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举办,著名导演郑晓龙作为特邀嘉宾,在“文化传播:影视制作与时代表达”平行论坛上发表演讲,分享了自己对于影视作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观点。
郑晓龙表示,过去30年中国影视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从业者不仅要考虑如何扩大国际影响力,更要思考如何通过影视作品展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影视作品的核心在于故事,创作精品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性的故事。
文艺理论当中有一句经常说的话:“形象大于思维”,郑晓龙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如果形象做得不好,不能让人代入、信任或者是没有独特性,就不可能长时间“活”在人们心中。例如《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曹雪芹并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但是他客观真实地塑造《红楼梦》里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从业经历,郑晓龙深有感触地表示,真正的好作品都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也是能够很好地反映时代和记录时代的作品。比如当年创作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红高粱》《幸福到万家》等,无不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今年年初《南来北往》之所以能够热播,也因其将中国铁路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变迁,彰显时代精神。这要求影视创作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以及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中提取素材。
创作人员要提高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性的观察力和认知力,要不断提高讲故事的技巧和制作水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是练内功。很多导演的作品完成度不错,但就是差口气,总也拍不出上上作品,就是因为内功不足。再一个就是传递中国价值观,通过作品展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以此增强中国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影响力。
在谈到如何传递价值观时,郑晓龙以《甄嬛传》为例。他表示,在改编这部电视剧时,主创团队将原本架空的历史背景定位到清朝,并把作品的价值观定位在批判和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和残酷上。海外版的《甄嬛传》介绍词是“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弱女子对抗整个大清帝国”。这不是中方团队提供的,是海外观众自行领悟的,可见价值观的共通性,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价值纽带。《甄嬛传》走红很大程度上是以思想的穿透力赢得了生命力,进而提升了影响力,并通过剧中服装、礼仪、建筑、饮食、音乐等各种元素,多方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郑晓龙最后表示,创作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影视精品,需要创作者从真实的中国故事出发,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关注作品的价值观,并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挖掘人性和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经得起时间考验,被观众铭记的精品之作。
记者:王立奎编辑:吕冰校对:王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6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