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作“为华为创造50%利润的男人”,也是唯一一个在华为内部敢和任正非、孙亚芳叫板的人。
徐直军和余承东同样都是1993年加入的华为,但从任职经历来看,徐直军一直都是余承东的领导。
徐直军在华为内部被称为“小徐总”,之所以是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在他之前有一个大徐总——徐文伟。
一个不甘于“稳定”的理工男
1967年徐直军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18岁那年,徐直军考入了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
那个年代对于师范毕业的来说,毕业后回到老家做一名老师是最稳妥的选择,但徐直军却心有不甘,他不想要这种“稳定”的生活。
于是,在1988年的时候,他又考入了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在那里先后攻读了的硕士和博士。
1993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的徐直军,带着毕业证来到了华为。
从埋头做技术到抬头拓市场
徐直军进入华为的时候,华为正在集中全力做C&C08万门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徐直军也参与其中,由于工作能力突出,没有多久就升为无线智能平台项目经理。
1995年的时候,华为中央研究院成立,当时一共有四个部门,分别为交换机业务部、智能业务部、新业务部和基础部。徐直军任智能业务部总经理,徐文伟则是基础业务部总经理。
和徐直军同年进入华为的余承东,则和另外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内部创业,研发创立了华为的第一个无线通信产品——ETS。
1996年的时候,徐直军升任华为市场部副总裁,那时候的华为正在极力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并计划进入俄罗斯,徐直军成为开路先锋。
这也开启了徐直军由技术全面转向管理的道路。
海外市场的成功,奠定其领导能力
任正非曾这样定义华为:“我们就是一条路,一根筋,就像爬雪山一样,慢慢往上爬,一旦爬不动了,滑下来一下,然后又继续往上爬,总有一天会爬上山顶。”
俄罗斯市场徐直军就是这样“啃”下来的。
当时的华为在国际上基本没有什么名气,对方也不相信华为能够造出高水平的交换机。
为了能够进一步融入,在徐直军的主导下,1997年,华为与贝托康采恩、莫斯科电信股份公司组建合营企业贝托-华为公司,终于在1999年拿下了第一个订单,之后还在莫斯科建立了研发中心,开始了在俄罗斯的深耕。
2003年,华为就已经俄罗斯市场就拿下了超过1亿美元的销售业绩。
在俄罗斯的成功证明了徐直军管理和业务开拓能力。
也就是在2003年,投入巨大的华为3G业务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在国内迟迟等不到牌照,于是决定转向海外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无线业务部按照IPD管理框架成立产品线。
有俄罗斯市场经验的徐直军担任第一任总裁,余承东则任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
在两个人的大力配合下,华为在欧洲市场打开了局面,并依托第四代基站Single RAN的实力奠定了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2007年,余承东接替徐直军成为华为无线总裁,徐直军则升任为战略与Marketing总裁。
全面转型华为核心管理层
自2009年起,徐直军全面转型管理,历任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2010年,华为设立董事会的架构,徐直军和余承东都在那一年进入了董事会。
徐直军位居第三,在孙艳芳和郭平之后,任副董事长,余承东则排名14名成员的最后一位。
2011年至2016年,华为一直实行轮值CEO制度,徐直军则为其中之一。2017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制度开始,徐直军开始担任副董事长和轮值董事长。
其中,在2021年的时候,徐直军被任命兼任华为云董事长,余承东则被任命为华为云CEO。
为什么徐直军一直是余承东的领导?
1、业务职责的不同。
徐直军在华为的前几年主要参与的是交换机的业务,那个时候华为还有郑宝用、李一男等技术大佬,而且,在万门交换机研发成功后,华为的产品在市场中站稳的脚跟,之后重要的就是市场持续开拓,徐直军则冲到了前面。
而余承东那个时候的重心主要是在3G的研发上,虽然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但国内3G牌照没有发放,导致余承东始终无法大展拳脚,最终华为将3G转向海外市场的时候,徐直军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海外市场经验。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余承东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2、性格特点的不同。
同样是优秀的理工男出身,徐直军在性格上更稳重一些。任正非就曾这样评价徐直军:“是只狡猾的小狐狸,鼻子尖尖的,总能先于他人闻到任何机会。”
余承东自小时候的经历决定了他更像是一个猛将,能够啃硬骨头、打硬仗,想法也比较激进。而且,相较于余承东,徐直军则更早介入到华为的整体管理参与当中。
写在最后:
网络上关于徐直军和余承东之间话题的争议,其实就是华为内部“造车”和“不造车”的意见分歧。
总归来讲,一个企业的战略是综合来考量的其实,外界也无需揣测太多,我们只看结果就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9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