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李昊/文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求,他们更加关心生活的环境质量,开始主动选择城市。因此,城市发展逻辑从“产—人—城”开始向“城—人—产”转变,如今,越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就越具备竞争力。
与此同时,许多城市也开始通过“场景营城”的方式推动城市的更新与发展。2012年,纽约从场景营造角度开始对高线公园等场所功能更新,从而推动旧城保护与利用;2018年,上海开始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计划;2019年,浙江提出九大未来社区场景;2020年,日本丰田公司发布“编织之城(WovenCity)”试验城市项目;2022年,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正式启动......这些做法都是“场景营城”的实践。
那么,什么是城市场景?场景又如何助力城市进化?
从“场景理论”到未来城市场景
“场景”(scene)概念最初来源于戏剧和电影。而今天,我们谈到“场景”一词,则关乎城市社会学理论。
2016年,新芝加哥学派的丹尼尔·西尔和特里·克拉克针对后工业时代消费型城市正式提出“场景理论”,认为在城市中的场景是由多样性居民,在相应的生活文化设施或场所进行活动,并孕育着文化价值的社会事实。
“场景理论”的诞生是城市发展的形势所迫。二十世纪80、90年代,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大批工业设施撤离城市中心,工业区原有空间逐渐被“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高新技术和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填补,于是城市形态开始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比如,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它曾是电子工业的基地,现在已经转变为一个文化和艺术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形态的转变,传统以生产为导向的社会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城市发展,需要以消费为导向的一套新学术语法体系来对后工业城市的发展进行诠释。因此,“场景理论”应运而生。
场景具有突出的未来的指向性,近年在未来学与城市研究中,被视作预见未来并进行响应的关键工具。在国内外前沿的未来城市探索中,“场景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各界对未来城市构想多样,但整体共识认为其形态与运行模式将温和演进,显著的变革多聚焦于中微观场景。多方主体如政府、科技企业、地产及运营商等积极投身未来城市场景营造。国外如谷歌多伦多人行道实验室(SidewalkToronto)、丰田编织之城(WovenCity)、荷兰埃因霍温智慧港(BrainPort)和日本2040幸福街道等项目,均围绕场景展开对城市未来愿景的畅想。国内浙江未来社区、广东未来城市、成都未来公园社区等同样以未来场景体系为核心打造未来城市与社区的样板。
新质生产力下场景变革,城市治理变“智”理
作为“多维复杂体”,场景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也涵盖了各种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场景营造围绕新时期的居民多样化需求和活动特征,通过舒适物(amenities)与人群活动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情境,为居民带来了丰富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场景作为信息技术与空间的融合产物,是新型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在未来城市语境下,场景营造应当是信息城市时代基于物质空间与活动变化倾向下场所营造的数字化升级,叠加了ICT(信息和通信技术)驱动的新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商业模式。以未来场景营造来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不仅能吸引各类创新人群聚集,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优化城市服务品质并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更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未来城市场景构筑了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基底。未来场景将通过数字技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重构新城市意向。从前数字化时代的人的肉身感官跨越到多模式感知系统,城市认知因虚拟体验而扩展。未来场景也营造出数字化嵌入的可变环境,囊括如基于物联网、嵌入式技术和普适计算的“感应式建筑”和合成景观,进而重构“人—机器—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全新时空基底。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未来场景以虚实相生的方式承载了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能够适配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
比如,2022年8月起,普宙科技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城管局、环境水务局、交通大队等6家单位达成合作,建起11套无人机自动机库、3个应用支撑平台,可服务渣土车检测、占道经营检测、火点及烟雾识别等9个应用场景。一键交通巡查、实时环保监测......三四个人1天的工作量,无人机10分钟即可自动完成。在“空中鹰眼”护航之下,一个个未来场景正加速成为现实。
其次,未来城市场景营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未来场景是对日益数字化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的探索,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以智能化手段满足人与人、人与物交互的需求,并产生海量数据要素。数据要素正深刻的改变着城市运营和发展的模式。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能优化生产要素供给,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基础与强劲动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出大量数字经济形态和创新商业模式。
比如,在2024年西安新春盛典活动最热闹的的时候,西安曲江新区的活动主街区3个小时内涌进了17万人,而且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再进入6万多人,相当于一个小街区几小时内突然涌进了23万人,为了保障安全和防止发生踩踏事故,大数据技术按照人均占地面积进行预警,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警力布置和安保服务,最终确保了盛会圆满落幕,大数据服务可以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保障。
在城镇化新阶段,城镇开发建设模式面临转型挑战。浙江未来社区提出“139”系统架构,通过九大未来场景体系,实现社区一体化、全过程数字化赋能,创新地产建设和运营模式。地产商也纷纷构建各自的未来场景体系进行转型升级。比如,金隅地产围绕“便捷、服务、安全、绿色、智慧”五大核心场景,研发未来社区标准化产品,细化为86项场景模块,展现了地产转型中的场景化和持续运营的新趋势。
第三,未来城市场景营造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应用空间。数字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的未来场景营造实现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全新升级,不仅将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物理空间无缝拓展至数字空间,还极大地拓宽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边界与潜力。未来场景营造将充分吸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供给,成为城市创新的摇篮、实验室与示范窗口。
腾讯WeCity是其中的典范,依托其数字技术和平台力量,构建聚焦于空间规划、交通出行、能源管理、机器人应用、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等前沿领域的未来场景体系,加速城市智慧化转型,为民众创造更便捷、高效的生活。腾讯在深圳总部的企鹅岛,作为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等核心技术的聚集地,不仅是腾讯数字化产品系的展示窗口,也是未来场景实践落地与持续演进的生动例证。
第四,未来城市场景营造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体系和创新网络的完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场景营造具有融合性、跨领域与集成性的特点,其广泛应用将加速未来产业集聚,促进产业拓展至完整链网的体系。以新兴城市活动特征为导向的未来场景营造,将促进新基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数字家庭(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在各地的蓬勃发展。
例如,广东未来城市提出未来产业全景图谱,围绕八大核心城市场景,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跨领域资源整合,全面打通产业链条,最终形成完善的技术图谱并优化产业生态。同时,未来场景营造将促进封闭创新模式向开放式创新转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场景体系,优化公众、企业及政府之间的多元参与关系,从而织就一张紧密协作、充满活力的创新网络。
场景如何助推未来城市进化?
城市学家迈克尔·巴蒂曾提出:“下一轮全球市场的产品潮流就是城市自身。”未来场景作为技术创新与空间营造的复合体系,将顺应数字化浪潮,持续驱动城市的创新升级。
场景营造将作为助推器推动城市面向未来的进化,其过程共分为五阶段:一、未来场景引领新设计。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等顶层设计中充分进行未来场景的谋划;二、新基建导入新动能。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未来场景数字化基石。三、空间更新激发新活力。响应数字时代人群活动行为与交往模式,通过城市更新形成未来城市场景的物质环境基础,激发城市活力。四、新质生产力集群促新经济,场景营造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创新的试验场,吸引新经济形态的产业集聚,促进政府与市场共创未来产业示范。五、辐射带动城市发展新动能。未来场景营造能够通过数据资产运营释放数字化红利,促进城市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未来场景的持续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变。以场景营造为催化剂,能促进新经济生态的普及推广与动态演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性纵深发展,终成形成面向未来、覆盖广泛、活力充沛的城市级创新生态雨林。
(作者系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城市规划师、北京中规北规划设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5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