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江卿昇
前言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在这个领域,有一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罗尔斯·罗伊斯。
这家百年老厂,曾经是航空发动机界的当之无愧的王者,然而最近一则消息却让业界震惊,这位“王者”竟然要在中国建厂,还承诺将生产线搬来我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无奈之举,还是战略布局?
罗罗公司的百年沉浮
说起罗尔斯·罗伊斯,不得不提其辉煌的历史,这家公司成立于1906年,最初只是一家汽车制造商,谁能想到,它后来会成为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巨头?
一战期间,罗罗公司抓住机遇,开始涉足航空发动机制造,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公司的命运,在二战中,罗罗更是大放异彩,其生产的“默林”发动机为英国皇家空军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风光无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进入21世纪,罗罗开始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崛起带来了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更要命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航空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航班大量取消,新飞机订单骤减,罗罗的营收断崖式下跌,一时间这个百年老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就在业界纷纷猜测罗罗何去何从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罗罗要在中国建厂?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中国要出手相助这个老牌航空巨头吗?
中国航空梦
说到这,不得不提中国的航空梦,要知道航空发动机可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
长期以来,中国在这个领域一直是“有心无力”,我们有雄心壮志,却总是在关键技术上卡脖子,特别是大推力发动机,更是让国人揪心。
但近些年,情况开始有了变化,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比如太行发动机系列,已经能够满足部分军用需求,这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承认,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填平的。
于是中国开始了一场艰难的平衡行动,一方面我们大力推进“两机”专项,全力突破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关上技术引进的大门。
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毕竟闭门造车不可取,但一味依赖外国技术也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要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之间找到平衡点。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罗罗公司抛出了橄榄枝,他们不仅要在中国建厂,还承诺将部分核心生产线转移过来,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有人持谨慎态度,担心这会影响我们的自主创新,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看待罗罗公司的这一举动?
航发巨头的战略布局
要理解罗罗公司的这一举动,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决定,而是整个全球航空产业链重塑的缩影。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在推动这场变革,航空产业,作为高度全球化的行业,自然也不能幸免。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未来20年预计需要近8000架新飞机,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航空公司垂涎三尺。
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从简单的零部件到复杂的子系统,中国企业正在航空产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面对这样的形势,罗罗公司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在中国建厂,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抢占先机。
但是罗罗公司的考虑恐怕不止于此,要知道航空发动机可不是一般的工业品,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过度依赖单一供应链的风险正在凸显。
因此罗罗公司此举很可能是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通过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他们可以分散风险,增强供应链的韧性,这样一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罗罗都能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当然这种战略布局并非没有风险,技术外流的担忧、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挑战,这些都是罗罗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显然在罗罗的权衡中,机遇大于挑战。
那么对于中国来说,罗罗公司的这一决定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在这场全球产业链重塑中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对罗罗公司的援助了。
双赢还是陷阱?
说到中国对罗罗公司的援助,可就有意思了,这事儿还得从2020年说起,那年疫情肆虐,航空业遭受重创,罗罗公司也不例外,一度陷入财务困境。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伸出了援手,具体做法是,中国国有航空公司集体出手,向罗罗公司采购了大量发动机和相关服务,这一举动,无疑给了罗罗公司一针强心剂。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的援助,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这是一种战略投资,通过帮助罗罗度过难关,中国可以在未来的合作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要知道国内很多飞机都在使用罗罗的发动机,如果罗罗倒下,受影响的可不只是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航空产业链。
然而这种援助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自主创新?会不会让我们在核心技术上更加依赖外国公司?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分寸,如何在合作中学习和提升。
事实上,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不断超越的历史,从仿制到改进,再到自主研发,每一步都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和学习。
罗罗公司在华建厂,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学习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是如何生产的,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制造能力、管理水平都大有裨益。
当然我们也不能幻想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得所有核心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还得靠自己攻关,但是有了这样的实践基础,我们的自主创新无疑会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但是这场合作仍然需要万分的小心,虽然我们中国确实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但是不要忘记之前中国向罗罗公司抛橄榄枝的时候,罗罗公司的做法。
结语
罗罗公司现在转变态度,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两者属于双赢,我国需要技术,而罗罗公司通过这次合作可以缓解财务上的压力。
两者不管对于谁,只要中间没有别的心思,相信合作的道路可以走的越来越远。
参考文章
华夏时报在2024年5月31日《罗罗开启十亿英镑产品升级计划,在华新建维修厂2026年投运》的报道
观察者网2020年5月22日《罗罗、通用相继宣布巨幅裁员,将最终角逐CR929订单》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