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冯海芳符云翠
10月11日下午,顾艳长篇小说《荻港村》再版研讨会在湖州南浔和孚镇荻港渔庄举行,原湖州南浔区荻港村党支部书记章金财,湖州市南浔区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来自省内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参加此次研讨会。
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主持会议
湖州市南浔区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致欢迎词,从《荻港村》的创作、出版、再版历程说起,她对作家顾艳为荻港村的宣传助力表示感谢:“村庄的一砖一瓦、桥梁、河流都承载着村民的记忆、代代相传的奋斗精神和智慧,承托起小说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她期待大家积极分享心中的荻港村、小说中的荻港村,共同探讨《荻港村》的社会价值和文学意义。
研讨会伊始,陈曼冬宣读了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的27封贺信,贺信肯定《荻港村》的思想表达与艺术创造,对小说再版表示热烈祝贺。
随后,《荻港村》作者顾艳从小说描写蓝本由许村到荻港村的变换谈起,结合三次到访荻港村的经历分享创作缘起。
她谈到自己曾踏遍古桥、树林、房屋等村落的各个角落,在残照烟柳的演教残史、清嘉庆“玉清赞化”的金扁中感受道教圣地,在运河、家族祠堂等古迹中聆听荻港村人的千年回音,体悟千年大村庄的历史文化。
“古老的荻港村宁静地安卧在运河边上,任风霜雨雪冲刷每一寸土地,它的历史就像一股潮汐从远古流淌而来,这和我心中的村庄图景完全吻合。在这样的图景下,故事和人物就自己冒出来了。”
她表示荻港村为小说内核提供了现实根基,感恩荻港村给的灵感和支持。
原湖州南浔区荻港村党支部书记章金财谈及陪同顾艳走遍荻港村的各个角落。
作为一个钟灵毓秀的江南古村,“荻港村的发展必须融入当地历史文化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
他说到与顾艳相识的现实机缘,详细分享了一同走遍荻港村历史文化古迹、深入走访调查的经历,肯定顾艳在素材积累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并感谢《荻港村》的创作与出版提升了村庄的社会知名度,助推村庄旅游发展。
研讨环节,与会作家、评论家纷纷就《荻港村》取材、人物、故事叙述等展开细致讨论。
浙江财经大学人物与传播学院教授,评论家周保欣围绕“在大历史与小历史之间”的话题,从浙江乡土历史再现、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春夏秋冬的时间观念等角度切入,分析小说在处理历史关系时,具有大中见小的巧妙意味。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黄健借用美术中“写生”与“写意”的概念来解读小说《荻港村》,指出小说以“写生”的笔法,透过荻港村的百年变化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风云与变迁,震撼人心;更以“写意”之笔绘出人物性格与精神境界,以村庄人的内心世界折射现代中国转变时期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评论家协会顾问胡志毅引入专业性的理论“文化记忆”这一概念,精准点出作家将个人记忆嫁接进小说,评论荻港村就是作者的心灵之所,是作家个人记忆的展示“舞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原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指出顾艳的创作是“艺术家的摄影”,她借用渲染、虚构等艺术手段塑造一个荻港村的故事,提供一种故事叙述的可能性,这种叙述是对历史的可能性探索,加深了对历史的思考。小说中人物之多,情节之密更是绘制了一幅荻港村的“清明上河图”。同时郑老师也对小说中存在缺乏特写、戏剧张力与矛盾冲突等问题提出建议。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左怀建表示小说《荻港村》融合了顾艳在90年代知识女性写作和乡土写作两个不同时期的特点。小说百年历史的写法颇有春秋笔法的意味,呈现出事件性叙述、民间叙述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主人公许长根身上能看到福贵的影子,但更多了一些农民革命家的纯粹、本真,可信度更高。作为女性作家,顾艳的女性意识塑造出极富生机的女性形象,既不媚俗也不封闭,有着超越人性的深度和纯粹。
小说家浦子从作家的角度畅谈小说《荻港村》,从表现手法上和技术层面上指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品,现实与虚拟交织的佳作。扇形叙事、有深度的文字,主观地表现客观的内容,更显作者笔力的强劲。
作家杨绍斌认为《荻港村》在叙事上“举重若轻”,富有世界性的眼光,小说中的荻港村与现实的荻港村相互交织,故事写作来源于现实,又经过作者丰富的想象从而塑造出一个生动的荻港故事,实现了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良性互动。
诗人余刚称赞小说展现了命运转动的残酷性、生动感人的人物志、悲天悯人的生死观,不同人物命运的相似性、轮回感拓展了小说的深度和内涵。他赞叹这部小说是20世纪的一曲挽歌,“死亡方式是小说的重要布局,非自然死亡是时代的符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李浔从《荻港村》主人公许长根和江南农村的风俗描写两方面展开讨论。
他认为许长根作为一个在新旧观念间摇摆的典型人物,是20世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缩影。
他还说:“读这篇小说犹如观看一幅江南农村的风情长卷”,小说中大量的风俗描写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性,增添了可读性。
研讨会最后,散文作家杨芳菲做总结性发言,她认为无论是小说《荻港村》的再出版,还是小说研讨会的成功举办,都意义非凡。《荻港村》记录了荻港百年的厚重历史,还原乡村的淳朴与美好,是文化振兴乡村的生动体现,更助力了精神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同时,杨老师也表达了殷切的期盼,要把这一本厚重的书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荻港村,助力荻港村的腾飞。
随后,与会人员合影,研讨会圆满结束。
特约记者:冯海芳符云翠
(图片源于官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5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