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剧与偶像剧, 演员的突围之困

影视产业观察2024-09-26 19:00:00  107

9月21日晚,赵丽颖凭借在《风吹半夏》中的出色表演,荣获飞天奖视后,当晚#赵丽颖飞天奖视后# #85花格局大变#等话题随即登上热搜。

从目前的影视市场来看,赵丽颖走的是一条多数演员都期待的道路:通过主演偶像剧获得大量稳定的粉丝群体,再通过主演正剧来完成事业上的转型,向大众证明自己的演技实力,获得主流奖项,赢得主流声誉。除赵丽颖,从《仙剑》到《繁花》的胡歌,从《陈情令》到《追风者》的王一博等许多演员,走的都是从偶像剧到正剧的转型路径。其中有部分演员,虽然已经完成了从偶像剧到正剧的转型,但仍会不时通过出演偶像剧来固粉或保持曝光。如赵丽颖在今年还主演了《与凤行》,唐嫣还有《念无双》待播。

在行业当中,也有部分演员走的是另一条路径,先通过正剧获得一定的关注,进而投入到偶像剧当中,成为更具商业价值的“流量演员”。如凭借《觉醒年代》《乔家的儿女》为大众熟知的张晚意,和曾在《清平乐》中饰演徽柔公主一角的任敏等。

正剧和偶像剧的标签,似乎将作品的价值和内涵划出了三六九等,演员出演正剧或偶像剧的不同选择,常常能引发从粉丝到行业的广泛争议。演员的番位、吸粉量,作品的收视率、影响力、获奖与否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困住了不少中青年演员。

从偶像剧到正剧

演员被“认可”了吗?

赵丽颖的职业发展之路,是从偶像剧到正剧的转型之路。赵丽颖早年通过《陆贞传奇》《杉杉来了》《花千骨》《楚乔传》等多部偶像剧收获大量粉丝,打开演员的知名度;在18年主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后,逐渐开始向正剧转型,连续出演《理想照耀中国》《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等多部正剧,获得白玉兰奖提名,飞天奖视后等多项荣誉。

目前来看,如赵丽颖、胡歌等从偶像剧到正剧成功转型的演员,相对还是少数。杨幂、迪丽热巴、白敬亭等演员虽然也有转型的尝试,如杨幂主演《哈尔滨一九四四》,迪丽热巴主演《公诉》等,但这些作品都未特别出圈,或收获主流奖项认可。杨幂的下一部作品《生万物》依然是其转型之作,这部剧以农村为背景,探讨人与土地、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生万物》被视为具备冲奖潜力的作品,是杨幂新的新机遇也是考验。

未完成转型的演员,在戏路上还需要持续地开拓和探索,不断地打磨和提升自己的演技。而从爱豆、歌手转型演员的艺人,想要收获大众圈层的认可更为不易。以王一博为例,他早年是爱豆出身,因《陈情令》一炮而红,之后凭借出演S+级古偶又收获了一批粉丝。但在《有翡》之后,王一博出演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有明显的正剧倾向,如《理想照耀中国》《冰雨火》《无名》《追风者》《长空之王》等。王一博转型的决心,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是非常明显的。

尤其是王一博首部一番大男主上星剧《追风者》,得到了粉丝尽心竭力的宣传,更被寄予了冲击主流奖项的厚望。因此当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了《追风者》的王阳,而非王一博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网络热搜不断。

从表演的角度来看,王一博在《追风者》中的表现确实比之前的作品有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但客观来看,争议的存在也说明了王一博的演技还没有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没有取得绝对意义上的大众认可。王一博从偶像剧到正剧尚未完全完成,但他还非常年轻,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正剧到偶像剧

演员是否“退步”?

通过出演正剧闯入大众视野,或因出演正剧获得主流奖项后仍转投偶像剧的演员,往往会被打上“自甘堕落”或“不思进取”的标签,被网友吐槽是“自降身价的一种退步”“出道多年归来仍是XXX”。如张晚意在《觉醒年代》《乔家的儿女》后接下《柳舟记》,唐嫣在《繁花》后出演《念无双》,部分激进的粉丝甚至会反对演员拍摄偶像剧,要求其多接正剧,冲击主流奖项。

而赵丽颖出演《与凤行》却未遭到粉丝的过多抵触,一方面在于这是她与林更新继《楚乔传》之后的二搭,圆了不少观众久久等不到《楚乔传2》的遗憾;另一方面赵丽颖在该剧还担任监制,从幕后维度对其有职业提升作用。但不少网友仍将出演《与凤行》视为赵丽颖的一种退步,认为赵丽颖既然已经成功转型,就应该持续地向主流奖项发出挑战。

这种质疑和诉求的背后,反映了大众心目中剧种间的鄙视链情结,即正剧高于偶像剧。这种固有观念暂时无法被打破的重要原因在于,有演员通过偶像剧到正剧再上事业高峰,如赵丽颖、唐嫣;但暂时还没有演员通过从正剧到偶像剧的转型实现质的突破。

例如张晚意出演偶像剧时的仪态和演技呈现出的“正剧味”,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部分观众认为他将偶像剧演出了权谋正剧的味道是加分项,一些高虐的哭戏,复杂的心理活动戏能轻松驾驭,《长相思》热播期间,不少网友调侃,其他男角色都是演员吃角色红利,只有玱玹在吃张晚意的福利。但也有部分观众认为,他出演偶像剧仍有一种过“正”的别扭,剧中的“撒糖”情节不能较好地呈现,不能让观众感受到男女主互动时的甜蜜。

客观地来说,从正剧到偶像剧,并不是演员演技的退步,之所以无法突破,还是演员对于不同剧种的演绎方式没能实现精准的把控,不能实现赛道间的丝滑转换。《长相思》《柳舟记》《我知道我爱你》等偶像剧的播出,虽然没能让张晚意的演艺事业实现质的飞跃,但的确帮助他实现了粉丝群体的大量增长,不失为演员价值的另一种提升。

剧种选择困境背后

被忽视的匠心

大众心中正剧高于偶像剧的鄙视链虽一时难以改变,但演员选择剧种时,其实不应带有过度的功利性。如果只是为了评选主流奖项获得主流认可选择正剧,或为了巩固并扩大粉丝群体而选择偶像剧,便会忽视作为演员的初心和剧作背后的匠心。

如刘亦菲近些年拍摄的《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等剧集,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都属于偶像剧的范畴,但仔细分析剧作的细节,又能看到剧作对偶像剧的超越之处。以《玫瑰的故事》为例,按照传统偶像剧的叙述方式,黄玫瑰应该在四个男主之间最终选择一个相伴余生。但《玫瑰的故事》的结局,让玫瑰走向自己人生的旷野,以“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收束全剧,超越了偶像剧的限定思维,提升了剧作思想的高度。

成毅在《琉璃》《沉香如屑》后,因出演《莲花楼》中的李莲花一角再上事业高峰,但《莲花楼》也很难用传统的视角定义究竟是属于正剧,还是偶像剧。李莲花一角的丰富度是这些年古装市场上较为少见的,加之演员的精彩演绎,使其成为观众心中的意难平。上述演员的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重视了剧作背后的匠心,并且找到了与自身条件相适配且能驾驭的角色。

当下大部分演员的困境在于既想要通过正剧来获得主流认可,也需要偶像剧来吸取和巩固流量,但往往忽略了不同剧种对演绎方式要求的不同,对剧作蕴含的匠心、角色与自身适配度的揣摩也有所不足。演员只有抛开正剧和偶像剧的门户之见,真正把握了剧作匠心本身,在其基础上寻求适配,才能广开戏路,实现自我的突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8146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