车企面前的难题。

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都把扩大规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CADA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原有的几大汽车集团挣的钱,合起来还不如比亚迪、宁德时代一家挣得多。”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车企的无奈。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规模意味着成本优势,意味着市场话语权,意味着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因此,即使明知价格战会损害利润,车企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冲,试图用规模换取生存空间。

然而,规模并非万能药。

如果只追求规模而不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最终只会陷入低端竞争,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

“中国汽车市场应该出现规模、销量、利润排在世界前列的企业。”

崔东树指出,“如今的激烈竞争、出清是一种必要过程。”

中国车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打造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

而这,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

从财报数据来看,中国车企的研发投入正在逐年增加。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高达201.77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7%,位居国内车企之首。

蔚来、理想、小鹏和零跑这些新兴车企也不甘示弱,它们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都超过了10%,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中国的汽车公司现在正受益于技术进步。

我们的车企并非没有技术实力,关键在于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转化为市场优势。

“中国汽车市场确实正处于一个竞争加剧的状态,一方面是现金流的损耗,一方面是未来竞争力的储备。”

崔东树认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都将面临一场优胜劣汰的产业升级。”

这次产业升级,将会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

那些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升级、品牌提升的车企,将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而那些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车企,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抛弃。

中国汽车江湖:未来鹿死谁手?

合资品牌式微、自主品牌崛起、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各方势力都在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激烈角逐。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想要重现昔日的辉煌,就必须正视自身的问题,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除了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

还可以转变经营理念,提升品牌形象,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取得阶段性胜利固然可喜,但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继续苦练内功。

研发投入自然是重中之重,提升产品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也不能少。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也是必经之路,才能早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

在活下去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产品力,打造品牌影响力,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汽车市场,这片曾经被合资品牌统治的“江湖”,如今正掀起一场新的“腥风血雨”。

未来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电力报——半年报折射能源产业链韧性|产销两旺 新能源汽车稳中向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03691.html
0
最新回复(3)
  • 英杰轻创业2024-10-25 16:18
    引用3
    工业废铁必燃迪毫无道德底线的偷工减料,压榨员工来的利润??
  • 第十九个太阳2024-10-25 13:57
    引用2
    难怪老魏说长城要是不挣钱,谁都挣不到钱
  • 瀚维说剧2024-10-25 06:40
    引用1
    长城牛逼,利润这么高,利润=售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