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话讲:“A股牛熊市都难过三年!”这句话在以后很长时间都仍有效。之所以牛市难过三年,是因为情绪面发酵,行情容易提前走完。熊市难过三年,因为对于国家和老百姓而言,这几乎到了可承受的极限,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必须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
股市牛熊市切换是由成交量主导的,而成交量的出发点就是经济周期和资金周期的切换。在考虑牛熊市是否会切换,又大概会在哪个时间点触发时,需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当下经济的矛与盾到底是什么?
2、国内、国际一正一负间,两相是怎么对冲及相互影响的?出路在哪里?
3、对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初做如何预判?
疫情结束两年来,随着经济底部的夯实及最近中央超超预期组合拳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出,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矛最大处就在于估值低及主要行业景气度逐步复苏。
这包含有港股中字头国企、科技平台型、生物制药、消费类;A股市场消费50板块、估值反弹的蓝筹板块。
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防守,并给矛盾相互转换时留出一定的空间。2024-2025年能充当盾角色的就是供给端政策空间被打开,但短时间内需求端改善压力较大的房地产行业及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上游银行、保险等金融;在今年下半年行业周期低谷及估值回归接近尾声的医药、芯片制造、消费电子、工程机械、检测、机器人等通用设备制造等。
矛与盾之歌的混沌之处,在于有时会分不清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这个阶段,方向一定不能错,再就是为矛与盾的转换留出适当的空间。
对于美元降息以来最近这两周多的行情,目前出现了比较好的普涨的势头,涨的也比较均匀,情绪面得到了难得的休整,宣告第一阶段反弹正式展开。美中不足的是当前的行情还处于估值回升阶段,还未经过三季度报的考验,后续获利了结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国际相互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最近五年,乃至往后十年国际政经最核心和敏感的话题。作为投资者,团队觉得大家应该从纯生意的角度看得更策略些、更冷静些,即不能像一些人一样屁股坐歪了,也不需要战狼式的热血。即便桌面下在互相踢脚了,但桌面上该做的生意仍然会继续做。作为世界经济排一、二的大国,各自经济的内在韧性都是很强的,在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在面临阶段性、周期性挑战时,也不需要过分的悲观。
美国经济三大宝: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中期时间无人能挑战;美国在大部分科技领域的国际领先及资本市场估值话语权中期时间无人能挑战;以支出法为口径的GDP统计方式,更能体现以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
二战结束,全球哀鸿一片,马歇尔计划成了西方世界的救世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自此成为国际货币。掌握了国际货币发行权,有事情大家一起背锅,自身抗风险能力增强,阴阴地做点坏事,在游泳池里撒泡尿可能也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以前大哥混得好时,还能带着小弟们喝口汤,而从9.11开始,特别是阿富汗战争、俄乌战争可以看出,小弟跟着大哥混不光越来越难,大哥甚至都开始从小弟的碗里抢食了。
美元之前还有英镑,国际货币地位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随着美国综合实力与其他国家差距拉近,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也越趋多元化,可以预见的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中期时间仍无人能挑战,但也将进入长期的下滑周期。
自二战开始,美国在大部分科技领域的领先及话语权是都是独一份。当我们现在为天宫、歼-20欢呼时,国际空间站、F-22已经分别在1998年、2005年升空服役了。美国目前在航空、航天、互联网软、硬件生态、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国际投融资领域仍大幅领先于国际各国。但与美元国际地位不断被削弱一样,美国在大部分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也逐步开始松动了。新能源动力,很可能是美国自二战以来第一个开局就丧失领导地位的新兴行业,特斯拉要不是来中国设厂,很可能早就和美国国内的其他PPT厂家一样的下场了。
从前年美元正式加息开始,美国通胀一步步在降低,但就业却一直处于高位,这个现像是完全违背传统经济学原理的。这就得从美国的以支出法为计算方法的GDP和失业率统计口径上找原因了。支出法主要是由个人消费、个人投资行为,政府财政支出以及净出口所影响。
美国消费结构里有三项产出是远高于国际其他各国的,那就是教育、医疗、律师服务。对于美国老百姓而言,到而立之年之后还清大学学费贷款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国除了现役、退役军人有统一的医保体系外,老百姓们只有商业医疗保险一条路,如果没买商业医保,一个头疼脑热收到上千刀的账单,可千万不意外。而美国的律师经常给人斯文败类的形象,一个官司下来往往是冰火两重天。而按老美的统计口径,现在那些已经躺平,专注零元购的,都不算失业者了。能工作,愿意工作的才算失业,不能工作,不愿工作,不做失业登记的都不算。
因为支出法受到民众的消费意愿以及物价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讲支出法计算出来的GDP数额都比国家实际经济状况发展较好,而且相对于生产法,支出法更加容易发生重复计算的事情。此消彼长之下,使用生产法计算GDP的国家相对于下消费法计算GDP的国家起点就比较低。
按生产法计算,看个感冒产生的GDP就是挂号+药品+设备损耗+来回交通等主要费用,多不过几百块。但如果用支出法,先将专家诊费、药品、器械等标高价,然后用商业保险来报销,对患者而言,最后开支可能还是几百块,但创造的GDP就变成大几千了。而在生产法计算公式下,一条马路如果过几年后拆了再重建,GDP也计算同样是加倍的。
各国经济数据都有一定的政治化操作,这东西不能太当真,只能做定性,不能做定量的分析。如果碰上左右矛盾的情况,那就看市场情绪更愿意相信什么,我们就从这个方向找答案。
中国经济三大宝:中央财政充足、充足的外汇储备、居民储蓄率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都处于持续高速发展中。之间小有波折,国内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像疫情期间上海、广州、郑州富士康等由于人口过于集中所爆发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已经演变成了社会问题。与每一个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是,三年的疫情管控,也人为地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周期走向。
独特的文化、政治体系,社会价值观,使得国际绝大部分国家都不能以平常心看待中国的崛起,在国内大部分行业产能、市场趋于饱和,如何在国际地缘政治越趋保守时,寻找新兴市场,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思路是清晰的,在“大政府、大市场”中国式市场环境下,中国经济的三大宝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精准扶贫解决了社会最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东西部产业转移、乡村振兴填补经济发展洼地;多中心发展,缓解人口过于集中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高端产业突破,目前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方面有了显著的突破;一带一路不光是给国内产能找出路,同时也在努力营造更为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对于短期内,今年四季度走势,我们基本预判就是:国内经济复苏,海外进入降息周期,该组合下,受益最大的便是港股,港股基本面受益于国内,流动性受益于国际,首选港股组合。
现阶段不用过于被过多外部不确定性牵制与影响,以我为主,从内向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桌子上有这么多碗,如果要吃饱饭,只要一个碗里饭菜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每个碗里都去夹一筷子。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几年来中美之间的政经关系已是屡创新低,中国外贸的基本盘也已经转成了东盟及欧洲,少了羁绊,关系也更单纯了。
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不同轨,新的一年资本市场反弹之路也注定不是坦途。当第一阶段普涨式反弹达到一定程度时,后续就将迎来业绩成长性兑现的预判,市场情绪及行情将进一步分流;而在美元加息周期结束,进入持续高位僵持,国际经济开始出现信号明显的衰退时,全球资本市场的预期差将再次变化,这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反弹的高度及基本面业绩水平。
最近中央推出的各项经济刺激是对疫情结束后复苏乏力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那么进入到明年哪些行业板块机会更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疫情来哪些行业的景气度最差以及受损程度最大,反过来看就可以了。
疫情及国际货币加息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从微观经济学角度需从供给及需求两端看,从时间上需从短(人流)、中(就业、收入)、长(行业景气度)期三个阶段来区分。
1、受到重大影响及压制的:供给端大宗商品生产、供应链陆海空交通、需求端的商品性消费(非必要消费的商品、服装、日用轻工品、娱乐产品等)、服务性消费(餐饮、零售、旅游、酒店、零售、互联网服务、消费金融、保险)等;
2、短时间被人为改变行业周期性的:在疫情来之前处于行业景气度高点,但因为疫情造成下游普遍开工不足,行业销售出现断崖式下滑,而在疫情逐步平稳后,行业景气度仍未有明显恢复的,工程机械等通用设备类;
3、已进入行业低谷期、与疫情关系不大的: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的房地产、建材、钢铁、医药行业,以及产品迭代进入瓶颈期的消费电子类;
4、短期受益的:疫情第一年受居家办公、学习利好影响:PCIT云会议等;与防疫直接相关的疫苗、防护用品等;
5、直接受益的:疫情前两年经历生产短缺、供应有限的大宗商品、海运,由俄乌战争引发的油气能源紧缺,国内能源结构调整的新能源(锂电、光伏)、煤炭及国际供应链向国内集中受益的轻工外贸等;在疫情前两年受益于国际、国内货币宽松的金融行业等;
6、混水摸鱼、后续注定昙花一现的:反复炒作疫苗、药品、防疫物资及各种空中楼阁式的概念炒作板块的。
在经济比较低迷阶段,各方面讲的最多的就是需求不足,而这个需求讲的就是消费。一旦消费开始逆转,股市就自然会进入牛市阶段。
消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我们也来做个简单的划分。
1、商品性消费-食品饮料、白酒等:受益于消费场景恢复与线下客流增长,短期的场景复苏预期或已体现在最近一波反弹行情中。白酒场景复苏助力收入增长,名酒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疫情影响下白酒消费场景受阻、行业需求承压,随着经济恢复商务活动回升,高端白酒消费有望进一步增长;次高端行业受益于宴席场景恢复与全国化扩张持续,收入弹性较强。疫情冲击中小企业动销、渠道现金流趋于谨慎,名优酒企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随着疫情好转与经济恢复,白酒行业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
软饮料依赖线下人流量复苏驱动软饮料行业业绩加速恢复,软饮料行业整体表现与交通出行旅游户外活动等线下人流量情况密切相关。随着后疫情时代线下流量持续修复,以及整体消费力的复苏,可选属性强的软饮料行业整体表现有望得到较快恢复,展望2025年,受益于需求回升叠加低基数效应,看好行业以及相关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恢复的弹性。
2、商品性消费-纺织服装、文具、潮玩、及其他轻工制造等:客流复苏利好,多数服饰品牌线下收入占比超 70%,疫后线下客流复苏利好业绩增长;文具消费“细水长流”,看好行业龙头困境反转;展望2025年,终端消费有望迎来复苏,校边店等线下文具零售渠道客流回暖,带动文具行业消费修复,同时随着消费场景恢复,精品文创产品销售或持续提升,此外当前原材料成本较前期有明显回落,预计也将驱动其盈利水平持续修复;潮玩零售以冲动型消费为主,类百货属性。以上几大类外贸出口占比都比较大,中期业绩成长性兑现压力较大。
3、商品性消费-家电大宗:之前几年主要受房地产行业低迷影响,家电行业自 2021 年初起高位回落,至今已至历史低点。在地产政策边际宽松、消费需求回暖背景下,可重点关注估值修复、房地产市场反转、低渗透新需求受益标的个股,传统白电、厨电、清洁等几大类外贸出口占比都比较大,中期业绩成长性兑现压力较大。
4、商品性消费-农产品:农业行业以周期为主,其中畜禽养殖行业尤其具备显著的周期性,且其周期受供给端影响为主,需求较为刚性。对于生猪和白羽肉鸡来说,疫情对需求的影响肯定存在,但对中期价格的走势影响偏小。
5、服务性消费-社会服务(餐饮、酒店、电影院、旅游、景区演艺、免税店、高铁、航空等):短期的场景复苏预期或已体现在最近一波反弹行情中。凛冬已过,渐行渐明。餐饮行业、电影院短看修复弹性,长看连锁化空间;疫情期间导致酒店客房数大幅减少,酒店供给出清连锁化率提升,量价有望齐升;旅游、景区演义短期受益于人流恢复,中期仍需要关注业绩修复和预期兑现;免税店属于稀缺资源板块,海南免税需求韧性强,基础设施改善打开客流增长空间。随着美兰机场 T2、新海港枢纽落地,海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望进一步打开客流空间,离岛免税消费有望持续增长。高铁、航空运输做为其他社会服务基础支撑性行业,短、中期均依赖并看好于社会人流的持续恢复中。
6、服务性消费-零售:短看客流、中看修复、长看空间及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陷入经营危机的众多头部零售企业,其主要风险还是来自于之前的无序扩张及负债率过高,疫情影响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服务性消费-互联网电商、快递物流:短看粘性,长看修复,龙头基于自身定位做好用户差异化运营。从需求侧来看,疫情催生的线上消费习惯得到保留,电商渠道持续渗透。当前宏观环境对居民消费仍有一定压力,平台折扣力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强;而零售商折扣空间取决于零售业态的效率,我们依然看好以电商为代 的高效率零售业态中长期成长空间。
8、服务性消费-互联网娱乐、传媒:疫情对于线上内容消费型互联网公司主要影响在于国内消费景气下行,对用户消费和广告业务的压制,疫情后各平台爆款内容可推动低基数反弹效应。
投资更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耐力赛,富贵迷人眼时,同样也要比较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比较投资的中、长期确定性及风险。现在的行情还比较初期,大部分市场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在市场整体超跌反弹阶段很容易凭运气赚到钱,顺利展开的话,后期空间还会很大。而一到行情分化时,要真正等到目前这些躺平、疗伤中的人骚动起来,也就是凭实力亏钱的时候,才会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候,牛市里亏钱也基本出现在这个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