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小荧屏,便称为国产剧悬疑元年。
那一年,迷雾剧场携《隐秘的角落》隆重亮相,用悬疑现象级爆剧将观众“轰”的酣畅淋漓,也将悬疑题材从“小众”推成大热门。
2024年的小荧屏,同样被称为悬疑元年。
半年电视剧数据盘点里,集均播放量前10的作品悬疑便占了6部,市场审美疲劳的情况下,一部部顶流S+悄然扑街,唯有悬疑突出重围。
到了下半年,接档的新剧《雪迷宫》也收获许多人气。悬疑题材的号召力,悬疑市场的体量,已经不用再证明,观众可能缺剧追,过关的剧却从不缺观众。
如果剧不过关,市场紧俏的时候,也能如《猎冰》一样给你打个叫座不叫好的冷门牌,可见观众对这个题材的兴趣之大。
但对于悬疑爱好者来说,2024年的悬疑市场,有惊喜也有遗憾。
惊喜在于从大分类上面来看创作视角多元了。
以上半年数据出圈的6部新剧《猎冰》《新生》《边水往事》《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九部的检察官》《错位》为例,这些剧基本上创意都没有重复。
《唐诡2》是经典古风探案,《检察官》是职业+悬疑,《新生》对人性的探索在七话来看是近几年悬疑里最惊艳的,《边水往事》故事背景紧跟实事热点。
创作该题材的团队多了,大家卷起来取材思路便越来越广了,受益的是观众。
然,若从小分类创作风格来看,却留有遗憾。
阅剧率高的观众应该已经发现,近几年很多悬疑编剧非常偏爱将悬疑戏与生活戏相融合,两者的比例经常势均力敌,很少出现纯粹的强推理。
这一点,在刑侦类悬疑剧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上半年的《错位》,下半年的《雪迷宫》都属于偏刑侦的悬疑,前者是警方主导查案,后者是以刑侦大队破案为主视角,主角团都是以警方为主。
剧情内容,也都是案件+角色生活戏。
或者说,故事会在核心案件里穿插角色的人生经历、生活思考、社会关系。
《错位》中马伊琍饰演的女主姜光明从开局便陷入婚姻危机,从人物性格、事业与婚姻生活的冲突,到对情感背叛、育儿、人生选择的探索,一直没停过。
姜光明在破案中,多次与案件中同为妻子、母亲的女性受害者“隔空对话”,可以感受到编剧设计方面的用心,主线案件与主角生活存在呼应的地方。
喜欢细品影视剧对人生探讨的观众,应该会很喜欢这种创作风格,但,纯粹冲着破案来的观众便容易产生落差,因为推理强度太低,案件专注度没那么高。
无独有偶,黄景瑜、王子奇主演的缉毒刑侦剧《雪迷宫》,编剧也很爱“生活”。
剧情一半在讲案件,另一半,则是在刻画主角团的生活点滴,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关联人物组成的90年代人物群像。
20年前潮流时尚与街头烟火。
双男主的磨合与友谊。
正反竹马与竹马“虐恋”,啊不,兄弟命运。
甚至,角色的爱情故事,老前辈传承等等。
元素很多,生活戏很有烟火,喜欢生活气的观众会被生动的人物群像感染。
但,《雪迷宫》很好,《错位》也不错,却基本上看点都不是集中在刑侦本身,生活与情感命题占了不小的比例,简单来说,都不是强推理风格。
每一种叙事风格,每一种创作取向,都有它的魅力所在,本身是没问题的,遗憾便遗憾在,编剧们太爱悬疑刑侦生活化了,强推理作品越来越少。
翻一翻强推理刑侦剧代表作,观众目前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仍旧是20年前的《重案六组》系列,它也被喻为国产刑侦剧里至今无人撼动的大山。
《重案六组》真正做到了专注刑侦,单个案件时长1集到2集不等,六组成员不是在破案,便是在接警,案件紧密又有冲击力,前几部几乎不水时长。
也极少会用生活戏,或者角色情感戏填充内容。
但,人物群像同样鲜明,角色情感同样有感染力。
编剧怎么做到的呢?
他们用“真实”这两个字,把人物性格、情感与生活温度融入到案件情节中,既不用抢占案件本身的进度条,用让人物群像更加生动。
比如老观众们印象深刻的生发水故事。
李成儒演这部剧的时候已经开始脱发,编剧便给角色加了涂生发水的设定,上班20年松弛感满满又日常珍惜头发的中年人形象瞬间灵活起来。
但生发水这个梗,几乎不占时长。
因为它的出现是与角色们工作进程同时的,就像这段,江汉和黄涛聊案情,背后的大曾的抹生发水,整个办公室都是活动起来的。
等到江汉、黄涛跑去跟大曾聊,年轻不知秃滋味的黄涛边听两位前辈讨论边好奇地玩生发水瓶子,不用什么台词,人物形象就饱满了、真实了。
感情戏,《重案六组》里面其实也有。
第一季季洁因为心疼师傅的执念违规帮他检测DNA那个案子,便相当高泪。
整个案子只有三四场戏,甚至是主角在处理另外的案子中抽时间完成的,却把受害者家属的痛,警察职业与情感的冲突体现地淋漓尽致。
至于当下观众很爱的爱情线,《重案六组》同样不缺,第一季大曾从来没挑明自己对季洁的感觉,但所有观众都能GET到两人的火花。
等到杨震出来时,他一句专业的分析,角色业务能力出来了,与季洁的火花也出来了,两人一对眼,观众便知道这俩未来一定有戏。
根本不用花篇幅让你浓我浓,或者约个会牵个手,只需要让他们破案过程展现出一些默契,给个眼神,很多东西观众就能理解。
观众最爱嗑的糖,从来不是怼到嘴边的,而是自己从夹缝里找的,编剧可以低估观众的热情,却永远不需要低估观众对CP的敏锐雷达。
老经典如今来看仍旧经典,但如《重案六组》般专注案件本身,专注刑侦的剧,为什么越来越少?当下编剧为何更偏爱提高生活戏占比的刑侦剧创作风格呢?
有成功的作品在前,肯定是关键原因。
如《雪迷宫》般角色生活与刑侦破案放在一起的故事,初看是会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大众很喜欢从影视剧中感受烟火气,若剧情动人,会有相应受众支持。
但更关键的原因,应该还是强推理作品对剧本的要求更高。
如果拍多案件单元剧,它需要有大量的案件设计做支撑,案件要够新鲜够有冲击力,悬疑人作案方式要够烧脑,破案方式也要够多元。
一个“多”,一个“够”,便能愁秃一大群编剧。
在很多悬疑剧编剧12集讲一个案件都要靠注水拉时长的当下,让他们12集讲个六七个新鲜有吸引力的案件,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开启生活视角的悬疑刑侦剧,便越来越受影视行业推崇。
它有受众,创作难度相对低一点,甚至,推理逻辑在生活戏的对冲下,也会让观众关注度稍微淡化,不一定能创作出花来,却可以稳妥走时长。
但创作者的方便了,观众能体验到的精彩也缺失了,至少,强推理风格如今相当稀缺,平均6集一个案子的《唐诡2》,强剧本都可以拿来看独家宣传点。
同样的情况不仅内地悬疑刑侦剧存在,曾经创造过《刑事侦缉档案》《法证先锋》等经典爆剧的TVB,也陷入案件被淡化,角色个人戏份加重的困局。
今年新剧《法证先锋VI》便是典型代表。
故事大篇幅描写角色日常聊天、情感生活、以及人物关系纠结,与其叫《法证先锋》不如叫“谈情说案”,TVB目前的刑侦剧一半以上都可以叫“谈情说案”。
相对来说,内地悬疑近几年故事反而丰富点,至少,切入视角、剧情创意点很多是新鲜的,受编剧们追捧的生活戏与现实思考,也剧剧都在找新角度。
但如果保持这份创新的同时,增加一些强推理作品的创作,增加一些《重案六组》般只专注破案的的风格,不是更好吗?每种受喜爱的风格都有延续,才能不留遗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86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