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从对大唐有利的角度来说的话,是李世民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巧妙利用疑兵计加高超的外交手段吓退突厥大军,将自己一方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大唐的发展争取了时间。当然,再怎么粉饰也回避不了被敌人大军威胁签订城下之盟的实质。
好在李世民绝不是那种自欺欺人的君主,花钱买和平也只是无奈至极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有这一次已经让李世民忍无可忍,绝不会给敌人再来一次的机会。
为了加强军备,李世民亲自在皇宫显德殿庭院中,训练宿卫禁军各部将士,并亲自训话:“戎狄侵扰,自古有之,并不奇怪。需要警醒的是,一旦边境地区稍稍安宁,君主往往就会贪图安逸享受,忘记战争的威胁,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一来,等敌人再次进攻的时候,必定难以抵御。朕当然不会忘记,也希望你们不要忘记。现在,朕不让你们修筑池榭宫苑,而是专门习弓矢,练武艺。平常素日,朕会亲自训练你们,一旦突厥入寇,朕则会亲自带着你们冲锋陷阵。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消灭敌寇,让中原百姓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
接下来,李世民每天领着数百侍卫,在宫殿庭院中,习武射箭。表现优异的有奖赏,表现不佳的责罚。
许多大臣反对李世民此举,纷纷劝谏皇帝:“按照大唐律令规定,在皇帝住处手持兵刃的,要处以绞刑。现在陛下您却亲自领着这些地位卑下之人,每日里在皇宫中张弓射箭,这些人中万一有心怀不轨之徒,陛下安危堪忧啊。” 韩州刺史封同人甚至专门从韩州乘驿马飞驰回长安,见驾苦谏。对此李世民一概不予理睬。李世民认为:“王者视四海如一家,我大唐境内,都是朕的忠实臣民,朕对天下臣民都能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又怎么会猜忌身边的宿卫将士呢?”
皇帝的话,让宿卫将士感激涕零,自此人人奋发图强,没几年时间,都成为骁勇彪悍的精锐之士。
当然,李世民也明白,富国才能强兵,发展生产,强大国力和习武练兵同样重要。因而,李世民选贤任能,大力提拔房玄龄、杜如晦、魏徵、张玄素、张蕴古、戴胄等贤良忠正的大臣,裁汰不合格官员,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地方,同时大规模削减宗室的封爵数量和规格,减轻国家负担。就连那个差点害死李世民的太史令傅奕,李世民也没有惩罚,反而好言安抚,让他继续之前的工作。
一次,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治理民间盗窃问题。有大臣提出应该设立严刑峻法,威慑百姓不敢为盗。李世民淡淡一笑反对:“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苛捐杂税太多,徭役繁重,官吏贪婪,自身饥寒交迫活不下去,才不得不不顾廉耻铤而走险。因而,正确的做法是,从朕做起,杜绝奢侈浪费,轻徭薄赋,任用廉洁官吏,使百姓有吃有穿,生活富足。这样,百姓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用严刑峻法呢?”
李世民曾经对身边的大臣说过这样的话:“君主依靠国家才成为君主,国家仰仗百姓才能强大繁荣。如果残酷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就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吃饱了,人也死了。同样道理,残酷剥削百姓,君主虽然能聚敛起大量财富,但国家也就该灭亡了。所以,对于君主来说,最大忧虑不是来自外面,而是自身。如果君主欲望大则花费必然多,花费多必然需要加捐加赋。如此一来,百姓必然愁苦,国家也就危险了,君主也就该灭亡了。每每想到此处,我都心怀畏惧,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啊。”
不管李世民的话中,有没有,有多少表演的成分,能说出这话,能有如此清醒的认知,李世民就堪称英明睿智,就远远超过历史上绝大多数所谓的英明君主,其余平庸、昏庸的君主,更是没有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资格。
为了查看官吏中人是否有受贿现象,李世民暗中安排人钓鱼执法,主动向一些官吏行贿,试探这些人的反应。有个小官上当了,接受了一匹绢帛的贿赂。李世民很生气,准备杀掉受贿者。民部尚书裴矩反对。裴矩认为,收受贿赂者,确实有罪,但陛下您这种故意引人犯罪的做法,也不符合礼法规定,是陛下您有错在先。李世民坦然接受了批评,还在大朝会上特意表扬了裴矩据理力争的行为。
裴矩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一心为国的忠臣,他的为官之道就是按照皇帝的心意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皇帝贤明我就为国为民,皇帝昏庸我就阿谀谄媚。因而,在隋炀帝驾前,裴矩就是个祸国殃民的佞臣,到了李世民这里,则变成直言敢谏的忠臣。就看君主如何选择。
称帝之后的李世民,依旧重视文学之士的选拔和培养,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二十余万卷收藏于弘文殿,并在弘文殿旁设置弘文馆,以原来秦王府部分学士为骨干担任弘文馆学士,又补充部分新生力量,然后依然让他们轮流值宿,和自己讨论先贤经典、朝政事务,经常到夜半三更。
就这样,在大唐上下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年发展,国家太平,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社会安定,盗贼虽然没有绝迹,但也少之又少,商人旅客行走四方,甚至可以在野外露宿,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盛世的曙光真正来临。
当然,李世民没有那么长的耐心,等到彻底国富民强之后再报仇,只要能力达到,当然要第一时间消灭敌人,一舒胸中这口恶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