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社区里的生境花园, 不只是都市人的怡然自得

钱江晚报2024-09-27 07:04:21  116

潮新闻客户端执笔赵静于瓅

虹旭小区的居民,为一棵大桑树操碎了心。

9月16日,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小区的社区生境花园被大风蹂躏,一棵大桑树被吹倒了,没砸到人,也没阻碍交通,本来不算什么太大的事。

虹旭生境花园1.0原貌

大桑树被台风刮倒

但是在虹旭小区,这是个要紧事。大桑树,是花园里小动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仙霞新村街道专门发了微信公众号向居民求助,短短几小时,学者、园艺师、艺术家、手工匠人纷纷出谋划策……

9月22日,社区还请了专家来“把脉问诊”。

为什么要为一棵树兴师动众?

因为生境花园。2019年,上海第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社区生境花园,在虹旭小区落地。

5年时间里,这座花园不仅改变了小区的环境,更在逐渐改变社区居民看待自然、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到今年7月,在长宁区,已经有26个生境花园。点缀在水泥森林里的这一抹抹绿色,究竟有什么神奇魔力?

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讲究

9月20日,我们来到虹旭小区时,那棵倒伏的大桑树,依然歪斜在路边。“野生动物在城市里生活不易,这棵大桑树,是我们这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告诉我们。

为了这棵树,居民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如果确定无法存活,能不能再树干上修一个树洞,给小动物做庇护所;有的担心,旁边的墙会不会阻碍大树根系重新扎入土里……没有最终确定处理方案前,无论社区还是居民,都不会轻易地去处理它。

大桑树,位于一片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小花园。这里,就是居民们精心呵护的“秘境”——小花园里,柳树、桑树、紫苏、木槿、猫爪草等错落有致,左侧是长廊和木阶,还有种着辣椒、生菜等时蔬的小花箱,右侧是一汪小池塘。

小花箱种出的大冬瓜

看似平常的花园,其实大有讲究。2017年,自然保护协会(TNC)在上海启动了生境花园项目。以老公房为主的虹旭小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

当时,这处生境花园所在的地方,还是一个堆满了垃圾的环境死角。对于“生境花园”这个新名词,小区居民们更是一头雾水。社区干部们就用自己也刚学来的知识点,向居民们“现学现卖”:生境花园,就是要在社区内部营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这块卫生死角,以后要多引进本地植物、杜绝外来入侵物种,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更要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于是,一个跨学科团队进驻虹旭小区,开始了一系列改造:生物多样性的专家负责动植物调研与植物物种的选择,设计师团队做生态设计与布局,上海美院的老师将科学内容艺术化呈现……让它既观赏具备、休息和户外休闲功能,又为小动物的生存创造条件。

种草莓

400平方米的小花园,被科学地分成了3个基本分区。有长廊、木阶的是以人为主导参与的活动区,附近是人与自然共存的观察区,小池塘则是以生物为主导的环境区,这里配备了莲、荇菜等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还专门为小动物饮水、休憩设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每一块都特意打磨粗糙,防止脚滑……

“桑树提供部分鸟类的食源,池塘作为水源和栖息地,二月兰可以吸引黄尖襟粉蝶,花园里的每一朵花都是有讲究的,这里的黄鼠狼在生境花园刚建好就搬家搬过来了。”TNC上海生境花园项目的负责人俞霖琳说。

正如俞霖琳所言,生境花园的打造,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社区里的动物、植物都多了起来。据统计,到2023年,长宁区最初打造的8座生境花园,增添了400多种灌木及花草,为超过80种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庇护所,包括30多种鸟类、30余种传粉动物、多种蛙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物种的数量得到了提升,动物也会选择在这里繁育下一代。

有趣的小故事越来越多

生境花园热闹了,虹旭小区也热闹了起来。

吴红萍时不时能在小区里遇到人与自然之间“有趣的小故事”。有居民向吴红萍“抱怨”,有小松鼠偷吃了自家晾在阳台上的咸肉。“结果隔天,我就看到他高兴地在朋友圈发了小松鼠的照片,”吴红萍说,“哦哟,这个照片高清的嘞。”

有小朋友在池塘里放了蝌蚪,到了夏天小区蛙鸣一片,家长们说,感觉回到了小时光,后来,就连复旦大学的教授也专门跑来社区研究青蛙。

还有90多岁的郑婆婆,有一天高兴地来找吴红萍:“我看到小鸟在池塘里洗澡!”手舞足蹈的老人,这时候就像个孩子。

“上海寸土寸金,在生境花园建起来前,我们通常开车去5公里外的中山公园透透气,一般是周末,因为得有大片空余时间。现在穿个拖鞋、裤衩,散个步就过去了,每天看到绿色,心情都会变好。”居民孙君颖说,生境花园的花草鸟兽,被女儿写进了作文里、画进了画中。那里,也是女儿和小伙伴的秘密基地,“如果不见人,往那儿找,准没错。”

乐颐生境花园水中生物

热闹的不止虹旭小区。位于绿八居民区的乐颐生境花园,是长宁区建起的第二个生境花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参访人流量最大、活动内容最多、知名度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上海三大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之一。

在这个闹市小区里,居然美滋滋地生活着凤头鹰、貉等动物。“总面积700多平方米,拥有127种植物、36种鸟类、30种昆虫、4种哺乳动物,还有红隼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乐颐生境花园的“家当”,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如数家珍。

“你看,这是貉的‘一家五口’,它们过来游泳、泡澡、遛娃。这两只小的活泼一点,跟爸爸妈妈跟得很紧,最后那只小的慢悠悠的,总是掉队。”刘观锡翻出生境花园里捕捉到的珍贵动物镜头告诉我们,“我们的远红外观测设备、摄像头捕捉了很多有趣的画面,经常在居民微信群里分享给大家。”

绿八居民区的爷叔还会把钓来的鱼放到生境花园池塘,到了晚上,黄鼠狼、貉都会来吃鱼。

乐颐生境花园

“大桑树”的故事,也在更多的生境花园里上演。

乐颐生境花园一建成,刘观锡召集居民代表,连开了三场会议,收集了50多条建议,最后归纳出33个金点子,形成了居民公约。“我们约定晚9点后花园熄灯。白天,生境花园是老人、孩子们休闲游玩的空间;夜晚,这里就是小动物们的‘食堂’‘旅馆’、家园。”刘观锡说。到了“锄草日”,乐颐生境花园“F4”护绿队在微信群里一吆喝,人员立马到齐,而且一干就是2小时。

愚园路生境花园的志愿者,还额外承担起为游客科普生境花园知识、讲述街区历史的职责。

虹旭生境花园也有一支20余人的志愿者运维团队,志愿者杨思泽说:“一开始是书记带头,后来越干越上头,要我不做,我还不乐意。”

学生在乐颐生境花园开展活动

在长宁区,生境花园的影响力,还在不断放大。据统计,目前全区50%的社区生境花园已与周边中小学共建,学校把自然课程开到社区里。天山中学还将生境花园建设作为学生参政议政课题,适存小学已在策划围绕生境花园的学校自然教育课程。

小花园还有大使命

在长宁区26个生境花园里上演的生动故事,不仅是小区居民的怡然自得。其背后,还有着更大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境花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表示,现在城市的绿化改造越来越倡导生态理念,让乡土物种回归城市,让它们的生长顺应“野性”,生境花园就是物种保护和居民需求之间融合的一个结合点。

生境花园的“小”,也是其可贵之处。

刺猬

有研究指出,当前,城市绿地大多停留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基地等公共空间,渗透到社区空间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不多。然而在长宁区打造的生境花园中,多为几百至1000平方米的场地。它们在改造前,有的是长期无人进入的“野生”场所,有的是居民用来堆放杂物的闲置场所,还有的则位于小区的边缘地带。这些盲区死角,正是通过生境花园改造,成为了人们愿去、想去的城市“金角银边”。可以说,生境花园正提供了一种在社区尺度解决高密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思路与途径。在上海的采访过程中,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管理中心主任冒勤告诉我们:“前阵子,杭州环科院和杭州市上城区生环局还来取过经。”

在虹旭生境花园开展各类活动

事实上,对于城市化率高的地区,正需要这样的精细刻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一份研究指出,老旧小区在建设初期缺乏对自然空间的考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自然空间的需求也在增加。城市更新,正为改善这些老旧小区环境,提供了契机。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

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城市更新方案中,打造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等都被放在重要位置。在城市里亲近自然,正从蓝图成为现实。就像我们在生境花园里看到的那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珍惜、热爱着亲手打造的这方小天地。就像采访结束后,吴红萍还通过电话告诉我们:“那棵大桑树,已经请专家来看过了,救活的可能性很大,我们会尽力去拯救它。”

(本文图片由虹旭小区和绿八居民区提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8017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