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继今年上半年密集终止7个新药管线后,进入10月,上海医药再次终止5个在研管线。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华东医药、再鼎医药、舒泰神、百济神州、亚虹医药等超15家国内药企先后公布终止研发项目。
上海医药智能工厂。上海医药官微 图
罗氏、赛诺菲、诺华、阿斯利康等跨国制药巨头也在持续披露今年的管线优化情况。药物“夭折”原因,既包括临床试验结果未达预期、缺乏市场竞争力,也有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药品需求下降,例如多家公司终止的在研药物项目适应症为新冠病毒肺炎。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药企研发管线的调整主要还是资源配置和资金聚集的问题,在现在的环境下,企业更趋向于做一些离市场近、收益高、确定性比较强的项目。
药品自身原因之外,国内创新药的行业变化也导致管线优化潮的到来。“中国的创新药从10余年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的过程,从行业发展周期来讲,已经从最初的混沌、粗放的发展阶段,转向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10月16日,一位上市药企部门总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企业“砍”掉的管线涉及诸多热门领域,创新药热门赛道“内卷”加剧,同样在推动药企找寻新的出口。今年上海医药终止研发的管线中大部分均为创新药研发中热门的肿瘤用药,涉及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多种疾病。而自司美格鲁肽带来市场热度之后,国内药企布局GLP-1受体激动剂赛道的至少有30家药企,但随着赛道成熟,不少药企开始陆续停止投入,华东医药就曾在今年8月终止一款GLP-1药物研发。
在研发数额方面,多家企业同样公布了此前交的“学费”。上海医药本次公布的5个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超2亿元,华东医药同样在上述GLP-1药物研发中投入了约1.97亿元。上海医药同样在宣布终止研发的公告中表示,“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上述研发项目的研发投入已全部费用化并计入相应会计期间损益。本次终止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事项,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何时才会考虑“砍”掉管线?“这是从投入、市场、前景等角度综合衡量的结果。在目前的投资环境下,药企清理低性价比的资产管线,实际是好的现象。不仅仅是研发管线之于药企,从行业来看,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融资、行业监管等方方面面都在经历优化重组的过程。”上述药企部门总监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8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