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编辑王彬王驭时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知名评论员曹林。
(Δ视频由AI共同创作)
或三五成群,或独自追风,骑行,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肉包铁”在非机动车上,飙出机动车的速度时,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骑行者在市民通勤道路上,时速甚至超过40公里。追逐竞驶、随意变道、侵占机动车道,甚至闯红灯等……骑行热之下,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甚至诟病。
面对骑行者的需求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矛盾,各方该如何合力破局?
详情点击>>
潮声丨时速三四十公里,谁来给城市暴骑团踩刹车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知名评论员曹林:
不能总等暴骑团“暴雷”后才带血刹车
每次看到暴骑团从身边呼啸而过时,总会惊出一身冷汗,畏而远之,避之惟恐不及,但他们神出鬼没,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从身边窜出来,跟“开门杀”一样让人猝不及防。潮新闻的这个监督报道很有建设性,在本地暴骑团还没有“暴”出大问题时,聚焦那些潜在的问题。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报道非常有必要,以往很多地方,都是在“出事”后才高度重视,不能总等暴骑团“暴雷”后才带血反思、带血刹车。
时速三四十公里,谁来给城市暴骑团踩刹车呢?有一种声音说,不需要给他们踩刹车,这种事情,不见棺材不掉泪,让带血的事故去“刹”住。放弃劝说、引导和监管,尊重自然规律,让其自生自灭。这可能是一种“恨其不要命”式的反讽与调侃,但无论如何,还是需要监管的,因为这种暴骑团,不只是害自己,更会害别人,不只是让自己处于险境,更是制造了危险的交通环境,让别人处于险境,自己摔了也许是“责任风险自担”,但别人呢?所以必须去踩刹车。
杭州交警这些引导方式很及时,建立景区骑行群,创造安全的骑行空间,定期发送警示,还进行线下执勤宣教。这些可能还不足以形成“刹车”效应,还有必要在法规上进行约束,机动车有25公里/小时的限速,“肉包铁”的自行车应该有更严格的限速要求。有人说,暴骑也表达了一种现代人的运动需求,但少数人的需求应该在“特殊场景”中去实践,不能拿公共交通作训练场地,拿普通人的交通日常当成自己寻求运动刺激的背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9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