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调整之际,市场更加期待财政增量政策。
将于10月12日国新办举办的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发布会,以及10月下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则成为观察今年四季度财政增量政策的重要窗口。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时,为了稳定宏观经济,财政会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出增量政策,其中一个着力点是增加政府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科技创新等领域投入,以刺激经济总需求。
今年前8个月,广义财政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同比下降2.9%。这主要是受税收收入下滑和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等影响。9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破万亿创年内单月新高,国家部署加快推动特别国债、专项债资金使用,这无疑有助于推动广义财政支出降幅缩窄。
但是,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势头短期难以扭转,而税收增长依然乏力,房地产仍在努力止跌回升,这势必导致今年广义财政收入难以达到年初预期,制约财政发力。
因此,专家普遍建议通过增加政府举债规模来保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由于地方债务负担较重,中央举债空间更大成本更低,专家普遍建言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
这一做法并不鲜见。例如,2023年10月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在当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另外,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延迟到5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由于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需要调整中央财政预算,这些都必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因此,10月下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成为观察财政增量政策落地的重要窗口。
财政发力除了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举债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也是一个重要政策工具。此举旨在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增加企业居民可支配收入,以扩大投资和消费,拉动整体需求。比如,2022年和2023年国家在下半年都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去年8月底国务院提高“一老一小”三项个税附加扣除标准。
因此,第四季度在减税降费方面是否有新的政策出台也值得关注。不过,在稳定宏观税负之下,专家普遍认为不宜期待有大规模新的减税降费新政出台,更多的可能是部分到期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延续,以及可能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减税降费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近日表示,今年底还将有部分税费支持、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要到期。相关部门将在研究评估基础上,加快明确政策是否延续实施,如延续实施,尽快明确延续实施的期限。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会停、不会少。
也有专家建议,第四季度可以考虑发行1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延长偿债期限,降低利息负担。目前专项债结存限额略超1万亿元。
随着新一轮财税改革部署,相关改革在今年第四季度是否会率先推出,也备受关注。
除此之外,准财政政策也是一个关注点。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投放7399亿元,打通地方项目资本金“堵点”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新增贷款亦明显增长,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重点投向基建领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4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