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9.24政策底带来的第一轮“快牛”在周初已经结束,进入所谓的“宽幅震荡”阶段。
而不管这个阶段“震”成什么样子,多数人还是对下一阶段再次走牛满怀期望。——甚至已成为一种寄望。
如果下一阶段能再次大幅走牛,那么只能是“慢牛”。因为很显然,在3200点上方,官方是不愿意看到“快牛”的。
从“宽幅震荡”到再次走牛,市场寄望的是财政也能出一个给力的政策底。所以关键转折点,就是明天的新闻发布会。
说白了就是,货币政策的政策底负责把股市拉回到3000点上方运行;而财政政策能否有一个给力的政策底,决定了股市是开启第二轮“慢牛”,还是只能在3000点上方继续“平稳运行”?
路线1:开启第二轮“慢牛”
不超预期,就相当于不及预期。这是节后开盘第一天的教训。
所以乐观预测,明天的新闻发布会只存在两种可能:大幅超预期、小幅超预期。
前者对应的就是给力的政策底,让市场一看就知道能有效刺激实体经济,从而拉开第二轮“慢牛”的序幕。后者则需要等Q4数据验证,市场情绪得不到进一步提振,只能继续“平稳运行”。
财政政策要“大幅超预期”,很难,但其实也不难。
难,在于赤字率的限制,赤字率不是不可以提高,但空间有限。
不难,是因为市场预期并没有太高,而且想象空间很有限:能想象到的只有发更多的特别国债、扩大基建,以及对民生改善的些许期待。
最近一年,官方开始反复强调“盘活存量”。一方面是因为增量空间确实有限,另一方面也是间接承认以前的很多“增量”没有用对地方。
相比“增量”的规模,更关键的其实是钱用在哪里?
——继续扩大只能治标的基建?继续不加节制地往脱离民众基本利益的高端产业倾斜?
——还是调整方向,往有利于更多的民营行业复苏的方向倾斜,往降低民生成本(住房、医疗、教育)的方向倾斜;甚至像9.24货币政策那样,向民众间接发钱,从而有效刺激消费。
回顾历史,前两次的阶段性“慢牛”分别出现在2016下半年~2017年、2020下半年~2021上半年,这两轮“慢牛”的主角都是顺周期板块。而缺失了房地产,这次如果能启动“慢牛”,主角将是大消费。更精确点说,是偏大盘的价值风格。
路线2:继续“平稳运行”
作为民族的一员,咱们应该对路线1满怀期待。而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就不得不充分考虑路线2(拉回3000点上方后,继续“平稳运行”)的可能性。
这句话如果放在3天前,90%的股民都不带认真瞧一眼。而下跌总是让人冷静的良药。抬头再看看美股,对面依然完整的牛市趋势同样能让人冷静。
仔细回顾一下A股近十年的历史,就会发现自2016年结束了“大开大合”的政策风格后,股市也告别了“大开大合”的“权力”。股市的重心从此被长期框定在3000~3500点:
股市运行在3000~3500点,政策是基本不干预的;
当股市高于3500点后,政策就会开始降温,危急时甚至直接泼冷水;
而当股市重心低于3000点,政策就会开始兜底,危急时甚至会使点猛力。(一个鲜活例子就是,国庆长假后突然窗口指导,严控信贷资金入市,正好就发生在股市快速突破3500点的背景下)
长期以来,官方反复强调的股市“平稳运行”,实际上就是指框定在3000~3500点的区间内。
此前很多财媒把这次命名为“放水牛”,对标2015年的大牛市。虽然同样是用杠杆放水,但2015年是真的放,杠杆是向全民放开的。而这次显然是防着2015年重演,10月8日的窗口指导就是再明显不过的表态。
这时候重新细品一下9.24的政策底:无论5000亿、3000亿,还是“只能用于投资股市”,鼓励的都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股东炒股,杠杆是定向开给他们的。而对于广大散户,鼓励的则是老老实实买房。泾渭分明。
从鼓励的方向看,就不太像是希望走出“慢牛”。
路线2(拉回3000点上方后,在3000~3500点“平稳运行”)之所以值得充分考虑,还因为它是双赢的:官方所需的“平稳”,镰刀所需的反复收割环境,都能满足。
有人说,咱们的股市是一个合法收割的大农场。这句话虽然有点离谱,但不可否认,是有理的。
讨论两条路线,并不光是要告诉大家下一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看清一些更长远、更本质的事情:
“慢牛”是创造财富的市场,它公平对待每一家机构、每一个散户。“平稳运行”则是财富转移的市场,是少数真正聪明、真正专业群体的天堂。
看清楚市场本质,才可以正确塑造自己的投资大原则,这东西是无价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7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