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恩胜说华塘

钱江晚报2024-10-16 15:53:41  62

潮新闻客户端赵国虎

我们华塘村原名叫坳塘,位于宣平溪东溪上游,距武义县柳城镇大约十五华里,是陈姓聚居地,陈姓始祖于北宋年间从宣平马口迁入,现在全村大约百分之九十是陈姓人口。

华塘村的地形如一“日”字形,村落在日中,上下两畈为平坦的百亩良田。村前竹溪自东向西畅流,溪水清澈,山泉供养,长年不涸。东西两侧则青山蓊郁绵延。独特怡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耕读文化,使我们华塘村历代人才辈出,成为宣平区域推崇文化教育的典型村落。1949年前,一千多人口的华塘村就有少将两位,县长三个。现村中存有八座县政府挂牌的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的老房子,都是明、清至1949年前的古建筑,以三、五开间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两侧附屋也多为三、五开间的三合院式的两层建筑。

这一幢“名人堂”是陈育才故居,二进二院,南带附屋。我们俗称“后幢”,由我的大太公(我太公的大哥)陈育才和我的太公陈育生所建。

陈育才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辛亥革命胜利后,被推举为宣平县议长。陈育才的孙子陈式琴(我的大伯),194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是陈毅。陈式琴后来任湖北省人民检院检察技术处处长。

陈育生的儿子陈振邦也就是我的爷爷,时任武义县县长,后调任浙江省民政厅。1949年随国民党退居台湾,去世后葬在台湾阳明山,蒋介石为他题写了“勤劳堪念”的墓志铭。

名人堂坐西朝东,连同附屋占地面积四百多平米,为两进两院两层结构。前檐柱间的斜撑雕刻成竹节状,几可乱真,十分少见。

名人堂前面是“映雪堂”,建于清末民初,我的大爷爷陈异常(陈育才的儿子,我爷爷的堂哥)和他的叔父陈育仁同住这里。

映雪堂平面呈“日”字形,两层结构,由主体建筑和北侧两座附屋组成,占地面积近五百平方米。

陈异常1927年毕业于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回乡后创办宣平县第一家西医医院——民生医院,后又成为现武义二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陈育仁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过上海的光复起义,后成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做过校长,担任过宣平县政府教育科长。1931年,他通过省政府给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写信,促成了他们前来考察延福寺。

陈育仁的女婿毛效义是山西人,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毛效义1938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上党、平汉、淮海和渡江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荣获了多枚勋章,1964年11月接受过毛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这是陈豪故居——远香堂。故居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两层结构,门楣上悬挂着的一块1920年国民政府内务部颁奖的红底金字阳文牌匾,上书“急公好义”四个大字,这是和一块紫授银质褒章一起对清代廪生陈豪的父亲陈鹤书主持开办学堂,在宣平区域引进、培育养蚕业和机织丝绢,热心公益的卓越功绩的彰表。

陈豪(1909~1980),又名陈方豪,是我舅公。他先考入上海法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后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读经济地理。回国后不久就进入国民党政府军委政治部,一路提升至中央训练团少将教官。1949年初,陈豪认清大势,毅然携带家眷回到故乡,准备迎接解放。他积极参与策动和平解放宣平县城,参加接管县政府。1951年陈豪参加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学习,次年被以“反革命”罪判刑七年。1986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复审撤销原判,遗憾的是在党和国家为他平反之际,陈豪已离开人世六年。

陈豪是个才子。他精通日语,会英语和俄语,他不光是个少将,还是个教师。日本留学回国后,他还在一些大中专学校讲授过民族地理、社会地理、国防地理等课程,古稀之年,陈豪还被桃溪中学聘为地理代课老师。他上地理课可以一边侧身面对学生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他两眼不看黑板,从最北端的漠河起笔,按顺时针方向往东向南向西向北,最后经新疆、内蒙古回到漠河,停笔时的终点恰好在漠河的起点上,一气绘成。

陈豪留学回国后,曾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了《外国地理要览》,他曾在《中国时报》任主笔,担任《宣平县志》地理测绘。陈豪的书法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气,

陈豪是一个传奇,当年在宣平一带名气很大,几乎家喻户晓。曾有许多他的传说。据说陈豪少时特别聪慧,不到二十岁就留学日本,在留日同学中他是最优秀的。在国共合作期间,陈豪曾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是周恩来的下属,能经常见到周恩来,还和周恩来一起参加过舞会。传说陈豪曾带着一个警卫班回乡探亲却没让他们进村。他回部队是雇人抬着滑竿,经大河源翻过大应岭头到金华的。据说解放宣平县城时,伪县长王宋烈仓皇逃窜,陈豪在后面紧紧追赶却没能追上。土改时,陈豪主动烧毁地契,把自家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

陈豪很有风骨。抗战时期,七君子案发,陈豪积极参与营救。陈豪在汉口担任沈钧儒的私人秘书期间,曾多次介绍要求投奔延安的进步青年到八路军办事处办理手续。1980年陈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病重期间,他烧毁了所有的手稿,却抄录了一首清代山西流浪者马体孝的绝命诗——《某乞丐诗》:“素性本非是下流,手持仙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踏遍尘世路,一肩挑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需吠不休。”

陈豪晚年凄凉。1959年陈豪刑满释放回乡,可以想像,一个当年留日学成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少将,一个在1949年放弃高官厚禄追求光明的人,却蒙冤入狱七年,出狱后在这偏僻的山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报国无门,还要受监督,他心里应该是多么的凄苦。陈豪带饭参加生产队劳动,常常是有饭没菜,只有军用挎包里的一点盐巴配饭。

瑞鹊堂、专经堂、集福堂、陈观浩民居都是清代建筑,在我们华塘村被挂牌的八座古建筑中,最出名的是这一座陈佑华故居。它建于1949年前,四合院式,两层结构。它面积大,雕刻精美,牛腿底部雕刻着英文,在武义全境绝无仅有。解放后是云华乡政府所在地。

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朋友陈恩胜细数家珍。

华塘村村口的华安桥巍然屹立,桥下清流碧碧,桥上秋风习习,空气中氤氲着桂花的芳香。斯人已去,故居犹存。

作者简介:赵国虎,武义人,昵称虎哥,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7225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