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在金砖国家里的表现,真有点像玩滑梯,一路往下。
原本它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国际话语权才加入金砖的,可随着我国在金砖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印度逐渐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了。
它不仅没想着怎样好好合作,反在多个场合处处与中国作对。很多网友开始猜测:印度是不是打算退出金砖了?
我国的反应倒是挺冷淡,“随便!”。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这个概念最早在2001年由高盛经济学家提出来,最初是指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这些快速不断延伸的经济体。
到了 2009 年,这幅愿景化为现实,金砖国家携手构建起合作框架,肩并肩,旨在挑战西方引领的世界经济格局。
对印度而言,这不仅是一张通往更高国际地位的入场券,更是在与中国的角力中增添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彼时的印度,胸怀壮志未显锋芒,更多是希望借金砖这一东风,悄然站上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细流缓缓向前,金砖国家合作的河流并未按印度期待的那样顺流直下。
特别是当中国这艘经济巨轮加速前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时,印度心中的涟漪变成了波澜。2010 年,南非的加入拓宽了金砖的版图,同时也放大了成员国间经济实力的参差。
中国,凭借其坚不可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引擎,迅速在金砖集团中领航,相比之下,印度的脚步似乎显得迟缓。
原本寄望于金砖舞台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印度梦想,逐渐在中方的耀眼光芒下显得黯淡。
于是,一股对中国的微妙情绪,在印度心中暗暗生根发芽。
对印度来说,和我国之间的矛盾好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由来已久,1962年的中印战争给印度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至今双方仍在争夺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所称的藏南地区)等敏感地区的控制权。
每当中印关系紧张时,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就会被重新拿出来激化矛盾。近年来,加勒万河谷的冲突更是让中印关系跌入冰点,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反华情绪愈演愈烈。
金砖国家的合作在此背景下,变得更加复杂。
印度怀抱希望,梦想在这一联盟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却发现随着中国巧妙运用金砖平台,多边合作的棋局中每一步都加深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版图,这让印度意外地站到了一个略显为难的立场。
于是,印度选择了一条策略,在金砖内部更多地与中国意见相左,力推抵制人民币结算体系,同时积极倡导卢比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流通。遗憾的是,这一系列举动非但没有如愿收获盟友的广泛声援,反而不经意间,在金砖的大家庭里,印度自身的影响力被悄悄稀释了。
印度的经济与外交博弈
经济层面上,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仿佛织入了一缕 “剪不断理还乱” 的情愫-既是竞争对手,又彼此依存。
它们虽在政治与军事领域偶有风起云涌,但在经贸往来上却书写着一篇持续增长的叙事诗。
截至 2022 年,两国贸易额冲破千亿大关,中国稳坐印度进口的头把交椅,尤其在科技产品、精密电子元件及工业机械领域,印度对中国的依靠,如同江河汇入大海,深刻而不可忽视。
印度虽心存 “独立”,欲斩断这经济纽带,但现实是,替换掉中国这一庞大供应链,目前只是一纸空谈。
面对民间民族主义情绪的汹涌,莫迪政府展现出了强硬的姿态,一系列政策剑指中国企业的在印扩张。
手机应用遭大规模屏蔽,中国科技企业在印度 5G 领域的脚步更是被暂时冻结。
对此,印度还探索推广卢比结算机制,试图在金融交易中减轻对美元及人民币的依赖。
而这些动作更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并未从根本上改写印度经济对华贸易的依赖剧本,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高端技术领域,中国商品仍如血液般流淌在印度经济的脉络之中,不可或缺。
外交上,印度的策略更是左右摇摆。它一面在金砖国家的框架内忙碌穿行,暗暗发力推动议程,期许借由深化与其他成员国的联系,微妙地减弱中国在组织内的领航角色。
另一面,则在世界舞台上与西方强国紧密牵手,尤其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中,印度看到了一个借力打力,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影响力的舞台。
美国亦是热情满满,力邀印度共舞,因为在美国与中国这场全球影响力的拔河中,印度成为了美国不可或缺的 “平衡木”。
如此游走于两端的外交策略,使得印度在金砖国家的圈子中显得颇为另类,它不愿全然依附于中国,也不愿轻易舍弃西方世界的温暖怀抱,这场微妙的外交探戈,让印度的身影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愈发耐人寻味。
中印边境冲突
中印边境冲突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一根刺。自1962年后,两国的边境争端就从未平息。
尤其是在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度又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这场冲突不仅让印度军方颜面尽失,还点燃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反华情绪烈焰。
媒体的镜头与笔触,如同夏日的热浪,席卷全国,将 “中国威胁” 绘声绘色地播撒在每一个角落,挑动着民众心中那根敏感的弦。
街头巷弄,抵制中国货的浪潮翻涌,一些情绪激昂的场景中,中国产的电子产品不幸沦为牺牲品,成了不满情绪的释放口。
莫迪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份情绪的价值,乘势而上,将 “印度制造” 战略推至风口浪尖,意图以此为契机,缓解国内经济的燃眉之急,同时逐步削减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印度制造业的羽翼尚未丰满,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与中国的差距犹如鸿沟。
尽管政府大刀阔斧,禁用了大量中国 APP,设限中国资本的流入,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并未因此缩水,反倒是印度发现自己在电子元器件、高端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对中国的依赖依旧牢固,短时间内难以割舍这份 “中国制造” 的依赖,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莫迪的民族主义政策也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陷入尴尬。特别是在金砖国家的扩员问题上,印度一再反对新成员的加入,尤其是对那些穆斯林国家的态度更加谨慎。
莫迪政府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在国内深受支持,在国际上却引发了不少质疑。随着越来越多伊斯兰国家加入金砖,印度在组织内的孤立感愈发明显。
被孤立的印度
印度在金砖国家中的地位逐渐变得尴尬,特别是在金砖扩员之后。新成员的加入,使得印度原本就感到脆弱的影响力进一步被削弱。
印度面临的不仅是被国际话语权边缘化的隐忧,还有新加入的伊斯兰国家对其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的警惕,这无疑为其外交棋局平添了几分棘手的挑战。
莫迪政府在本土凭借着鲜明的民族主义旗帜收获了广泛民意,但在金砖国家的多边外交场合,这份强硬的民族色彩却似乎成了不合群的标签。
尤其在探讨货币结算机制的棋盘上,中印两国的分歧如同楚河汉界,分明可见。
中国积极推广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地位,而印度则极力主张卢比的国际舞台,试图以此减少对外部支付系统的依赖。
但由于实力悬殊 ,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国际信用背书,印度的这一努力并未赢得众多共鸣。
于是,印度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既不甘心受制于中国引领的游戏规则,又在金砖伙伴中寻求不到足以扭转局势的强力支援,这让印度在金砖框架内的位置日益显得孤立无援,每一步外交行动都充满了微妙与考验。
处于对抗偏执中的印度
从经济角度来看,印度的退出或冷淡态度对其自身未必是好事。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为印度带来了廉价的能源供应,特别是在俄罗斯遭遇西方制裁后,印度通过金砖平台获取了大量的折扣石油。
金砖国家内部的经济合作项目还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跨境铁路和能源管道,这对于印度这样一个不断延伸中国家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金砖国家机制还为印度铺设了一条,与世界上其他生机勃勃的新兴市场伙伴共舞的通道。
在全球经济的广阔画布上,尽管发达国家如 G7 依旧执笔描绘着许多重要篇章,金砖国家却犹如一方崭新的舞台,让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得以登台亮相,唱响自己的主张。
通过金砖的集体合力,印度能够为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型贡献力量,为同样身处全球南方的各国兄弟争取到更多在国际谈判桌上掷地有声的话语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金砖不仅是合作的桥梁,更是印度提升自身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支点。
假若印度决定转身离开金砖舞台,或是在其中持续扮演消极角色,它恐将错过与这批活力四射的新兴经济体携手共进的宝贵机遇。
印度正通过强化与美日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纽带,冀图在亚太地缘政治棋盘上构建一道制衡中国的防线,但这片合作天地更多聚焦于安全防务,难以全面填补金砖框架下那片丰富的经济合作版图。
与此同时,印度若过分偏向西方,可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群体中的影响力与认同感会悄然流失,导致其在全球南方议题上的话语权重减轻,原有的那一席之地,也可能随之黯淡。
简而言之,印度的国际脚本若如此演绎,其世界舞台上的角色,难免面临由明转暗的风险。
结语
所以说,摆在印度面前都路并不难选,但摇摆不定最终绝对占不到什么大便宜。
未来,印度能否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将决定它在全球舞台上的位置。退出金砖,或许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5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