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赛道已迎来10%渗透率拐点,且上车动能正在强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不含进出口)W/AR HUD系统前装渗透率达到10.67%,搭载量为228.71万辆,同比增长42.59%。其中,AR HUD搭载量为23.68万辆,同比增长116.58%。
背后是,W/AR HUD正成为新能源/智能车的典型差异化配置。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HUD搭载量前15名基本全为燃油车品牌,车型配置率居于低位。
回溯来看,在较长时期内,HUD主要由国际车企缓慢推动上车,核心为无需低头便可获取关键行车信息,增加安全性,但受成本和传统汽车漫长的上车周期掣肘。
及至2023年,理想、比亚迪、蔚来、极氪、深蓝、腾势、问界闯入搭载量前15名,车型配置率高居,尤其理想完成理想ONE的切换后,已实现全系标配。
这背后,一方面是新能源车企探索以W/AR HUD等差异化科技配置,来作为智能车的核心卖点之一,并在完成消费者验证后快速普及。
「电动化、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都是大势所趋,智能座舱,是目前用户感知程度最高的差异化切入,如果押注的方向正确,以很小的开发投入,就能实现极致的用户体验和差异化创新,用户体验差异化感知非常明显。」FUTURUS未来黑科技创始人、CEO徐俊峰称。
在他看来,「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自然、合理的人机交互方式,因为人眼黄斑区特殊生理结构的缘故,座舱中基于HUD做主要交互,可以让司机的视线保持在前方道路上,相比液晶仪表和中控更加合理和安全。」
另一方面,是国内HUD产业链的破局突围,将产品优化打磨(如清晰度)至用户可接受的同时,成本、开发费均拉至低位。有产业链人士在沟通中称,「HUD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零部件,不是说一个很高不可攀的东西」,部分开发周期已缩短至6个月。
且,HUD搭载正呈现两种风向。
其一,以理想/深蓝为代表,重塑座舱交互的逻辑,推「HUD+中控屏」,压缩/干掉仪表盘,进一步优化了HUD上车成本。「仪表取消应该是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有产业链人士在沟通中判断。
「之前大家都是拿HUD当辅助,驾驶员有问题还是会回到仪表盘上。而我们希望HUD不仅仅是辅助,而是让它彻底替代仪表盘,驾驶员只用看前方就够了」,理想L9的HUD产品经理对外称。
深蓝S7的跟进,让HUD的标配价格进一步下沉。2023年6月,深蓝S7推出,取消仪表盘,全系标配HUD,起售价15.99万,2024年2月,深蓝S7荣耀版将起售价拉至14.99万。
同时,智能化车型普遍搭载8155/8295等大算力芯片,为HUD上车也提供了便利,这也是燃油车性搭载HUD的隐性阻力。
「我们把EID(环境显示)和地图都搬上去了,绘制这些内容搬上去对算力的要求非常高……HUD一般都是单配一颗芯片,但是低端一点的芯片是无法支撑我们做复杂的渲染」。
其二,以问界/腾势/极氪为代表,采用「HUD+仪表屏+中控屏」路线。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2023年12月上市的问界M9全系标配HUD,极氪001、极氪007、极氪X同样全系标配。
不过,该路线凸显一定的成本压力。2024年4月1日,腾势N7焕新,在老款未如人意的背景下第二次出牌,起售价从30.18万元一举降为23.98万元,HUD成为被「牺牲」的部分,从全系标配,改为中高配(4个车型配置中2个标配)。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2024年W/AR HUD市场表现依然抢眼,预计全年交付350-400万辆,AR HUD有望冲刺60万辆。
产业链上,部分国内玩家已蓄势待发,AR HUD对高阶智驾的助力也正搅动市场。
以FUTURUS为例,作为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HUD上车量增速最快的供应商,其率先在理想汽车实现W-HUD大规模交付,也是国内首个「HUD彻底取代仪表」的上车方案,通过自研PGU和自研光学设计工具,兼具高品质和高可靠性,真正实现用彻底取代传统仪表。
AR HUD方面,FUTURUS产品已获中国某头部主机厂的量产定点,预计2024年底量产上车。据介绍,其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光场显示技术和自研AR Kernel?渲染引擎,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实时融合,AR显示相对真实世界更稳定贴合,打造有纵深感、距离感的差异化AR融合体验。
浦创智能方面,其核心产品线包括W HUD和AR HUD,且2023年2月实现首款DLP方案AR-HUD的前装量产上车,具备自由曲面设计能力,在减少图像的静态/动态畸变的同时做到了同级HUD体积最优水平。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量产DLP方案的厂商之一,浦创智能已打通DLP技术集成的各个环节,解决了目前同级产品所遇到的色差、清晰度、亮度跳变、均匀性不一致、光斑、高速电路EMC不通过等问题。
同时,公司自研AR-Creator,在基础驾驶信息显示的同时实现与ADAS互动,结合AR-Creator空间算法,实现变道指引、碰撞预警显示、领航辅助、盲区检测、非机动车识别显示等功能的精准实时显示。
此外,浦创智能自研HUD专用自适应畸变预校正算法,具备更强大,更准确的畸变矫正能力,同时采用边缘插值算法,具备更好的图片连贯性,算法小于10ms,具备更迅速的低延迟输出。
与其他同行相比,该公司还在高精度AR算法、检测标定、杂散光处理、重影消除、阳光倒灌以及光线自适应开发标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在高工智能汽车看来,伴随新能源加快对燃油车的切换,智能化成为竞争核心要素,HUD市场将一举扭转此前上车较慢的特征。
同时,主机厂正血拼城市NOA落地,新的人机共驾方式下一步将成为产业探索焦点,AR HUD对高阶智驾落地的助力进入验证期,上车动能或进一步强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