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北京报道
地方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一直是悬在国家经济安全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多轮整治。财政部12日表示,要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让地方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财政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
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按照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蓝佛安介绍,2022年下半年开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债务风险隐患。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国务院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各省份制定具体化债方案。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更多的务实举措,财政部安排了超过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整体缓解。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可控。
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预算调整增量政策空间较大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回顾过往,年中筹集增量财力或可分为两类,一类不涉及预算调整,落地速度较快、相对灵活,另一类涉及调增政府债务限额,政策空间较大,须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解释说,新增国债、增发特别国债等补充财力空间较大、近年均在万亿量级,但须经人大常委会审批,审批后发行和落地使用或需一定时间。
赵伟介绍说,历史经验显示,2023年之前,中央年中调整预算频率较低、历史仅有5次,涉及赤字调整的3次发生在1998-2000年8月下旬,分别增发1000亿、600亿、500亿元国债用于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10月下旬,中央赤字再度年中加码、增发1万亿元国债,但其发行及分配使用更多在2023年末及2024年一季度。
2024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及特别国债拟连续几年发行,后续特别国债额度或可提前下达,支持2025年财政支出加快。特别国债审批通常在3月上旬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或在之后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常在双数月下旬召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及特别国债拟连续几年发行,后续额度或可经预算调整、提前下达,支持2025年财政支出加快。对于地方的分配机制或可参考2023年增发国债,依据各地项目上报情况分配,采用资金直达机制、中央还本付息,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和债务压力。
“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化债主体责任,指导地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和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同时,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严肃查处问责并限时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5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