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核心节点的关键角色。“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是国家赋予山东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龙头,青岛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今年,青岛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至城市发展战略,将其作为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日,《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10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方案》进行解读。
《方案》提出,到2026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初见成效,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600万标准箱,航线总数达到240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255万标准箱,欧亚班列开行规模突破1100列,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此次《方案》的印发标志着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亮出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将进一步释放港口的枢纽平台作用、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方案》确定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总体思路和指标体系,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到2026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初见成效,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600万标准箱,航线总数达到240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255万标准箱,欧亚班列开行规模突破1100列,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
●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
●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五大战略目标
基础设施领先化、航运网络全球化
航运贸易多元化、金融服务链条化
港产城联动一体化、口岸通关便捷化
海事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化
数字港口智能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
13项重点任务
强化航运中心规划引领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
加快拓展航运贸易市场
强化航运金融服务保障
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
提升口岸服务功能
提升海事法律服务能力
强化海事人才引进培养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培育港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明确13项重点任务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拥有良好港口物流条件、完善航运服务体系,航运及相关产业发达,在全球航运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港口城市。世界公认的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有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上海等。
青岛因港而兴,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具有良好条件和发展基础。青岛港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良好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航线网络和领先全球的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技术,为全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与此同时,青岛港通达全球700多个港口,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原油接卸港、集装箱干线港和北方三大外贸铁矿石接卸港之一,海铁联运量连续九年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青岛位列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15位。
当然,放眼全球,与伦敦、新加坡、上海等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相比,青岛在现代航运服务业、综合环境等方面还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
扬长补短,加速追赶。今年6月,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成立,专班下设1个办公室、9个工作部,相关成员单位抽调力量集中办公,各部室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进重点工作,着力解决港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港口和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聚焦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了“四张清单”:一是重点项目建设清单,梳理各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强化全周期管理,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达效;二是招商洽谈对接清单,梳理港航产业链头部企业、优质资源,拉出清单、主动对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三是对上争取政策清单,列出需要上级支持的重要事项,积极争取政策、资金、试点等支持;四是协调解决问题清单,汇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推动解决。
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工作专班学习借鉴国内外航运中心建设先进经验,起草完成了《方案》,确定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总体思路和指标体系,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介绍,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方案》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并进一步细化为53项分解事项,清单化、责任化全面推进落实。这13项重点任务包括:强化航运中心规划引领、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加快拓展航运贸易市场、强化航运金融服务保障、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提升海事法律服务能力、强化海事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港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瞄准五大战略目标
对标世界一流国际航运城市,《方案》结合青岛实际,提出了五大战略目标:
基础设施领先化、航运网络全球化。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码头通过能力2600万吨,港口专业集装箱设备自动化率超过55%,专业干散货设备自动化率超过90%,港口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65%;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沈海高速、董梁高速主体建成通车。优化拓展海上航线网络,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新增国际中转通道30条,国际中转集拼箱量年均增长10%;完善内陆港布局,内陆港总数达到56个,依托上合示范区建设青岛港延伸港区和国际陆港,构建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
航运贸易多元化、金融服务链条化。推进油品混兑、船舶燃供等新业务,争取获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加注资质,船舶交易服务业务规模突破240艘次,交易额超过10亿元,累计培育100家跨境电商海外仓。大力发展航运保险,围绕货物、物流、贸易等港口要素,提高港航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力争2026年航运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1亿元,港口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额达到140亿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业务发生额达到2500亿元。
港产城联动一体化、口岸通关便捷化。邮轮母港启动区8个项目建成投用,邮轮在青运营航次25个,到访上海、福冈、济州等8个中日韩三国城市,董家口港区大宗商品储运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创新口岸通关物流新模式,深化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健全服务机制实现船舶“在港零待时”,青岛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口岸时效、口岸信息化水平、口岸监管环境在全国名列前茅。
海事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化。提升国际海事法律服务功能,建立海事海商案件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培育100人的律师服务队伍,打造10家海事海商专业律师事务所,促进青岛海事仲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海事人才引进力度,累计引进2400名海事青年人才,成立国际航运中心研究机构,建立港航专家库,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国际海员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海员服务保障能力。
数字港口智能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打通港航物流大数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共治”数据平台,实现平台注册用户57万人,惠及港航企业2.1万家。促进港航数字产业发展,深化“人工智能+智慧港口”示范应用,开放4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养不少于500名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形成一批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进一步发挥好青岛港口的资源禀赋,这是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支撑。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邢东亮介绍,从现在起未来一年,青岛港将有5个总投资近600亿元的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其中仅董家口港区就投入400多亿元建设北三突堤7-8号泊位、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东部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预计建成后将新增年通过能力2612万吨、1100万标准箱,为“再造一个青岛港”提供强力支撑。为加快建设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明年3月将启动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前湾港区北岸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工程,对已建成的集装箱、件杂货、多用途泊位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将新增集装箱年通过能力600万标准箱,届时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集装箱货运需求。
用足用好高能级开放平台
一座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发达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海事仲裁、信息咨询等现代航运服务业。《世界领先海事之都》(2024年)报告显示,青岛在全球海运城市中排名第28位。报告对青岛的评价是:港口与物流和海事技术领域表现较为出色,而海事金融与法律领域表现不足。
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青岛应以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为破题关键,引入相关企业、机构和人才,提升港航服务产业的要素集聚度、产业“含金量”和“附加值”,努力在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
《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立足于我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切实完善航运服务集聚区港口功能配套;明确依托国际邮轮港区加速聚集金融保险、船舶管理、海事仲裁等航运服务企业和机构;依托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产业,强化发展国际中转、跨境电商、汽车整车进口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依托董家口经济区积极发展原油、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加快青岛港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
青岛自贸片区是青岛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青岛自贸片区累计集聚4000余家航运物流企业,初步形成以“大宗商品仓储、综合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冷链垂直领域、集装箱场站、现代航运产业”为集群的航运物流产业生态体系。其中,前湾港区是青岛港的核心港区,全部位于青岛自贸片区范围内,集装箱吞吐量占青岛港的95%。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王磊介绍,紧紧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目标定位,青岛自贸片区以服务港口发展为核心,加速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促进航运要素资源集聚,全面提升航运综合实力水平。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区位和制度创新优势,放大开放门户作用,重点做好优化港产城空间布局、完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综合海事服务基地、打造港航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样板等四个方面工作,加快建设辐射东北亚及沿黄流域的国际航运枢纽,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贡献自贸力量。
目前,上合示范区正充分发挥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资源禀赋,积极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加快布局建设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国际道路集结中心,有效打通了一条陆海贸易新通道,成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合作的崭新名片。“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四港联动优势,加快商贸服务型、空港型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拓展中欧班列、国际道路运输、航空物流、多式联运等新型运输线路,着力构建通达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为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上合示范区管委副主任、胶州市副市长郭晓钟表示。
以港兴市,向海图强。随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纵深推进,这座开放之城将向全球展现出更加澎湃的发展活力。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