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柳塘水域有46只鸳鸯, 西湖边鸳鸯“扎堆”了? 最新回应

钱江晚报2024-10-15 20:02:41  12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然

天气渐冷,西湖边的冬候鸟越来越多。

9月23日,鸬鹚作为第一批冬候鸟造访西湖国宾馆水域,10月中下旬,从北方飞来的鸳鸯,预计会抵达杨公堤、国宾馆等人少清静的西里湖区域。而后,还有织女银鸥、普通秋沙鸭。

这其中,鸳鸯颇为受到关注。

这些年来,它已经从冬候鸟转变为西湖留鸟的一种,成为西湖景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据浙江省野鸟会副理事长、西湖鸳鸯护卫队队长东斯的同步调查(同一时间不同水域的调查方法)统计,2023年12月31日,西湖水域的鸳鸯总数已达到375只,本地鸳鸯和过冬候鸟鸳鸯数量基本持平,“2022年调查数据几乎一样,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结合自然条件限制,西湖本地鸳鸯的数量也到了一个极值,不会再大量扩大。”

东斯摄影

东斯说,从事鸳鸯保护多年,从最初有极少游客抓小鸳鸯到现在人人保护,杭州本地鸳鸯已经不害怕人,反而人越多的水域鸳鸯越集中,“后孤山、音乐喷泉、北里湖很多区域都能看到本地鸳鸯。”但外地候鸟鸳鸯,因其野生特性,依旧胆子较小比较怕人,爱去人少的区域,“有时候,我们去观测候鸟鸳鸯,离它们还有100多米的时候,就呼啦呼啦全都飞走了。”

万柳塘水域有46只鸳鸯

西湖边鸳鸯扎堆了?

近日,有不少市民拍下了西湖本地鸳鸯在柳浪闻莺的嬉闹盛况。

(柳浪闻莺公园内万柳塘鸳鸯陆建利摄)

水域里,几十只本地鸳鸯在水里嬉闹,岸边人多,它们也不怕。

有市民数了数,柳浪闻莺公园内的万柳塘水域有46只鸳鸯,“万柳塘变成了鸳鸯塘。”

(柳浪闻莺公园内万柳塘鸳鸯陆建利摄)

东斯表示,鸳鸯虽然是一种北方的鸟类,但猜测是由于西湖水域环境较好,一些鸳鸯选择留在此地生活,“首先是食物丰富,鸳鸯幼鸟喜欢吃小鱼小虾,鸳鸯成鸟爱吃水草和岸边草籽,西湖具备相应条件。其次是居住方便,鸳鸯在树洞生崽,西湖边的树洞是其天然产房。”

东斯摄影

2017年,西湖鸳鸯护卫队成立,经过志愿者们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宣传和保护,越来越多的杭州人把西湖鸳鸯视为珍宝。

“有志愿者观测到,本地鸳鸯产崽最高纪录,一窝生了19只。”东斯说。

充足的食物、强悍的繁衍能力、普遍的保护意识,让西湖的鸳鸯越来越多了。

这一点,从那鸳鸯护卫队每年年底的同步调查数据也可以得到证实:2020年260只、2021年295只、2022年370多只、2023年375只。

随着冬候鸟造访西湖增多,鸳鸯越来越多。有网友担心西湖鸳鸯会扎堆。

东斯倒认为西湖鸳鸯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增长。

“西湖的洞穴、水草的数量是恒定的,西湖近400只鸳鸯里,本地鸳鸯占一半,数量正慢慢稳定在180多只左右。后续受制于资源,不大可能大幅生长。”

另一方面,10月中下旬出现鸳鸯扎堆,是因为候鸟鸳鸯加入。“这是短暂现象,来年的2-3月候鸟鸳鸯会返回北方,留下来的鸳鸯也是少数。那时候,鸳鸯扎堆的情况,会慢慢缓解。”东斯说。

不少冬候鸟留在西湖

很多会在冬季交配回北方

事实上,除了鸳鸯,候鸟转变为留鸟的例子不少。

譬如斑嘴鸭是一种冬候鸟,随着时间推移,它选择在西湖留下。骨顶鸡亦如是,骨顶鸡每年10月份来西湖,次年3月份飞离。而2023年5月的西湖内,景区工作人员发现仍有骨顶鸡尚未离开。当年的5月16日,工作人员在西湖水域捕捉到骨顶鸡带着四只小雏鸟觅食的画面。

东斯制

安全隐蔽的环境、人为干扰小的生态、丰富的食物以及良好的水质,都是骨顶鸡选择留在西湖的原因。

如今,漫步湖边、泛舟湖面,欣赏西湖的绿水青山时,斑嘴鸭、黑水鸡、白鹭、夜鹭、普通翠鸟和小??等留鸟在不经意之间就能观赏到,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颈??和“水中凤凰”水雉等也不时会出现。

当然从候鸟变留鸟的毕竟不是大多数:“不少冬候鸟会在西湖完成交配怀崽的生命孕育过程,来年春季,飞回北方产崽,西湖称得上是他们孕育生命的摇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7013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