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名去巴黎的记者, 居然没有为中国队维权的?

成倚贤2024-10-17 18:00:02  9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章仕仁

前 言

巴黎奥运会上,最出色的莫过于我国的运动员了,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让中国金牌和美国旗鼓相当。

而最拉胯的,就是那些记者们了!

传统意义上的记者都是高水准且专业,然而在巴黎奥运会上,不少记者都让大众开了眼。

他们采访的很多问题,毫无营养且废话连篇,即便是外行人也倍感无语,更离谱的是没有一个为中国队维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记者军团的表现可谓是精彩纷呈,却不是人们期待的那种精彩。

全红婵在跳水比赛中展现了惊人的实力,却被问及是否觉得累,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大概没想到,自己精湛的跳水技艺竟然引发了记者对她体力的关切。

潘展乐在赢得金牌后,本该享受胜利的喜悦,却被一连串莫名其妙的问题轰炸。

从要求他用方言说自己的名字,到询问他如何保持身材,再到让他评价队友的长相,这些问题仿佛是从某个娱乐八卦节目的采访手册中随机抽取的,可怜的潘展乐,大概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奥运会上经历一场即兴的综艺表演。

这种近乎挑拨的问题,不仅让陈芋汐陷入尴尬,也让在场的观众和其他运动员感到不适,好在陈芋汐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巧妙地化解了这个充满火药味的问题。

然而,最令人费解的是记者们在面对不公平现象时的集体失声。

当中国游泳队遭遇频繁药检时,这支庞大的记者军团仿佛患上了集体失语症,他们的沉默如此整齐划一,以至于让人怀疑是否有一个无形的指挥棒在背后操控。

很多网友忍不住吐槽,这2400名记者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紫薯脸之谜

在赛场上,不少美国选手的面部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紫色调,仿佛刚刚享用了一顿丰盛的紫薯大餐,这种异常的肤色变化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和猜测。

他们的镜头和笔尖似乎都自动过滤掉了这个话题,仿佛这些紫色面孔是不存在的。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支记者大军在面对我国运动员遭遇不公平对待时也保持了惊人的沉默,当中国游泳队频繁被要求进行药检时,这些本应为国家利益发声的记者们,却集体失声了。

他们的沉默不仅没能为中国运动员争取公平,反而给了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更多肆意妄为的空间。

他们的职业敏感性是否在长途飞行中不慎遗失?

还是说,他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运动员的私人生活和无关痛痒的八卦上,以至于忽视了这些真正值得深入报道的重要问题?

翻车原因大猜想

面对中国记者团在巴黎奥运会上的集体翻车,众多网友和业内人士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试图揭开这场闹剧背后的真相。

这些人打着采访的旗号,实则是为了享受一趟免费的巴黎之旅,毕竟,谁能抗拒在艾菲尔铁塔下品尝法式长棍面包的诱惑呢?

他们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既关注体育本身,又不忽视背后的社会意义,国际媒体的表现更是犀利,他们敢于直面争议,对敏感话题毫不避讳。

比如,他们就曾尖锐地质疑过某些运动员的异常表现,这恰恰是我们的记者团集体回避的问题。

这种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陷入深思,同样是记者,为何差距如此之大?是培训体系的问题,还是整个新闻环境的影响?

重新定义记者职责

记者不是八卦制造机,更不是流量追逐者,他们应该是真相的挖掘者,公平的守护者,以及国家利益的代言人。

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舞台上,记者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彰显专业素养,展现国家形象。

提升记者团队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也许我们可以借鉴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为记者们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从新闻伦理到专业技能,从国际视野到临场应变,全方位打造一支精英记者队伍。

想象一下,记者们为了能够参加奥运会报道,像运动员一样刻苦训练、激烈竞争的场景,是不是也很激动人心?

这样我们就能确保每一个被派往奥运会的记者,都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结 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而是能够传递真实、客观信息的专业记者。

如果我们的记者能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为中国的声音赢得应有的尊重,那将是多么令人自豪的成就。

我们又该如何确保这种改变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能够持续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

信息源:

1.新浪财经:2024年8月11日,“2000多名去巴黎的记者,居然没有为中国队维权的”

2.新周刊:2024年8月8日,“原来潘展乐的出圈采访,记者是方力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8102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