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落后,经济也跟不上,那时候人们娱乐的方式就是斗蛐蛐、看戏、逛街,不像现在可以在闲暇时间追追剧吃吃零食。说到追剧,近几年来宫廷剧颇受欢迎,像《甄嬛传》、《如懿传》都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清朝的电视剧一部接一部,但也有可能是这个朝代离我们最近,资料搜集起来也比较方便。
清朝可能是资料记载最丰富的一个朝代了,大到 法律制度小到日常起居。清朝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朝服跟其他朝代不同,随后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顶戴与花翎区分品阶
众所周知,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所以朝服在设计上结合了满族与汉族的特点,然而大清的官员那么多,怎么来区分谁高谁低呢?如果按照现在的排列方式,那肯定是站在C位,最前边的臣子官最大,可清朝可不这么随意。清朝为了区分官员品阶,把前一个朝代的“冠”换成了“顶戴”。
顶戴,就是一个被红丝线缠满的喇叭形状的男子,但没有外檐,帽子的最上边镶着珠宝,而区分官员的关键就是看他的帽檐是什么动物皮做成的。如果是黄貂那就说明这个官员一般,如果是灰貂那就有点儿地位了,黑色代表的是皇室血亲,但如果是紫色那就更有地位了,代表的是皇帝。除了看顶戴,清朝人还有一种区分品阶的方式,就是花翎。既然这个“翎”是带着“羽”字,那八九不离十说的就是羽毛了。没错,但凡是看过宫廷剧的人只要稍微细心点儿,肯定能看到官员头上顶着一根羽毛 吧,这便是花翎。
花翎的颜色花纹各不相同,它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不一样,花翎上的花纹不一样,说明品阶不一样。在清朝,高级别的官员才配拥有花翎,像那种一般的官员就只能佩戴蓝翎,一种通过染料染出来的蓝色羽毛。
“晕目”不同,等级不同
看这个官员地位怎么样,除了看他的顶戴,还能看他戴的是花翎还是蓝翎,但如果顶戴一样,花翎的纹路颜色也一样呢?这下他们总该分不清了吧。答案是区区小事难不倒智慧的古人,如果前两个都一样,那还能通过花翎上的“晕目”来辨别。“晕目”跟眼睛一样,所以叫作“眼”,是由椭圆状花纹的孔雀翎毛制作而成,相同的花翎上又分为了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
从字面意思就能知道,眼越多的官位越高。单眼花翎就是一个眼的花翎,长度一般都是35—37厘米,大多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双眼花翎比单眼花短,是33厘米,但在佩戴的时候可不是说一个花翎上有两个眼,而是直接佩戴两根单眼的,只需要将两支单眼花翎叠在一起把眼露出来就好了。能带双眼花翎的大多只有皇家贵族,但不是说是个皇室的就行,不仅需要品级够,还得有过人的骑射本领,不然也带不了。最后一个是三眼花翎,三眼花翎在清朝历史上非常少见,能戴这个的人那绝对是重臣中的重臣,就是皇帝的至亲至爱。
三眼花翎,意义非凡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三眼花翎不了解,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从乾隆时期到清朝晚期只出了七个人,乾隆时期的傅恒、福康安、和琳,乾隆时期以后的徐桐、李鸿章、长龄和禧恩。傅恒就不用说了,其姐姐是乾隆的皇后,福康安跟和琳之所以能佩戴三眼花翎,那必然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福康安还是傅恒的儿子。可为什么没有和坤呢?要知道他可是皇帝面前的宠臣,为皇帝鞍前马后,一直到死都没有得到三眼花翎。乾隆以后的这四位中,要说最熟悉的那就是李鸿章了,李鸿章为清朝做出的巨大贡献,得到三眼花翎当之无愧。总而言之,得到三眼花翎的这七位没有一个不是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介绍的顶戴花翎,都是用来区分官员品阶高低的,但这不仅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对官员们的一份肯定,花翎的制程虽然不是非常昂贵,其背后的意义却是很多人一生都在向往的。就像施琅,他作为清朝的大将,曾对皇帝说:不要爵位不要封赏,只想得到一支花翎,从他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花翎对官员来说多么重要吧。
曾经古人重视的花翎现在看来也就是君主为了加强阶级分化的手段而已,而且花翎这种东西在鸦片战争以后也越来越没有价值。有的人竟然会用花翎去换钱,七千两的银子就能换到一个花翎,谁能想到古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也变得如此不堪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