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是如何通过瞎折腾把自己玩残的

战史威锋2024-03-20 09:44:15  187

在二战德国与苏联的较量中,德国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最终却没有能够把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战争的失败无疑可以归结于战场上双方直接对话的失利,然而这只是表象,战场的失利其实完全是德国内部失败的延伸。正是由于内部出现的那些匪夷所思,又积重难返的重大问题,才导致德国输掉了这场战争。

首先,了解一下苏德开战前德国是带着怎样的优势进入战场的。在开战前,德国本土包括实际占领的地区有将近250万平方公里,控制着人口2亿,苏联领土就不说了,也有着将近2亿人口。另外,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维希法国等作为德国的盟友,控制着89万平方公里,以及8600万人口。可以说整个欧洲大陆最精华的部分都被德国直接或者间接控制,除了苏联,已经没有任何敌对国家了。其中,在德国控制的2亿人口里面,日耳曼人虽然只有8000万,但是剩余的人口即便大部分不能直接上战场,却依然可以做为人力资源为德国所使用。

如果说在人口方面德国的优势不大,那么在工业能力方面,德国就真的属于“优势在我”了。1941年德国实控地区的煤炭产量为4.3亿吨,苏联1.5亿吨;钢铁3260万吨,苏联1800吨;发电量800亿度,苏联430亿度;机床130万台,苏联60万台;工厂数量5000座,苏联1500座;石油600万吨,苏联3300万吨。除了石油远不如苏联,其他数据对苏联都有极大的优势。不过在德国之前获得了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原油储备,再加上罗马尼亚每年进口的200万吨,开战后即便满负荷,维持12-18个月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当时苏联是世界第2,那么德国绝对可以排在世界第1.5,仅次于美国。然而带着这种优势的德国,居然只用了4年就被打亡国了。让德国迅速败亡的关键和核心正是内部的那些层出不穷,又足以致命,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

一,纳粹德国或者说希某人与国防军高层的矛盾,造成了政府与军队的内耗

这种矛盾和内耗是最为直接的,因为它的负面效果会以最快的速度体现在战场上。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通过闪电战迅速攻占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就在眼前。但在此时它停了下来,它为什么停了下来?因为此时的希某人和国防军高层正在打嘴仗。

论打嘴仗,我希某人没有怕过谁

希某人认为莫斯科目前不重要,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遇到了苏联的重兵集团,中央集团军只要分兵包抄乌克兰,即能解决两个集团军群结合部的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还能打通进攻高加索油田的道路。国防军的高层的看法是按照既定目标,尽快占领莫斯科,战争会尽早结束。嘴仗的战况异常激烈,国防军高层认为希某人不懂军事,希某人反唇相讥,对对对,你们国防军懂军事,军事都让你们懂完了,然而你们不懂政治和经济。最后嘴仗的结果就是,中央集团军群分兵进攻乌克兰,虽然取了得基辅战役的大胜利,但是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苏联在西伯利亚的援军和冬天都如期而至,被俘德军进入西伯利亚,积极参与了开矿、挖土豆等苏联主导的反法西斯工农业生产。

德国西伯利亚劳动大军

要知道这种嘴仗,希某人和国防军打过不止一次,从1933年上台开始一直打到了1945年。只要希某人提出某项决议,不管是否正确,必定会有国防军的容克军官老头站出来进行反驳,同样的,国防军的建议,希某人也在很多时候条件反射般的进行否决。比如在进攻法国的问题上,国防军是持反对意见的,希某人靠着怒吼和咆哮,力排众议支持曼施坦因计划实施,最终获得成功。在围困敦刻尔克的时候,国防军认为要给被围困的英法联军进行最后一击,结果希某人让前线的部队停下休整。

敦刻尔克英法联军逃过一劫

这么多年双方就是一直通过嘴仗的方式进行沟通,当然,双方在反对的时候都会有极其充分的理由,求同存异,各抒己见也是沟通的前提。然而,双方几乎没有一次达成普遍共识,每一次都伴随着激烈的嘴仗,就真的很迷。所以,就算仗打赢了,希某人都要找亲信吐槽,“仗打赢了,都是这帮人的功劳,输了却都是我来背锅”

希某人其实很郁闷,那时候纳粹的冲锋队是要打算夺了国防军军权的,为了拉拢国防军,不惜亲手消灭自己亲手组建的冲锋队,但是这些人依然不领情。不领情的主要原因很简单,上位的希某人是底层出身,仅仅是一个落魄的画家。而那些国防军高层都是容克贵族出身,世代的军户。双方有着不可跨越的阶级鸿沟,阶级的不同必定导致利益诉求的不同。这种矛盾是很难调和的,解决这种矛盾只有两个很极端的办法,要么希某人对国防军进行大清洗,要么国防军直接干掉希某人。大清洗国防军这个想法希某人不止一次想过,但是没有付诸实施;干掉希某人,国防军干过,但是没成功。

刺杀希某人未遂

刺杀失败后活下来的希某人彻底对国防军丧失了仅存的信任,开始扶持自己的“亲儿子”党卫军上位。撕破脸皮的双方之后也就少了很多嘴仗,实在是懒得吵了。你希某人带着你的党卫军奋斗去吧,我们国防军把床垫子都买好了,准备开始躺平了。

二,无法充分利用和消化占领区资源,并使之成为负担

德国在对待占领区的问题上,体现了极其分裂且极端的态度。这种方式导致德国在占领区没有获得预期的资源回报。首先在对待法国、捷克这种苏德开战以前就被占领,而且重工业能力极强的国家时,表现出了一种极其温和的态度。在这些国家工厂上班的工人,待遇和福利跟德国奥地利的工人差不多,有工资有奖金,甚至还有年假,为这些工人免费提供旅游疗养。

然而这些被占领国家的人民很多并没有在纳粹这种收买人心的手段下屈服,该休假我就去休假,上班的时候我该摸鱼还是摸鱼,没办法加入抵抗组织,那我就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进行抵抗。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工厂不仅产量上不去,而且质量也堪忧,甚至炸弹里面不装炸药,装的是给盟军加油助威的“心灵鸡汤”。

德国在对待苏联占领区时就是另一副面孔了。起初,在占领乌克兰时,德军受到了乌克兰人的欢迎,随处可见乌克兰人喜迎王师,箪食壶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感人场面。乌克兰人甚至给德国拉出了3个师的伪军。

德军能有这种待遇,完全是因为之前乌克兰人在斯大林的手下已经被折腾的够呛,一场1933年的大饥荒就送走了将近500万人。在斯大林不做人的铁腕下,乌克兰人经历了至暗时刻德国成了乌克兰人的希望和依靠。然而乌克兰人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在党卫军进入乌克兰以后,乌克兰人迎来了比斯大林时期更至暗的时刻。党卫军一到乌克兰就坚决执行希某人的指示,抓光了所有乌克兰犹太人。强征乌克兰人修集中营,在把犹太人送进去以后,大批乌克兰人作为第二批集中营“业主”也跟着进去了。

至于德国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斯拉夫人,尤其是东正教的东斯拉夫人是希某人指名道姓圈出来的“劣等民族”,在整个欧洲的“劣等指数”中仅次于犹太人,是要进行彻底的肉体消灭,为日耳曼人腾出生存空间的!德国在乌克兰的高压统治让乌克兰人感受到了什么叫“纳粹”,什么叫“种族主义”,什么叫“恐怖”。斯大林也就是揍我,希某人是真的要让我去死啊,为德国献出的真心,终究是错付了啊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人没有办法,还是跟斯大林吧。于是大批的乌克兰人逃亡投奔苏军,或者加入游击队,1943年游击队就达到20万人,新一轮的喜迎王师运动开始了,只不过这次的王师不是德国,是苏联。德国在奥匈帝国的老巢巴尔干地区也一样,支离破碎的南斯拉夫各族因为德国的纳粹种族政策都被凝聚了起来,使得德国常年在该地区维持将近80万部队。

德国对待占领区不同的态度和无脑的纳粹种族政策,让本该需要重拳出击,挖掘潜力和剩余价值的法国、捷克享受了不可思议的福利待遇,不产生价值的同时还要吃干饭。而对于几乎是主动投靠德国,需要进行怀柔安抚的乌克兰,却进行了不合常理的重拳打击。斯大林帮德国进行了这么多年的统战工作,可以说已经把乌克兰完好的交到了德国手里。但是希某人不愧是斯大林的死敌,只要斯大林出招,希某人必定拆招,哪怕斯大林这一招是自残的,希某人也要给你拆了。最终又帮苏联进行了乌克兰的统战工作,把乌克兰又交回给了苏联。就真的很无语,虽然知道你希某人想要杀光斯拉夫人,但是首先你得想办法赢下这场战争!

论反向统战,斯大林在希某人面前就是个弟弟

三,极其低效甚至搞笑的总动员,最终动员了个寂寞

需要明确的是,德国在苏德战争开始时还没有进行总动员,整个德国国内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没有因为和苏联开战而受都什么影响。德国的总动员其实是在1942年进攻莫斯科吃瘪以后开始实施的,但神奇的是,总动员开始实施后,德国国内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依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苏联总动员以后每个人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超饱和工作,工厂满负荷运转,甚至地里的庄稼都满负荷生长。德国太牛!精德狂喜!那么德国是怎么消除总动员负面影响的?答案就是,虽然德国1942年开始总动员,但是直到1944年中旬才真正落实的,因为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是真的急了!苏联的总动员花了10天就让国家完全进入了战时体制,德国足足花了将近3年!那么这3年德国在干什么呢?

盟军登陆诺曼底

首先,要通过总动员进入战时体制,需要获得德国国内资本家们的支持。不要觉得纳粹政府是个说一不二的政府,真正说一不二的其实是德国的资本家们。和国防军的容克贵族一样,这些人在德国的势力也是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希某人可以和容克老头们打嘴仗,但是他不敢和资本家们这样,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

与苏联开战后德国工业只有30%的产能被利用到了军工。要进入战时体制,就必须动员剩下的那70%的产能,要动员这些产能,就要找这70%产能背后的资本家们,让他们进入军工体系,但这对于资本家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们是那种实业资本家,有自己的领域和产业,进入其他领域怕是挣不到钱,他们转型其实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时候需要的其实是金融资本家,通过融资投资进行产业建设,然而这些金融资本家都是犹太人,全都跑美国了,只留下无辜的普通犹太人做替罪羊

被清算的本应该是那些犹太资本家,而不是这些无辜的普通犹太人

其实希某人完全可以在利用完这些金融资本家以后再算账,可惜操之过急导致这些人很丝滑地都润美国了,他也在此时因为自己的极端政策吞下了苦果。

1942年进入总动员的德国如果像苏联那样高强度,超饱和,努力一下还是能爆出不少产能的,即便只有30%的军工产能可利用,但要知道这是德国的30%,这些产能是完全可能超过苏联的!然而德国爆出的产能是这样的。先看看德国下大力气生产的飞机,1942年-1944年这段时间德国造了8万架苏联是10万架!这些飞机还都没有算美国援助苏联的,仅仅就是苏联自己造的。再看坦克产量, 1942年-1945年这几年,德国总共生产了“豹”式坦克5976辆,“虎”式坦克1355辆,“4号”坦克8544辆!咱们再来看看苏联生产了多少,别的就不算了,仅仅“T34”坦克就生产了57000辆! 其实能抗衡“T34”也就“虎”和“豹”,可是就这么点数量,只能说动员了个寂寞。就德国这个爆产能的表现,你就说这个仗还怎么打吧。

德国总动员后军工为什么这么拉跨,我们继续深挖一下。在1942年之前,德国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长是48小时,在总动员以后工作时长提高的非常明显,变成了49小时!看到这里,我的一行老泪不禁顺流而下,这些纳粹们甚至比咱们国内的那些整天把996和007挂在嘴边,动辄PUA员工的“黑心老板”更有良心!都说德国后期缺石油,我倒觉得缺的是“中国式老板”。此时的苏联工人是什么情况呢?此时苏联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妇女和未成年,每周的工作时长是70小时,没有周末休息!苏联的男人在前线打仗,女人在后方生产,德国的男人不仅在前线打仗,还得在后方生产,德国的女人们在干什么呢?德国的女人们都在家晒娃、聚会、下午茶呢,主打一个岁月静好!

德国主妇的岁月静好

真的,咱们都不要和苏联的妇女比了,连美国那些不在哺乳期育儿期的妇女都进厂打螺丝去了!这都1942年了啊,猪队友日本把美国都拉下场参战了,德国依然还没有要豁出去的觉悟,依然在进行一些很迷的高端操作。可能是觉得德国妇女们在家躺得不够平,德国甚至招募了50万乌克兰妇女进入德国,给主妇们当保姆!这种岁月静好一直持续到了1944年末,这时已经快要完蛋的德国开始动员妇女进厂打螺丝,即便这样,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最高也就35%左右,远远低于苏联!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都不知道动员起来搞生产,德国这是怎么了?

美国的妇女都进厂生产了

德国之所以这么“爱惜民力”,主要就是因为纳粹就是靠着给民众极其优越的福利,兑现了对民众几乎所有的承诺才被民众通过票选送上台的。上台后的纳粹为了维持住这个“人设”,尽量不给民众添堵,因为这涉及到纳粹政权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给予了纳粹最在乎的人心,拥有这种人心,就意味着稳定。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对外穷凶极恶的纳粹,纳粹对内居然是很在乎自己脸面的。所以德国刚战败以后,很多德国民众根本不相信遍布欧洲的集中营,因为在他们认知里的纳粹不是这样的。然而这也让纳粹和整个德国进入了这种作茧自缚的死循环,想撕破脸皮,又觉得难为情,直到快要完蛋的时候才拉下脸皮豁出去

总动员以后,这种没有把人力资源完全利用起来的不光是在军工生产方面。在军队层面更是不忍直视。1943年在东线和苏军作战的德军兵源缺口极大。东线只有250万德军,但是要在1.2万公里的防线面对600万苏军。可是此时的德军总人数高达900万,剩下的650万军队在哪呢?其中150万在西线和巴尔干,这个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德国还窝着180万空军330万预备役前线都快顶不住了,这500万部队居然不动如山!空军一直被人称为“戈林的大型养殖场”,因为除去作战部队,剩下的80万都是“文职人员”!在苏联把人力用到极致的时候,德国空军还有心情供养80万文职人员。

德国养殖场场主:赫尔曼戈林

预备役的这330万人也很让人头疼,这些人很多都是只出现在名册里,这些人在哪,在干什么,不知道!那些能找到的人中,大部分又都属于伤兵,至于是不是伤兵,不知道!反正可以看到医生给他们开的证明。

至于造成这种局面的是什么原因,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组织能力极其糟糕,根本没办法管理整合动员这些人力;一方面就是各种腐败。很多不想上战场的人会托关系,找门路,花钱,想尽办法留在国内,所以空军的80万文职人员就是这么来的,那些预备役堆积如山的医院证明也是这么来的。此时的苏联预备役正在高效运转,伤兵康复以后,满足作战要求的立即上战场,实在上不了的进厂打螺丝。人力只有被动员起来才能称之为“人力资源”,而德国的这500万人其实约等于0。

最后:

在这场苏德的对决中,可以说苏联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做到了它能做的一切,在开战的前3年,苏联其实一直处在奔溃的边缘,但是苏联靠着内部统一的思想,上下凝聚的意志,出色的组织动员能力,硬挺了过来,并且建立了几乎压倒性的优势。与之相反,德国初期确实是带着极大优势的,然而政府与军队的互相掣肘,纳粹极端思想影响下的各种政策,拉跨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腐败,让这些优势迅速化为了乌有,最终,被自己玩残的德国以百米冲刺速度冲向了灭亡的终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984.html
0
最新回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