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2024年第4期刊登题为《中国活态遗产展演》的文章,作者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郭艺。文章内容如下:
身临其境感受传说故事的魅力,观看一场传统戏台上的戏曲表演,这些都已成为公众可享受的参观体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参观者可以亲身参与文化传统。
顾名思义,非物质遗产是动态的,其中包含了从先辈传承下来的各种传统和活态表达方式,例如口述传统、表演艺术、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
2004年以来,博物馆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方面认识到,活态遗产是动态的,仅仅通过文物展览无法充分展现出这些遗产的魅力。在浙江省的这家博物馆里,参观者可以享受沉浸式多媒体体验,观看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接触到充满活力的展品,古老的传统在这里变得生动而鲜活。在2023年举行的博物馆开幕仪式上,国际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埃玛·纳尔迪对旨在推广活态遗产的这项举措表示欢迎。
在现代中国社会里,传统戏台已经很少见了。现存的古戏台通常都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不再作为演出场地使用。大部分传统戏剧演出如今都在现代化剧场里上演。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座传统戏台。这座精致的戏台宽11.8米,重量达到60吨,由20名精通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熟练工匠修建。
在这座戏台前,观众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过去,沉浸于传统戏剧之美。
当演员上演传统剧目,观众听到古老的乐器奏响旋律,看到演员细致繁复的服装和微妙的面部表情时,可以感受到传统戏剧故事传达出来的强烈情感。
这座戏台本身就是中国表演艺术之丰富遗产的鲜活见证。
这家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是通过参与式体验来吸引参观者,将“单向”教育转变为互动参与,重点关注肩负着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生动而鲜活的手工艺者。
博物馆的设计团队花费两年时间,一丝不苟地追踪记录了500多名传统手工艺从业者。他们饱经风霜的双手因多年辛勤劳作而变得粗糙,他们用双手阐释着热爱和工匠精神。
博物馆里有一面图像墙,可以看到数百双巧手在劳作——腌制火腿、编织竹子、雕刻木材、制作茶叶等,博物馆采用高科技数字成像技术,将无形的技艺以这种有形方式呈现了出来。
参观者在观赏过程中只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手部图像”,就可以实时观看相关工艺的详细制作过程。数字技术将这些复杂精细的过程转化为可视图像,让观众觉得自己仿佛也参与了制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说故事是世代相传的重要口述传统。博物馆创造性地运用数字技术将这些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加深了观众对这项文化遗产的了解。博物馆提取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制作成沉浸式粒子动画(具有肌理影像等效果),生动地展示了两个家喻户晓的传说——《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参观者步入这些虚拟世界,会被流动的色彩和声音包围。在《白蛇传》中,观众仿佛置身于飘逸空灵的水波动画,那对恋人乘坐的小船在层层叠叠的闪光粒子中若隐若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栩栩如生的数字化蝴蝶影像和动听的音乐中缓缓展开,观众可以沉浸式欣赏浪漫的爱情和化蝶的传奇。
博物馆希望通过巧妙运用数字技术吸引更多参观者,尤其是年轻人。不同于侧重历史知识和实物的文物展,活态遗产展着重文化内容,突出展示人物和过程,这就需要重新诠释和创造性呈现。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中国首家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预计类似场馆将陆续建成。
中国未来的博物馆必将采用“博物馆+”模式,与数字媒体、教育和旅游等行业携手合作,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文化体验。
这家博物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不仅守护了传统,也融入了城市、社区和当代生活,这有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这些遗产增添了时代活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6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