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蝴蝶翩翩飞 月下人儿一对对 最是风流裙下鬼 世人有叹若此君”,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东东哥有货”,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春晚后,范伟给赵本山发了一条短信“哥,我不想表演小品了”。
赵本山不明白所以然,打电话范伟没接,便很生气在媒体面前说“现在请范伟都请不到了”。
范伟决定离开赵本山,竟然是因为一句话所致,这句话是什么?为何这么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范伟的人生故事。
[中国赞]关注“东东哥有货”,持续为你更新有趣、有料名人故事。
1962年,范伟就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头,老汉儿是工人,妈是营业员。
他4岁那年,因为世道不太平,就被爹妈送到乡坝头的外婆屋头,在那儿范伟学了一口地道的东北土话。
小时候的范伟,在乡坝头唯一的耍法就是听广播,每次放到相声的段子,这娃儿就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到了读书的年纪,范伟被爹妈接回了沈阳,开始了严格管教的时光。
他老汉儿是个文艺爱好者,经常买些杂志甩得满屋都是,但妈是个爱整洁的人,两人经常为此扯皮。
范伟从小就很懂事,为了不惹爹妈生气,他每天都会观察妈的脸色。
一回家,看到妈高兴,他就松口气,妈脸色不好,他就紧张得很。
家里来了客人,范伟还会主动招待,倒水啥的。
虽然家庭条件不咋地,但爹妈很重视范伟的培养,让他学过舞蹈、音乐,可惜他啥都不行。
最后,老师看他表演能力还将就,就建议他学相声。
于是,范伟16岁那年,老汉儿让他拜师沈阳曲艺团的陈连仲老师学相声。
那时候的范伟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说相声用的是自学的东北土话,“人”说成“银”,“肉”说成“右”。
老师听他这么一说,就皱起眉头讲:“娃儿,你条件一般,我尽量教你,能教成我就带着你好好学,教不成,就算了哈,你要有心理准备。”
听到这话,范伟的心差点儿就凉了,但还是硬着头皮给老师磕了几个响头,入了相声这一行。
虽然条件一般,但范伟还是够努力嘞。
5年后,他终于考入了沈阳曲艺团。
范伟从小就喜欢摆龙门阵(说相声),从16岁拜师傅正式学艺开始,已经耍了10年的嘴皮子了。这娃儿不仅喜欢,还有天赋呢。
21岁那年,他就搞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一个厂长的日记》。
范伟被破格选上参加了1986年的全国相声大赛,从此就成了团里的骨干。
从那以后,范伟就成了曲艺团里头的扛把子。
要不是他后来改行,说不定还能跟郭德纲齐名,成为新一代的相声大师呢。
但是,范伟并没有按照套路走下去。
他说自己以后肯定成不了出色的相声演员,就像他说的:“我根本就放不开,干我们这行的,生活中要放得开,才能在台上演得巴适。你让一个相声演员跟人摆龙门阵,他得不断地甩包袱逗人笑,才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但我就不行了。”
所以,说了10年相声后,范伟想清楚了,不再浪费时间,决定要转行。
想当年,16岁的范伟拜师学艺的时候,师傅说他“条件一般”,范伟自己也说:“啥子是天才,就是不费力气,事情又做得漂亮。可我是费了老大的劲,最后也只是做得差不多。”
这范伟,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也谈不上有啥子天赋,但他对相声的热爱,那可是从小就有的。
范伟有过转行的念头,但30岁重新开始不是件容易的事。
直到有一天,他看了赵本山的小品,被深深吸引,于是尝试演了几个小品,可惜没什么反响。
正当他发愁的时候,赵本山打来电话,邀请他试试春晚的节目。
范伟像是看到了命运的转机,立马飞往北京。
1993年,范伟初次碰到赵本山,两人都是铁岭的老乡,但那时还不认识。
直到赵本山要找个演员来演他的小品《走毛道》,经人介绍才认识了范伟。
那个时候的赵本山已经红得不得了。
到了1995年,范伟第一次上春晚,和赵本山一起演了小品《牛大叔提干》,表演得好,还拿了个小品类二等奖,给他们两个之后的合作打了个好基础。
有人说范伟遇到赵本山,就像是走了事业的捷径。
但说实话,赵本山捧红的人那么多,最后能超过他的,可能就只有范伟一个了。
两人一见面就觉得相见恨晚。赵本山看范伟一副老实样子,觉得他在舞台上能搞出不少反差效果。
范伟也很仰慕赵本山,觉得他是个优秀的小品演员,能跟他合作肯定有帮助。
于是,两人就这么搭档起来了。
合作过程中,范伟演了好多生动的滑稽人物。
特别是在2003年春晚的小品《心病》里,他演的那个抽抽病人,还有后面的《卖拐》《卖车》等作品,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虽然一开始范伟是给赵本山当绿叶,但他的名气也慢慢涨起来了。
范伟曾经说过,跟赵本山合作其实不难,因为观众的焦点和笑点不在他身上,只要跟赵本山的台词搭准,节奏就不会掉,他也就不会出问题。
范伟跟赵本山的关系,后来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有次,2005年春晚的小品《功夫》,范伟一上台就紧张,把台词念错了。
从那以后,他就不想上春晚了,还把家从沈阳搬到了北京。
后来,赵本山说给范伟打电话他不接,请都请不动了。
虽然范伟解释说是赵本山老换电话,他不接生号,但两人有间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有回演出,赵本山拿了42万的演出费,但只给了范伟七千。
高秀敏都站出来说赵本山“太黑”,但赵本山觉得范伟是在他这儿成名的,应该去别的地方挣钱。
范伟跟赵本山合作越久,观众对范伟这个配角印象越深。
有人甚至觉得他会是赵本山的接班人。
范伟为了不辜负观众的期待,开始花大量时间打磨小品,有时候半年都不回家。
但他越来越觉得累,内心想要退出小品舞台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2005年,范伟和赵本山最后一次合作春晚小品,范伟一上台就说错了词。
虽然他圆回来了,但已经心不在焉。
下台后,他找到赵本山,决定不再演小品了。
外界都不理解,明明两人合作得那么好,怎么会分道扬镳呢?
网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两人因为分钱不均闹矛盾。
但真实的原因,可能更多是因为范伟自己想要转型。
毕竟他曾说过,没接到赵本山电话,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太忙了。
后来,误会解开,赵本山也向范伟道了歉,还解释说他俩不是师徒,是兄弟。
2009年春晚,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一下子火遍全国,可为啥赵本山的黄金搭档范伟就是没得声音?
那个金马奖的《落叶归根》里头也没得老搭档的影子,这是咋回事喃?
难道说这两个人真的像外头传言的那样,闹得不可开交?
范伟老师跟赵本山,这两个人,关系复杂得很。
范伟老师曾经说过:“我们俩的关系,不是一两句话就说得清楚的。”
说起矛盾,还要从范伟决定离开沈阳,进京说起。
范伟解释:“其实矛盾的根源,就是我爱人想让我去北京,为了娃娃,我们觉得北京的发展机会多些。”
赵本山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帮他介绍了煤矿文工团。
后来,两个人好几年都没合作,甚至在《关东大先生》的发布会上,范伟都没露面。
赵本山有点怨言:“他现在是红人了,我打电话好几天都不接。”
范伟过了几天才回短信说:“本山哥,春晚我不想上了,对不起,最近拍戏很忙。”
再说范伟为啥子要离开赵本山,从作品上看,如果范伟一直跟着赵本山,戏路就被限制了,永远都是那种傻傻的角色。
41岁那年,范伟做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重要决定,那就是专心做个演员。
他把家从沈阳搬到了北京,想在大银幕上闯出一片天。
范伟曾因为演小品而火,但演戏跟演小品可是两码事。
演戏的时候,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而不是现场观众的反馈,这让他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接过不少戏,甚至有些是烂片,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戏路。
有一次,大导演陈凯歌找他拍戏,直接跟他说,他演了太多乡土戏,观众一看到他就想笑。
这让范伟心里明白,自己得转型,不能再让观众只看到他就想笑。
他拍戏的时候特别用心,觉得人物性格没展现够,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
有时候太投入了,连上厕所都忘了。
他还特地找当地人录了台词,然后一遍遍地学,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河南方言更地道。
范伟的这股子劲头,真是让人佩服。
有场戏,哪怕镜头只有几秒钟,他只要觉得不满意,就会从走位、角度各个方面去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说起来,他演《看车人的七月》的时候,制片方就是看中了他的人气。
但导演开始还担心他让观众出戏。
结果范伟把杜红军这个角色演得特别好,还拿了蒙特利尔电影节的影帝。
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范伟不仅小品演得好,演戏也是一把好手。
范伟演戏可是真下了苦功的。
就说拍《芳香之旅》时,他演一个老实又专情的公交车司机老崔。
为了这个角色,范伟自己手写了一万多字的人物传记,真是用心良苦啊。
老崔在戏里是个“劳模”,范伟就硬是三个月没吃一粒米饭,为了贴合角色形象,这份敬业精神真是让人佩服。
还有一回,拍《手机》时,导演要求他说河南话。
范伟这人语言天赋不咋地,剧组给他录音学,他就是学不会。
咋办呢?他干脆跑到郑州找当地人一字一句地学,这份执着,真是让人动容。
他的努力可没白费,观众都看好他的角色。在《漫长的季节》里,他演的那个悲情父亲,让观众哭得稀里哗啦的。
全国好多出租车司机都贴着他的名字加油,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范伟自个儿也说,他就像那种拧瓶盖的笨人,得按纹路一圈圈拧。
可就是这种“笨”,让他在2016年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角色,拿到了金马奖影帝。
这一路走来,他的积累可算是厚积薄发了,之前的奖项也是一个接一个,真是厉害啊!
范伟,这个曾经和赵本山搭档,火遍大江南北的喜剧人,他的东北喜剧人形象深入人心。
但他的追求并不止于此,他想要转型,想要跳出喜剧的框架。
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但他从未放弃。
他的演技从何而来?
一是“拼命”,不放过每个小角色,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研究人物,写人物小传,哪怕角色只有几句台词。
二是“死抠细节”,为了演好角色,他对细节的追求近乎苛刻。
在《芳香之旅》中,为了演好公交车司机老崔,他写下了一万多字的笔记,为了更贴近角色,他三个月不吃一粒米。
这种对角色的投入和敬业,让人敬佩。
有人说,真正的演员就是给他一根竹竿,亦能演出被刺穿的感觉。
但对范伟来说,他甚至连竹竿都不需要,就能表现出那种感觉。
在《漫长的季节》中,他的表演让人看到了一个被生活打磨过的角色,那种真相大白的虚无感,悲欣交集的孤独感,让人泪眼朦胧。
如今,范伟已经赢得了口碑和市场,更重要的是,他追求到了自己的“伟大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毅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点评】2021年,范伟与赵本山的恩怨终于大结局。
在《刘老根3》的大结局,为了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复,赵本山找回了范伟。
电视里头,刘老根,63岁了嘛,得了谵妄症,认不到屋里的任何一个人。
最后咋个办到的呢?是58岁的药匣子,拿一段鼠来宝,就把刘老根的记忆给唤醒了。
刘老根一看到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叫了声“匣子”,好多观众都哭惨了。
两人一抱,虽然只有几秒钟,但感觉过了好久。
这既是戏里头的老友重逢,也好像是戏外头两个搭档多年的恩怨一下子都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