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费”这个现在看来比较陌生的词汇,在十几二十年前,关注机动车的家庭可谓是家喻户晓。
那么什么是养路费呢?养路费又缘何取消,又为何重新提上日程了呢?
养路费的前世今生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从小便听说过这句话。
想要国富民强,必然要先把路修起来,人民流动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
但是1950年,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之际,修路的钱哪里来呢?
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吗?这显然是要大大增加财政压力的。
于是出于对加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以及用于公路的各项开支,中国交通部印发实行《公路养路费征收暂行办法》,养路费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
这份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征收养路费的强制性规范。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日益增长的车辆,养路费的财政总收入也随之巨增,养路费也逐渐成为公路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公路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养路费政策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比于建国初车辆完全用于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经济的发展使得汽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一些人虽然有了汽车,但一年下来使用里程远远比不上作为生产力工具的车辆,却要缴纳相同标准的养路费。
以2009年之前,当时上海的养路费收费标准举例,上海按照小型轿车车重量来计算,平均以190元/月一吨。
如果是两吨的车重就会按照380元来缴费,计算下来,一年就会有4560元。
这个价钱对于财政收入很是可观,但对于有车群体就不那么友好了。
尤其是有车但是用车不多的人群,大多数人是无法承受这样的高额支出。
加之养路费政策也没有那么完善,这种以车重来计算养路费,而与开多开少(使用公路多少)没关系,车放家里不开,每年也要收取相同费用的人来说,显然是没有那么合适的。
于是就滋生出许多问题,比如一些想买车又很少用车的家庭,会纠结到底买不买车,汽车经济在一定程度时也是受到了抑制。
又比如一些摩托车等车辆,因为不想缴纳养路费,铤而走险,不去登记上牌,甘当“黑户”。
虽然省了养路费,但是上路后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
这样看下来,养路费对国计民生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时候再按照统一的标准征收养路费,便显得不是那么合理了。
于是,本着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的思想,2008年12月22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监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取消养路费和其它五项收费相关政策。
从2009年1月1日起,旧有的执行了长达58年的养路费缴纳形式宣告结束,转而改为燃油附加费的新形式来缴纳。
将养路费合并至燃油中,也就是用多少油,加油时以油价税收形式收取这笔费用。
例如每升油8元钱,其中约有一两块燃油税,就被拿来用作养路费用。
这样的政策实行,公路上开车的越来越多,汽车销量也是大大增加。
这一改革对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放在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可以说是完美的,真正做到了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
然而,为什么这两年,重收养路费的声音又不断的出现在社会上,是无稽之谈还是先行试水呢?
为何重提收养路费?
首先是国家经济增长不达国民预期。
经历了疫情三年,本以为放开以后经济会重新充满活力,迎来新一轮跨越式的增长。
然而事实总是事与愿违,各行各业的经济并没有迎来预期的增长,反而更加紧缩。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民企,国央企也是如此,因此对于国家和地方来说,财政压力是巨大的。
财政缺口越来越大,用于公路建设和维护的费用同样入不敷出。
据统计,养路费的缺口每年超过3000亿,已经导致我国40%的普通公路陷入了“列养但无钱养,应修无钱修”的境地。
只能以推迟修缮节点,减少维护保养次数的方式来维持。
导致许多公路的维护和保养欠佳,到头来苦的还是老百姓,这怎么办呢?
重收养路费,有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能会先行提出征收养路费的试点办法并试行。
一方面试探一下社会的接受度,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口,减轻财政压力。
其次还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对于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市,比如北上广深这些超一线城市,财政收入完全可以覆盖公路支出。
甚至部分区域的高速建设维护的贷款,也被当地政府用财政收入兜底,高速都可以免费。
而有些欠发达的地区,山区密布,水网交错,地形地势复杂,这些地方修路的成本是平原地区的好几倍。
但是国家出于“村村通”和“要想富,先修路”政策和思想,把公路修到了每一个自然村。
这对当地人来说,大大增加了出行的方便程度,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地方人口基数低,用车少,有些地方路段一天也没有几辆车经过,缴纳的燃油附加费用于路段的保养都不够,更别提建设了。
公路建设和维护成本便难以收回,于是,地方上也会考虑增设关卡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公路的维护。
再者新能源逐渐成为主流。
还记得新能源汽车刚问世量产时,大部分人对它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不可能考虑买电车的。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到了40%左右。
出于节省经济和环保出行的理念,很大一部分人买车首选电车。
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附加在燃油里的养路费怎么对不用燃油的新能源汽车征收呢?
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不断飙升,养路费的收取只会越来越少。
可以说,现行的养路费政策,是燃油车车主在替新能源车车主缴纳养路费。
毕竟纯电新能源汽车无论跑多少里程,它也是不需要加油的,自然也不需要承担养路费。
这样一来,燃油车车主成为了“冤大头”。
燃油车车主是绝对不服气的,虽然是相对落后的能源形式,但是也不能逮住一只羊往死里薅羊毛不是?
这与“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的理念相违背了,显然对于油车车主是不公平的,因此也有声音重提收缴养路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北、安徽、甘肃、吉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等多地,顶住社会舆论质疑和多重反对的巨大压力,恢复或新建了一批国道和省道收费站,用于收缴养路费。
然而,这种形式的收费,造成的舆论风波可以说是必然的。
因为这可能会涉及到重复收费,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燃油附加费已经交了一份养路费,再被收费站收取一份养路费,这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这种方案是落后的,虽然现在先期试行,但是也势必会被淘汰,不会大范围铺开。
结语
历史的发展是螺旋递进式的,矛盾总是会先后出现的。
1950年养路费设立之初,可能没有考虑到会有那么大范围的用于非经济建设的私家车。
因此对于各种车辆按照同一标准征收养路费,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当历史发展到新阶段时,经济向好,私家车大量出现,按照燃油附加的形式收取养路费是个完美的办法,当时又哪里会考虑到,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会如此迅猛。
现如今新的历史环境下,养路费的再次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至于想要以什么形式收取更合理,想来也是已经提上日程了。
虽然如此,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担心自己又多一笔额外支出。
只要抓着“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这一核心指导思想,总会制定出一份合理的收费方案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3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