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军是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切削专家,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荣誉津贴,并入选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计划。
他扎根生产一线36年,先后攻克技术难题20余项,曾创下车削最小余量的行业纪录,从普通车工成长为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师,成为全国行业大工匠。他是企业制造技术的“把关人”,也是同事们眼中毫无保留的“老师傅”。
多年来,徐宝军一直致力于数控机床调试和切削工作,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在行业内屡创佳绩。他不断研究新工艺、修改技术参数、选用最适合零件切削的刀具,成功创造下车削最小余量 0.03 毫米的行业纪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出口德国的机床攻关试验生产中,面对设计问题导致的交付危机,他大胆提出返修方案,带领团队奋战三天,为产品按期交付赢得宝贵时间。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徐宝军勇挑重担,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他瞄准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如《乘用车变速器轴齿类零部件精密成形与加工》,针对传动轴和齿轮制造特点,制定先进的复合切削方案,首次采用柔性连接斜齿轮节圆定位技术,标志着沈阳机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还攻克了《加工离心机转鼓体大螺距的振动问题》,采用改进式侧向进刀和断屑槽螺纹切削刀片,有效降低振动趋势,提高表面质量。
徐宝军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还传承着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他深入研究螺纹加工中的断屑问题,搭建复杂数学模型,实现了20Cr材料的螺纹断屑,满足自动线加工条件。在个人成长的同时,他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开展了“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组建导师培养团队-技能培训”等活动。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高达21000余万元,先后完成创新成果17项,其中,《新型炮弹弹体车削加工夹具》项目,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项目,获得20万元补助资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宝军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周学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8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