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写了一篇《安防时代没落的开始》,引发热议,诸多读者对海康威视、天地伟业、华为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作为行业媒体的从业者,平时也喜欢看这类企业之间的争斗,但顾忌到部分企业的与笔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指出相关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很多都写的较为隐晦。
对此,针对读者们的想法,笔者联系了诸多安防媒体的老前辈,来说说如今的安防头部企业和曾经轰动一时的企业,其中包括昔日的黄河数字及波粒,同时也会逐一去谈一下安防媒体的现状。
而在本期,则是谈一下海康威视,海康威视作为连续霸榜“安防50强”NO.1的企业,早已成为诸多用户心里的安防一哥;而在笔者接触海外用户时,他们在面对海康威视时也会竖起大拇指说到“海康威视是最好的监控摄像机品牌”。
说起海康威视的创业史,网络上已经多次提起,特别是深圳某自媒体的主编,说到海康威视就要先介绍“胡扬忠带着二十余名技术人员创建了海康威视”,而这一段也被海康威视曾经的安防业务线PR吐槽:X老师,请不要再提这些事情了。
所以笔者在此也不提这茬事了,只说说几个重要的内容,但部分内容主要是老编辑们传下来,不知真假,只图一乐。
创业,从板卡起家
海康威视的崛起,很多人都认为是从韩国视音频压缩板卡起家,但其背后的力量才是其最雄厚的资本,可以说海康威视的诞生,是“含”着金钥匙。
作为科研人员建立的企业,胡扬忠尊重版权及专利问题,通过正规渠道进口韩国相关技术及专利,并应用在视音频压缩板卡上面,这符合国际交易需求,而海康威视也支付了高额费用。
但这一举措让诸多企业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特别是在深圳华强北,其通过技术手段对海康威视的板卡进行了完美复制,并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这一举措让海康威视措手不及——刚引进的技术,就被华强北完美破解,还以极低的价格截胡了自己的市场。
而华强北小作坊的形式,更是让海康威视控诉无门,毕竟注册一家企业并不需要耗费太多资金,特别是在华强北人人总经理的时代。
至于后期海康威视的反应及应付,目前也不得而知。
“海大”打压,大华吃瘪
在安防产业中曾有这么一句话: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深圳。这句话的来源则是深圳华强北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全面压低了安防产品的价格;同时,得利于深圳的地理优势,深圳制造的安防产品,更是逐步走向海外,而部分深圳安防企业在此机遇下,得到全面发展。
而深圳安防的发展,也导致海康威视发展受阻——华强北作为全球电子产业发展最迅猛的市场,企业所需的任何设备均可在华强北采购,即使当天没有现货,过两天也能拿到;此外,华强北商铺的手段各异,各类海外新产品,均能快速复制,即便是相关功能,也能在短短几天破解,并以低于市场价进行销售。
这一局面让海康威视、大华等杭州安防企业破防了——他们遵循市场规则发展,但在面对华强北的竞争逐步落入下风;同时,他们还面临着诸多深圳新创企业的竞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深圳的创业者只要可以实现获利,他们可以凌晨三点穿着拖鞋在路边摊一口啤酒一口烤串商讨出一系列的发展方案。
据曾担任《a&s安全自动化》的主编回忆说,那年海康威视在面对深圳企业的竞争,不得不联手大华来共同阻击,而策略则是利用海康威视及大华的品牌效应,从源头降低物料价格,同时全面提升产量,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利用价格战来回应深圳企业的竞争。
但令人啼笑不得的是,在海康威视和大华利用价格战打压完深圳安防企业后,海康威视转手“坑”了大华——该主编说,海康威视无论是在产能还是质量,包括口碑效应,均超过了大华,在价格战的最后,大华也成为其中的“受害者”,以至于业内调侃“大华才是海康威视的真正目标”。
当然,以上内容均是老从业者的回忆,事件真假无从得知,纯当看个热闹。
全面发力,从集成商开始
在以往的安防产业中,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角色:
1、硬件提供商:主要提供各类硬件产品为主;
2、集成商:主要提供软硬件的集成服务,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施工队:安防项目最终落地的施工方。
在这一过程中,集成商是话语权最大的一方——他们拥有数量繁多的甲方资源,同时还深得甲方的信任。这一特权,让硬件提供商及施工队不得不巴结他们。
2013年的海康威视在面对集成商的态度,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并购集成商!
而此次并购的力度远超常人认知——据某安防媒体编辑表示,在2014年某月约某集成商的技术总工,一个月后再次与该总工沟通内容时,该总工对编辑说:“本次采访内容需与海康威视市场部XXX沟通后才能发布,看他们的态度再决定是否发布。”
该编辑还表示,针对本次集成商并购事件访问了部分高层,不乏总经理、技术总工等人员,但部分集成商高层对此表示并不在意,“安防集成商承接项目,除了自身实力之外,更多的是与甲方用户的关系,这是其他企业无法插足的关键。”他们如实说道,而其他集成商对此拒绝发布任何意见——他们表示,需要联系海康威视后再发布相关内容。
但这一切在2015年全面改变——集成商的地位不再是独一无二,话语权逐渐衰弱,甚至不如硬件提供商。而造成这一局面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技术实力减弱:对于大型集成商来说,安防仅仅是小项目,无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调试,不如直接安排硬件提供商进行安装;而对于中小型集成商来说,安防项目的盈利重点在于总包,而安防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与其自己琢磨,不如让硬件提供商自行安装和调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安防集成商已经无法快速解决安防产品的技术难题;
2、知识普及性:集成商作为甲方用户的“代言人”,曾利用信息差不断获取高额硬件费用;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硬件的功能及价格逐渐透明化,甲方逐步了解各硬件的实际功能及价格,对与集成商的态度逐渐反转;
3、用户自身认知加强:互联网的普及,让甲方用户了解到最新的安防技术,并加强了与甲方用户的沟通,从而导致甲方用户对集成商的态度转冷,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4、硬件提供商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的推动自身业务的发展,硬件提供商除了加强与集成商的合作之外,同时还加强渠道建设,并与甲方用户面对面沟通。
通过多路发展的方式,硬件提供商取代了安防集成商的地位,而在其中,海康威视最为迅猛——海康威视并购大量集成商,从而让集成商采用他们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海康威视作为国企背书的企业,备受各地部门信任,从而实现全国化布局。
此外,海康威视为了实现全国布局,也加大了对渠道商的扶持力度,不仅建立了完善的省代、市代、区代机制,同时还建立起了县、乡级的服务网点,即使在2024年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需要找海康威视拿货,都必须找渠道商申请货源。
而海康威视的渠道商也背负着销售额——据某省代了解,海康威视每年均会制定销售额,如果无法完成,轻则被替换,重则背负几百上千万的货贷。
而这也让海康威视迎来了增长高峰期。
但2015年的“黑天鹅”事件,却成为海康威视的“污点”。
面对这一事件,海康威视市场部人员积极与各大媒体联系,希望降低关于此事的宣传内容,但部分媒体为了流量,甚至做出了相关专题页面进行大幅度报道。而据业内相关媒体人员称,海康威视CEO胡扬忠曾对市场部大发雷霆,甚至拍起了桌子。
而该事件的最终结果则是海康威视组织专项应急技术团队帮助各地市公安局进行口令修改和固件升级工作,以确保设备安全?。
贸易战,全面布局物联网
然而海康威视真正的危机却在2019年——2019年,海康威视正式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其海外业务受损。然而这并不是第一被美国制裁,早在2018年,美国议会要求禁止联邦政府采购海康产品,而其原因则是“侵犯隐私”及“后门”问题;而在随后数年时间里,海外媒体纷纷报道称当地禁止海康威视相关产品,进一步导致海康威视在海外的口碑下降。
虽然各类事件均是空穴来风,但在海外媒体的渲染之下,海康威视也成为“背锅侠”,为此海康威视不得不更改业务方向,“安防”这一词汇不再出现在海康威视的宣传之中,同时敏感词汇还有“人脸”、“面部”、“刷脸”、“监控”等词汇,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类词汇的出现,海康威视选择了屏蔽——一旦出现这类词汇,稿件一律删除处理。
同时,海康威视也不再参与到安防展会之中——2021年安博会,“海康威视”的logo并未出现,据相关消息透漏,海康威视在会展隔壁的酒店包场,只为邀请的用户服务;2023年北京安博会上,更是海康威视的经销商代表海康威视参加安博会。
除了在海外的遭遇外,国内视频监控市场也面临着变革——随着国内居民的个人意识逐步提升,“隐私”问题也成为众多G端用户不可避免的问题,据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的监控摄像机已经不再对准居民区,即使是重要路段,角度也仅仅是覆盖公共出入口,而不是居民区的窗口。
针对市场的变化,海康威视开始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出路。
在转型初期,海康威视的主要产品依然是可视摄像机,这一条路明显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而视频数据更是敏感数据。为了避免单一的产品影响未来发展需求,海康威视开始走向了另外一条路——寻找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产品,并利用现有的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优化。
为何说是进行优化?
因为对于海康威视来说,其必须保持盈利,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模仿现有成功的产品——某厦门科技企业回应笔者:“海康威视投资部在前几年跟我们沟通产品原理及技术后,他们就推出了相类似的产品。”
而相关案例数不胜数。
对于这类事件,部分企业保持了乐观心态,他们表示:“海康威视参与其中,可以进一步教育市场,我们也可以分一杯羹。”但也有企业表示:“如今的海康威视,已经走向了华为的道路,让市场开始新一轮的内卷。”
但对于海康威视来说,产品永远是终端产品,最终所有数据是要汇集到自己的云服务平台,通过海康威视的云服务平台,从而赋能更多的企业及用户。而此时的海康威视,则是在打造新的服务平台,让自己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数据处理中心。
除了布局各类终端产品外,海康威视还推出了各种智能化设备,从而实现多业务布局,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智能终端相互连接,实现对全场景的全面覆盖。但深入探索不难发现,海康威视目前所做的是完善各场景的智能终端设备,让以往需众多企业共同合作的项目,仅需海康威视一家即可实现全面布局。
安防,不再局限于“人”
同时,海康威视还在大力布局“不可见光”摄像机,与以往的摄像机不同,“不可见光”摄像机所需的传感器不再是传统的CMOS,其对感知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海康威视大力发展“不可见光”摄像机的原因也极为简单——算法针对的是工业设备内容,不再是针对“人”员进行监控,再说侵犯隐私就真的过不去了。
但海康威视并未放弃可见光摄像机,与以往产品相比,可见光摄像机更多的是作为补充,让用户以更为直观的方式看到传感器所探测的物体。
除此之外,海康威视并未放弃传统的安防摄像机,其技术依然在不断突破,为用户提供更为稳定有效的安防产品,但其宣传内容逐渐减少。据相关媒体所展示的内容可以看到,以往海康威视有80%以上的宣传是如何协助相关部门对城市、轨道等传统环境进行赋能;现如今这类宣传仅占不到20%,大分部内容改为对环境、动物、工业等环境进行监测,从“人”到“物”,海康威视正在不断变化。
而这部分内容在海康威视的财报中并不明显,因为这一类产品均划分到智能摄像机这一部分。
但让笔者感受到海康威视在可见光摄像机领域逐渐减少的则是甲方用户的选择——广州某社区搭建平安社区项目,甲方用户邀请笔者参观时不难发现海康威视的产品数量占比较少;某地铁站监控维护人员明确表示在未来项目中将采用UNV(宇视)的摄像机;北京某社区内摄像机也计划采用当地品牌进行跟换。
当然,这不乏当地政策或市场竞争需求的变化,但对于海康威视而言,这一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加大对其他业务线的布局及发展。?
而就目前来说,其布局相对成功——至少营业额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