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制裁中国汽车, 欧洲重金打造的“锂电池王者”就崩了?

硬核熊猫説2024-03-23 17:32:59  124

事情是这样的。

2017年,欧盟牵头组建了“电池联盟(EBA)”,希望在电池行业打造一个全新的“空客”,争取实现电池自由。

要知道,中日韩几乎垄断了全球电池行业,欧洲想要打破这种垄断,几乎不可能。但对于欧洲来说,他们还真有过类似的案例。

空客就是打破垄断的代表。

曾经波音主宰了全球大飞机时,欧洲也想分一杯羹,于是他们就集合了欧洲各个国家的力量,组建了“空客公司”。

空客的出现不仅打破了波音飞机的垄断,也奠定了欧洲制造业的辉煌。

于是在电动车转型的关键时刻,欧盟希望再复制一次“空客”奇迹。

这才牵头组建了联盟,集合德国、法国、英国等数个工业强国,打造一个“电池王者”,然后在2025年左右,帮助欧洲车企完全摆脱对中日韩的依赖,最终掌控电池产业的话语权。

可以说野心十分大。

而这家企业就是Northvolt(下面简称NT公司)。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NT公司,但是它在欧洲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称号:那就是欧版“宁德时代”。

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欧盟全力捧出来的。

NT获得欧盟的支持力度有多离谱呢?

首先一家企业没有做到行业龙头,那么它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对吧?

但NT却完全没有这烦恼,相反是欧盟急着给它送钱。

从2018年到2023年,短短五年的时间里。

NT就获得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以及高盛、欧洲投资银行等等投资机构,除此之外,还有瑞典国家养老基金、魁北克储蓄银行等“国家队”的支持,总计获得13轮投资,金额更是超过100亿美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这么说吧,宁德时代自2011年成立以来,在一二级市场获得的融资总额差不多也就100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NT在五年时间里获得的融资,就超过宁德时代。

而当时宁德时代已经是全球头部电池企业了。

更离谱的是在今年1月份,仅仅因为NT要扩充产能,欧洲二十三家商业银行组成的财团,就为他们提供了50亿美元的融资。

这50亿美元的融资还是无追索权的,意思是,它只能靠Northvolt公司未来的利润来偿还。

如果亏了的话,银行只能自认倒霉。

懂行的都知道,银行啥时候做过这种赔钱的买卖?如果没有欧盟在背后支持,说出来谁信呀?

总之NT的融资之大,条件之优惠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的。

但是这还没完呢。

一家企业有了融资仅仅只是起步,你还得有工厂和订单吧?

结果这些对NT来也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欧洲各国以及汽车巨头,都赶着给它土地和订单。

就拿订单来说,在NT还没实现量产的时候,德国大众、斯堪尼亚、沃尔沃等欧洲汽车巨头就已经把订单送到NT的嘴里了。

你猜猜订单有多少?足足550亿美元!

说实话,这种支持的力度十分离谱。

还有工厂方面,欧洲各国都给出了很大的优惠,最终NT前两家电池工厂被瑞典抢走了,它们的产能规划分别是60GWh和50GWh。

按照一辆电动汽车50度电来算,足够为220万辆电动车提供电池。

NT的第三家工厂位于德国海德市,产能规划也达到了60GWh,最后一家则位于加拿大,规划产能30GWh。

按照他们的规划,如果这些工厂能顺利投产,那么NT每年将可以提供400万辆电动汽车的产能需求,出货量可以跻身世界前三。

为什么说欧盟敢说再造一个“空客”,原因就在这里,他们真的是不惜血本的在打造NT,完全把它当做汽车战略的“救世主”。

按道理来说,获得如此大的扶持,就算是小企业也该扶起来了。

然而NT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它不但没能成长为欧洲汽车的救世主,反而拉胯的十分厉害。

首先拉胯的是工厂建设

在四家超级工厂中,能在2025年按时投产的,只有瑞典谢莱夫特奥的第一工厂,其他要么就还是个空厂房,要么连地基都还没建好。

要知道,这四工厂是分布在欧洲各大区域,只有全部建成才能覆盖欧洲主要的汽车工业基地,如今有三座不能按时完全,意味着欧洲整体的汽车转型将会被延期非常多。

如果它一直无法投产,那么欧洲整个汽车转型将会受到重挫。

更让欧洲车企受不了的是第二点,NT除了工厂延期外,产能也极度拉胯

从2017年以来,Northvolt只公开交付过一次汽车电池,就连这一次交付都是遮遮掩掩的,连规模和客户信息都未公布。

当时大家还以为这家企业低调行事。

但是到了2023年的前三季度中,很多人才发现瑞典第一NT工厂只生产了80MWh的电池,而原本规划是年产能达到60GWh,这意味着它的实际产能还不到规划的1%。

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

别说我们不理解了,就连车企们也不理解,于是就让NT给出解释。

NT支吾了半天,才给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理由,说是因为生产线升级和维护工作影响了他们的产能。

这个理由惊呆了车企和供应商,要知道NT这个工厂才刚刚建成,怎么就开始升级和维护了呢?这不是糊弄人吗?

后来部分深入供应商就揭露了他们拉胯的第三点:技术不过关

原来NT对很多设备和技术不了解,因此生产线无法全力运转,有人来参观就开起来动一动,没人来就关了省电,俗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说按照这种做法,产能能加快吗?

第四个拉跨店是:管理问题

2023年1月,这家工厂在用起重机安装防雨装置时,就发生了一死一重伤的严重事故。

2023年11月,这家电池工厂又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再次导致一名工人死亡。

因为种种原因,NT迟迟无法量产交付,因此他们逐渐开始亏损。

根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NT公司的运营成本飙升172%,亏损额达到了创纪录的77亿元人民币,净债务已经达到近200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一只脚踏在了悬崖边上。

因为NT产能实在太拉胯了,欧洲车企们都看不下去了。

瑞典卡车生产巨头斯堪尼亚集团更是直接点名Northvolt,指责其电池供货不足,导致斯堪尼亚的电动卡车难以在2023年实现量产。

大众原先还打算跟Northvolt共同在德国建立电池工厂,现在也已经放弃这个规划,改成了自己独立建造生产线。

宝马也是如此。

2023年初,他们给自家电动汽车招标了超过160GWh电池的超级大订单,全给了蜂巢能源、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三家中国公司,一点都没分给自家投资的NT。

就连欧洲著名媒体《金融时报》也在感叹,说:欧洲的电池战略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

明明是要资金有资金,要政策有政策,NT为啥还混的这么惨淡呢?难道它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它。

NT并不是一家骗子公司,它的两位创始人都来自特斯拉,曾经深度参与开发了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

因此在电池技术和生产方面,他们储备的并不少,这也是NT受到欧洲财团们青睐的原因之一。

但问题是NT团队的技术却并没有发挥的余地。

比如早期时,同样是节能减排,欧洲车企走的路线是改造柴油技术,减少尾气污染,而中国和美国走的是电动车战略。

两者的汽车战略不同,让欧洲对电池的重视程度比较低,NT创始团队没能第一时间得到市场的支持。

一直到2015年大众“柴油门”事件爆发,欧洲车企被发现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他们才放弃柴油改造路线。

直到此时,欧盟这才达成共识,要发展电动车。

这个时候又出问题了,了解欧盟都知道,他们内部其实并不团结。

在电动车上也是如此。

欧洲内部各国还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2019年5月,欧洲成立了第一个汽车电池产业联盟,由法国标致雪铁龙、欧宝汽车和法国电池制造商Saft领衔,投资额超过32亿欧元。

德国就看不下去了,我们的汽车产业这么发达,凭啥让你法国来领导?

于是也在2019年推出了第二个欧洲电池产业联盟,这回是由德国宝马、巴斯夫、BMZ等公司为主,投资额也高达29亿欧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两个国家在掐架呢?

你说由他们这么搞下去,欧盟的电池能发展起来吗?

总之极限拉扯之下,NT依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持?最后是这两个电池产业联盟都做的不太成功,不得已,才硬捧出来个NT。

2018年,NT才开始迎来发展的高峰。

此时NT又遇到新的技术路线问题。

NT是从特斯拉团队出来的,他们最擅长的也是特斯拉的圆柱电池路线,而中欧日韩走的都是方形和软包电池路线。

NT想要为欧洲车企供货,就不得不被迫从圆形电池转战方形电池。

这不仅让他们失去了特斯拉背景带来的技术优势,还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这也是NT电池难产的第二个原因。

说白了,欧洲车企因为造假,错过了电池技术的原始积累,一步落后,就只能步步落后。

好不容易确定了技术路线,等真正开工的时候,Northvolt又傻眼了。

他们发现,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生产设备,整条电池产业链,欧洲几乎都没有。

在原材料上,欧盟全部的重稀土、近乎全部的镁、超过8成的轻稀土都依赖中国供应。

前不久标普更是无情揭穿了欧盟电池产业的脆弱,欧盟的锂基本上全靠从智利、中国和俄罗斯等国进口。

而在电池的各个零部件上,比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这四个锂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件。

欧洲只有巴斯夫和优美科能够提供正极材料,而其他的全部都得依赖进口,而且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

但是在欧盟的规划里,他们是要自己掌握电池产业链的,如果全都从中国进口,那和组装没啥区别了。

NT也只能被迫不断拉扯,最终发现实在没办法,还是得从中国采购。

它的隔膜来自中国的星源材质,电解液从新宙邦购买,负极材料也得从天齐锂业采购,甚至就连工厂内的生产设备也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企业先导智能。

好了,靠着从中国买买买,Northvolt总算是把工厂开起来了。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工厂办起来了,总得有工人干活吧。

Northvolt在欧洲一打听,会造车的很多,但是会造电池的压根就没几个。

整个欧洲的电池产业在这之前,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想要从无到有搭建起庞大的产业,需要海量的人才。

于是他们向欧洲电池联盟求助,结果他们的高管也没办法,反而在会议中透露:在未来两年内,欧洲电池产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80万之多。

NT花费了大量资源,也只为瑞典第一工厂招了1600名工人,而剩下的缺口足足有2400名。

等于说,他们用一半的人撑起了整个工厂,也难怪他们工厂的产能和安全总是出现问题。

除了NT内部的问题外,工厂外部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就是欧美国家老生常谈的各种组织的问题了。

今年一月,NT在加拿大魁北克工厂建设项目时,就因为当地环保组织的阻挠,而被迫停工了一段时间。

理由是Northvolt工厂的建设会破坏当地的森林和湿地。

这种问题可以说说欧美制造业普遍的情况了,无论是Northvolt还是特斯拉、宁德时代,在欧美建立工厂的时候,环保组织都会来薅一下羊毛。

薅完了工会、人权组织等等都会出现。

NT和这组织随便谈判下,都给造成很多时间、精力和成本上的困扰。

接着就是最近几年又冒出来的能源问题。

NT原本已经基本确定要在德国建立第三家工厂了,但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特别是德国的能源价格飙升,导致NT建厂成本变得高了很多,于是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德国的建厂计划。

就这还没完呢!

更让欧盟难受的是美国也来搞事了。

2022年,拜登政府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对电池行业提供了巨额的补贴,力度比欧洲大了很多。

特斯拉原本计划建在柏林的超级电池工厂,都搬回了美国。

NT也看中美国的补贴想要搬过去。

按照他们 CEO的话来说,美国给NT提供的政府补贴相当于德国的四倍,他们“不得不”考虑优先在美国扩张,而不是在欧洲。

这让欧盟傻眼了。

你可是欧洲的“空客”,不是美国的“空客”。

我们真金白银扶持你这么久,你说走就走?那我们前期的投入不是白费了?

于是两者又开始拉扯了。

NT继续索要高额投资,欧盟只能含泪继续给他们钱。

但是欧盟也想明白。

靠他们本土电池人才和供应链,根本撑不起欧洲的电池产业,欧洲电池产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与中国展开合作。

就不说被中国垄断的零部件了,单说成本,NT在瑞典工厂每GWh电池产能的投资额高达近9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在上海的工厂每GWh的投资额只要约3亿元人民币,只有NT瑞典工厂的三分之一。

这还只是投资额,更别说后续的生产成本了。

如此悬殊的成本差距,让欧洲电池企业在与中国厂商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如果按照欧盟的计划,全产业链脱离与中国的合作,那成本更是要飙到天上去了。

于是他们也想明白了,就应该像韩国那样,和中国深入合作。

虽然韩国一直在薅老美的羊毛,但是在电池上,韩国企业不仅没完全偏向老美的战略,反而不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比如LG新能源与中国雅化集团合作,在摩洛哥共同生产氢氧化锂;接着LG化学又跟华友钴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生产电池材料。

然后又向老美求情,让他们继续进口零部件。

反观欧洲却一直在排斥中国,去年6月,欧盟公布了《新电池法案》,从2027年起,对出口到欧洲的电池,在碳足迹、回收利用、电池“护照”等方面进行了严苛的规定。

这些规定的确让中国电池很难在欧洲生存,但也阻碍了中欧的交流,让欧洲电池供应链很难发展起来。

要电池产业链,还是要汽车转型就摆在了欧洲面前。

因此他们不得不被迫放缓电动车转型。

留给欧洲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好了,我是熊猫,我们下期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58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