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还能不能上杠杆?

萨担话2024-10-06 22:39:28  91

近期,彭博社发布的有关中国将再发行 10 万亿特别国债计划以刺激市场经济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暂且不论此消息的真实性,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上杠杆这一关键问题。

为何这一话题至关重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是否主动上杠杆,将对后续 A 股市场的走势以及经济反弹的速度产生直接影响,更与众多人的就业和生计息息相关。

判断能否上杠杆,首要因素在于审视当前的杠杆率水平。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杠杆率已然很高,毕竟目前中国债务总额达 118 万亿人民币,而今年的 GDP 大概率为 132 万亿,这意味着总债务已逼近 GDP 的 100%。然而,在这 118 万亿债务中,国债仅 30 万亿,地方债则约 70 万亿。其中,70 万亿的地方债属于内债,而刚性外债仅 18 万亿。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为 3.24 万亿美元,与外债规模大致相当,由此可见,我国的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那么,30 万亿国债究竟处于何种水平?不妨与老对手美国作一比较。当前,美国国债已超 35 万亿美元,占 GDP 的 120%。美国去年的财政收入约 4 万多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国债是其一年财政收入的 8 倍之多。反观中国,纯国债占 GDP 比重不到 30%,去年财政收入 21 万亿,纯国债仅为财政收入的 1.5 倍左右。

再看日本,自 2012 年开始执行相关政策以来,其债务状况也备受关注。

综合对比,中国的国债规模和杠杆率在国际范围内尚处于相对合理和可控的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盲目上杠杆。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中国需要审慎权衡上杠杆的利弊。合理适度的杠杆运用,能够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等。然而,过度上杠杆则可能带来债务风险的累积、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以及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是否上杠杆以及上杠杆的程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的需求、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金融风险的防控以及国内外市场的信心等。这需要政府具备高超的宏观调控智慧和精准的政策决策能力,以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和长治久安。

中国在面对杠杆问题时,既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判断,又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创新的发展思路,方能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稳健前行,为民众创造更加繁荣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就业机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2880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