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南京大学俞红海教授领衔团队历时三年研制的“中国上市公司颠覆性科技创新评价指数”在南京汇升投资者教育基地正式发布。来自多家知名券商、银行、基金、创投公司、财经媒体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就中国上市公司颠覆性科技创新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一系列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层出不穷,颠覆性创新往往能引发行业的飞跃式变革,重塑行业生态。然而,在这些颠覆性创新技术被广泛接受之前,它们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支持,这对致力于探索新领域的优质创新企业构成了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如何甄别真正具有颠覆性技术的企业,并有效引导资源流向创新研发,不仅是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课题,更是国家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为了响应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南京大学俞红海教授团队历经三年潜心研究,依托上市公司发明专利文本,基于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成功开发出一套“中国上市公司颠覆性科技创新评价指数”。该指数立足于学术界前沿成果,聚焦颠覆性技术创新,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深入挖掘发明专利文本中蕴含的创新内容和创新程度,并成功识别出具有开创性和深远影响力的颠覆性专利,在此基础上集成考虑企业层面代表性专利创新程度,构建上市公司颠覆性科技创新指数。该指数面向中国资本市场构建了一套更加客观、科学的企业颠覆性创新多维评估框架,有效解决了传统科技主题指数对创新质量和深度重视不足的问题。该指数的应用有助于引导资源流向真正具有颠覆性创新实力的企业,加速重大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发布会上,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项目负责人俞红海教授从全球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出发,深入剖析了现行国内外市场科技创新指数的痛点。他指出,尽管我国专利数量在短短十年间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卡脖子”技术和关键科技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并亟需颠覆性创新成果引领产业变革。因此,如何识别颠覆性创新技术,引导资源向颠覆性创新企业进行配置,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议题。然而,现行的科创指数大多仅衡量了创新的“量”,却难以体现其“质”,无法有效识别真正高质量的颠覆性创新。针对这一现状,俞红海教授着重强调了颠覆性科技创新指数的独特价值:基于上市公司发明专利文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出那些“前无古人”且“后有来者”的颠覆性专利,并据此筛选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创新企业。
与指数一同揭晓的,还有备受瞩目的“上市公司颠覆性科创100强榜单”。该榜单筛选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颠覆性科技创新企业,例如宁德时代、潍柴动力、科大讯飞等创新“领头羊”。这些颠覆性创新表现突出的公司,大多在市场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从行业分布来看,上榜公司主要集中于当前最具颠覆性变革潜力的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反映出当前我国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
该指数的开发与推广,对实现“科技向实力转化、创新向发展转化”的目标意义重大。通过挖掘专利文本中的创新要素,该指数能够成功识别出那些引领行业变革的颠覆性专利,并精准锁定具备颠覆性创新实力的企业。这一创举有力回应了科技金融的关键诉求,为重大原创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提供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坚实支撑。
在随后召开的“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圆桌论坛”上,来自学界与业界的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深入探讨颠覆性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如何有效赋能科技创新等关键议题,并分享了诸多有益的见解。与会专家一致对颠覆性科创指数的理念和技术路线给予了高度认可。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愿同南京大学携手,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颠覆性科创指数在资本市场落地,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上证投教中心张勇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5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