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来临如何让居家养老更有质量?

2024-10-21 14:12:00  8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老老人”(通常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包括高龄失能失智和高龄自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而居家养老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其必要性也愈发显著。本期民生·民意版关注“老老人”居家养老。——编者

80岁以上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等“老老人”是养老服务的刚需人群。日前,北京市民政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政协今年把“提高养老服务针对性,破解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养老难题”作为重点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和专题协商议政。妥善解决“老老人”养老问题,正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的必答题。

---长寿时代,居家养老成为首选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此阶段特征主要是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及程度的加深,尤其体现在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量与占比的快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判断,从现在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推进,高龄老人增长尤为显著。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二三十年,我国高龄老人人口数量还将翻两番。2035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大约为8000万,2070年将达到1.9亿峰值。妥善解决“老老人”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在这道必答题中,“老老人”养老特点如何?老百姓更倾向于怎样的养老形式?贺丹介绍,高龄老人的核心特征在于其身体健康的脆弱性,随年龄增长,慢性病与退行性疾病高发,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养老难度。其次,高龄老人往往由于健康状况、退休、丧偶等原因面临着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高龄老人的心理关怀与社交活动也同样重要。此外,在养老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相关养老服务与支持的供给应该是持续且连贯的。

为将一手数据带上北京市政协专题协商会,近期,北京市政协委员,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长永组织回天地区委员工作室展开深入调研,先后走访6家养老机构,组织填写问卷1099份,与区民政局、“一镇六街”座谈,深入了解回天地区居家养老情况。

刘长永介绍,从走访及问卷调查数据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强,居家服务需求大,约80%的老年人愿意在家接受生活照料服务,69%希望在家接受专项护理服务。

贺丹则认为,从健康角度看,居家养老为高龄老人营造了一个熟悉且舒适的生活环境,老人能够维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与日常规律,这对维护其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实践证明,居家养老能够有效缓解老人孤独与抑郁,增强心理安全感,同时促进他们保持社会联系,参与家庭、社区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增强归属感与幸福感。通过推广家庭照护床位,就近整合养老资源,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料服务,可以有效满足高龄老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综合施策助推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如何为“老老人”提供更舒适的居家养老体验?贺丹表示,当前,居家养老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医疗服务难以延伸至家庭”。当高龄老人需要医疗照护时,往往频繁往返于家、医院及养老机构,既延误治疗又加重家庭负担。因此,居家养老的未来发展应遵循“就近”原则,构建多层次的医疗照护服务体系。

贺丹强调,当前首要任务是要全面摸排底数,建立跨部门大数据共享平台,强化高龄老人能力评估,确保“应评尽评”,严把政策入口关。整合周边医疗照护资源,基于需求评估与地理分布,建立高龄老人医疗照护资源台账,通过乡镇街道精准对接供需,提供相应服务与补贴。推进家庭“适医化”改造,结合适老化措施,满足高龄老人医疗照护的硬件需求。此外,建立多层次医养结合协同机制,由卫健部门主导,实施“五床联动”,在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院治疗床位及安宁疗护床位间建立服务转介、信息共享、资源互通的全生命周期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刘长永则建议,强化保障机制,完善政府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市老龄委协调作用,完善养、医、康、护等信息整合共享,加强部门合作和政策集成。

“还应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家庭作用,夯实以居家为基础,集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刘长永举例,如加快完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建立社区应急支援系统,强化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支持,统筹家庭照护床位和病床政策等。

在强化服务供给方面,刘长永建议,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供给网络,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加强老人宜居环境、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政策。

此外,刘长永认为,还要研究制定人才“引、育、评、用、留”政策措施,落实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加快养老服务职业集群建设,将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强化养老服务政策宣传解读,全面提供居家养老、机构养老、适老化产品等信息,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本报记者杨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9439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