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石门大桥桥下机械停车库。(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江北区北滨一路N37桥角角夜光营地,歌手和市民激情合唱。(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新重庆-重庆日报消息,9月的这几天,一早一晚酷热缓解不少,在九龙坡区建设码头九滨路桥下空间,不少市民吹着江风,在桥下步道锻炼。
桥上车水马龙、热闹繁华,桥下安静闲适、江风拂面。
今年5月,重庆首次评出“十大最美桥下空间”,让这道新的城市风景线迅速进入公众视野。行走在重庆这座超大城市里,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桥下空间被发现、被打开。
桥下修建机械停车库:
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近日早晨8点半,在嘉陵江石门大桥沙坪坝一侧辅道高架桥下,一辆辆小轿车排队进入桥下的立体机械停车库。不到9点,170个车位就停满了。
石门大桥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成投用。长期以来,沙坪坝一侧桥下空间一直是城市绿化带,为缓解附近日益紧张的停车位,当地于2022年底将这里开发利用为立体停车库。
沙区住建委城市基建科科长李嘉辉介绍,石门大桥紧邻市肿瘤医院,就医人群停车需求很大,周边小区停车也很困难。针对突出的停车矛盾,当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多次踏勘研究,最终决定利用石门大桥桥下既有空间增加停车位供给。
“推动该项目落地并不简单。”李嘉辉说,这离不开区级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高效推动,同时也争取到其他有关单位的理解支持——桥下地块属于重庆路桥股份公司,经过与路桥公司沟通,对项目建设方案多次调整优化,最终促成项目落地。
桥下空间是否都适合建立体停车库?在李嘉辉看来,需要满足两个基础条件:首先是桥下空间权属主体比较清晰,能够与权属人或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其次是建设投入与市场需求能平衡,要结合实际来确定是否建立体停车场,以符合预期收益。
桥下运营夜光营地:
探索先锋商业形态
今年七夕当晚,江北区北滨一路高架桥下的N37桥角角夜光营地里传出动感十足的旋律。穿着时髦的年轻人陆续抵达,共赴一场活力四射、充满律动的特色演艺活动——野歌会。大家在音乐中尽情释放,桥下、嘉陵江、音乐……共同构成了一种奇特体验。
今年4月,夜光营地的第一场野歌会就吸引了近700人参加,登上抖音和微博热搜,后来每场都保持在1000人以上。
野歌会使用的这片桥下空间,原是江北国投产业公司开发的渔人湾海鲜市场码头项目的配套疏散场地。“之前是一块自然的滩涂。”N37风起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林海说,去年7月,这片桥下空间被尝试着用于商业开发,得到了N37风起文旅等企业的关注。
“我们看到了它的未来。”该公司推广策划负责人梁潇说,现代商业发展正从整体走向街区,桥下空间的结构形态足够新颖,使桥下商业成为一种全新的组合,让消费者特别是青年人愿意尝新。
但桥下不是规划的商业空间,不具备供水、供电等商业开发的基本条件,需要企业和当地党委政府一起想办法解决。
江北区对发展桥下经济、打造新消费场景非常支持,鼓励石马河街道积极探索,同时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办理有关证照。街道一面同运营企业协商桥下商业的具体形态,另一方面与企业一起守牢桥梁安全的底线:桥下不能有固定构筑物,商业场景的营造采取可移动式、装配式的物品;建设中只要涉及桥梁主体结构,一颗钉子都不允许打进去。
N37桥角角夜光营地规划面积1.8万平方米,真正用于商业运营的不到1万平方米。梁潇说,企业在业态上精准定位,打造潮流运动,比如飞盘、攻防箭等,同时也发展亲子游乐、餐饮夜经济等,吸引本地和来重庆短时旅行的年轻人,“利用城市‘灰空间’来创造价值,不仅是商业探索,也希望是城市更新的一个方向。”
桥下打造花鸟市场:
消除城市管理盲点死角
位于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道角村的渝南花鸟综合市场,被众多网友称为“宝藏花市”。它位于轨道交通3号线大山村站2号出口附近,这里除了物美价廉、种类丰富的花鸟物品,还打造有不少独具匠心的艺术小院。如果从市场大门处抬头仰望,你可以看到正上方的内环快速路高架桥——该市场40%的面积位于这些高架桥下。
道角村两委委员黄福钢介绍,原先这个地块的管理是个“老大难”——由于相继建设了内环快速路高架桥以及附近住宅小区和建材市场,导致桥下及周边形成了一处“边角料”区域,还有人在此乱堆乱放。
“我们对这里整治了很多次,甚至还修建了围栏,但效果不佳,总出现反复。”黄福钢说。
“堵”的办法不行,道角村考虑综合利用,一面争取街道和区委、区政府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与内环快速路管理单位接洽联系。经过磋商,道角村决定采取租赁方式获得桥下空间的运营权,这样,桥下空间与高架桥两边闲置地块形成约8000平方米的面积,由道角村的集体企业负责运营,打造花鸟市场。
由于旨在消除城市管理痛点而非单纯获利,道角村在租金方面给予经营者较大优惠。同时,这里交通方便,逐渐聚集了近百家商户,并得到巴南区及周边居民的认可。
如今,这里各种花草鱼鸟令人赏心悦目,精心布置的小院落吸引众多市民前往选购、打卡,曾经的治理难点变成了城市美化提升的亮点。
声音>>>
因地制宜打造“最美”桥下空间
“桥下空间利用,各区都有自己的特点,紧扣各自的需求。”市城市管理局道桥管理处副处长江丰说。
去年10月,市城市管理局参考国内外城市做法,结合重庆实际,出台施行《重庆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桥下空间的管理责任、使用原则和使用要求。今年,市城市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桥下空间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体系,积极推动桥下空间利用规划和技术导则的出台,以桥梁设施安全为主线,进一步厘清桥下空间使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目前,我市开发的桥下空间多为步行廊道、体育锻炼场地、社区休闲公园、小微停车场等公共空间,也有部分作为专业市场、商业运营开发、设备安装、基层单位设施用房等。“桥下空间本质上是城市公共空间,其利用首先坚持公益优先。”江丰表示,结合各区域实际需求,桥下空间鼓励发展充电桩、停车场、特色文旅等商业业态。
“桥下空间利用探索,要在保障桥梁安全前提下进行。”江丰强调,将积极推动“桥隧智慧管理”开发应用,通过智能感知设备等加强对桥梁运行安全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对桥梁结构安全造成破坏的行为。
据了解,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各地探索,推动各区县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最美”桥下空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张珺实习生程俊豪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6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