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聚焦健康肉制品研发,推动北方传统特色肉制品加工向“绿色制造”转变。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支科研团队,看他们如何用龙江科技力量,护航“舌尖上的肉类安全”。
近日,由东北农业大学孔保华教授带领的团队项目“特色肉制品品质调控关键技术及功能性肉制品创制与产业化”获得2023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特色肉制品脂肪和盐含量高等问题,并让肉制品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同时,更加绿色健康。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保华:“亚硝酸盐残留量国家标准要求是每公斤30毫克,通过我们的技术攻关以后,可以降低到每公斤4-5毫克,相当于降低了80%到90%。另外在动物脂肪替代方面,采用了植物预乳化的技术。”
在传统特色肉制品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既可以杀菌,又能让肉制品呈现鲜艳的颜色。为了获取替代亚硝酸盐的发酵菌株,科研团队历时近两年,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多个地区采集发酵肉制品的样品,在近四百种菌株中反复筛、逐一尝试,最终确定了三株呈色菌株。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倩:“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对它里面一些产色的基因进行了表达,最后实现了高产,并在一些发酵产品中进行了应用,实现了低硝制品的生产。”
目前,这项成果已推广到全省20多家肉制品加工企业,应用这项成果的企业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50多亿元。
哈尔滨大众肉联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珂:“我们还和他们团队进行技术开发,研究出了低脂、低盐的红肠,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肠销量与去年同比增长了20%左右。”
未来,科研团队将继续研究肉蛋白质的加工和改性技术,进而开发出更多适合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吞咽困难等特殊群体的高蛋白食品。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昊天:“我们寻求一些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主要是针对于肉蛋白的功能提升技术,我们进行成果的转化,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产品,比如说肉蛋白粉,还有包括一些肉蛋白的饮料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6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