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油管上看到一个视频,在一个论坛上,英国前商务大臣文斯·凯布尔在谈到中国的时候,耸耸肩说:“美国必须接受中国迟早会在总量上超过它这个事,很简单的事实是,中国的人口体量是美国的4倍,只要中国的人均达到美国的一半,总量就会是他们的两倍了。”
看到这句话时,我是非常赞同的,并不是因为他说了中国好话我就觉得顺耳,而是因为这样的逻辑就和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客观得无可辩驳。
我们的生产力能不能做到美国人的一半?毫无疑问是可以的,别说是一半,跟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也是可以的。
在漫长的历史里,在这个星球上,中华民族绝大多数时期都是最成功的民族之一,认为我们无法再成功,认为我们就此停滞,连美国的一半都做不到,显然是不理智的。
另一位以“中国吹”自嘲的外国人,新加坡的前外交官马凯硕,或是前总理李光耀,前外长杨荣文,都是基于中国漫长的历史里事实上的成功,认为世界必须接受中国将重回巅峰的事实,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与对抗,以免给世界带来太多不安。反正对抗也不会有效,最多只是暂时延缓,建议放弃治疗。
事实上我们的生产力不会一直比美国落后,几十年来我们在以惊人的速度迎头赶上,部分领域已经超越,就算你不相信自己,也应该看得到对手现在对我们如此浓烈的敌意,绝对不是无凭无据的。
在评估这几年中国资产的寒冬时,很多人喜欢比拟1991年的日本,我认为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日本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1991年他们在潜力上已经挖掘到了阶段性的局限,而中国这些潜力才刚刚开始发挥,仍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我们才刚刚开始在新能源车、芯片、人工智能这些领域逐渐进入上游行业而已,大象才刚刚开始奔跑,好戏才刚刚开始。
一定要类比的话,也只能类比1973年前后,他们碰上石油危机时的那一轮调整。其实这种类比也不准确,有一些逻辑确实是共通的,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条件并不一致。未来一些情况,也许没有可以明确参考的先例。
简单一句话,认为我们被锁死在当前阶段,再也发展不上去的想法,我觉得就和以为一加一不会再等于二一样荒唐。基于这种判断,我一直认为,在中长周期内,应该看多中国资产。对于一个仍然比较快速成长的体系,不能简单地用市盈率、租售比这些参数来衡量底部,衡量不准的。
我并不是这几天四处一片大涨才说这种话,而是一直持这种观点,之前就写过相关的文章。(请见:我们和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样吗?)
短期的底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就算是成长中,也会一路曲曲折折,也有选择得失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一定要在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应该长期地保持乐观,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世界是多样的,事实是一些体系确实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成功,另一些不能。但即使是那些成功的体系,也不会一帆风顺,也有起落波动。我们幸运地出生在一个成长的年代,如果可以,尽量不要辜负这种幸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8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