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侯梦菲报道:9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科学合理的四级名录体系,以及职责明晰、保障有力的非遗保护职能运行机制。全省共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816项;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824人。
广东筑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四梁八柱,颁布实施《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同时,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省政府决定将原6家成员单位增加至17家。此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出台《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一批法规政策文件。
醒狮、潮绣、粤剧、龙舟……广东省非遗馆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近年来,广东深入开展非遗普查、挖掘、整理等工作,摸清非遗家底,挖掘整理非遗资源线索4万余条。历时数年结集出版4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同时,省财政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除中央资金补助外再补1万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
在完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方面,2020年以来,广东18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58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公示名单,通过率居全国前列。115个项目入选省级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正开展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与认定工作,将首次探索认定省级代表性传承群体。
在保护与传承中,让非遗“火起来”,广东充分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舞剧《咏春》,音乐剧《醒狮少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等精品力作。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广东省非遗购物节,打造线下线上非遗集市。打造十条非遗精品旅游线路,推动非遗元素深度融入旅游产品,让游客深切感受岭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7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