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绷不住降息,这对中国将会造成哪些影响?美国宣布降息50个基点后,大量的房地产从业人员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美国这轮降息将利好中国的楼市。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具体来分析。
美国的降息,预示着美国弱美元时代的来临,这和之前美国为期两年的11轮加息的强美元时代是相对的。
强美元时代,顾名思义?就是美元非常强劲,主要包括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经济基本面的优势、以及美国政策的国际影响力。说白了,就是美元霸权地位突出。
而弱美元时代,则反过来了,它将意味着美元霸权面临极大的挑战。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美国降息真的是他们绷不住了,这或多或少意味着在这一轮的中美博弈当中,美国暂时处于弱势地位。
美国具体是怎么绷不住的呢?一开始,他们是想用加息去收割全世界的财富,以前他们也是这么操作的。
但是,他们这一轮加息他们维持不住局面了,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35万亿美元的债务,这部分债务每年产生的利息就高达万亿美元,比美军的军费都高。另一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和工业指数全面下滑,经济萎靡不振,就业率持续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加息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美国只能在还没捞到大鱼的情况下被迫停止加息,而改为降息。
长远来看,美元降息对中国是利好的,但短期内,这种利好局面不会太明显。因为毕竟美元降息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所造成的影响,也需要一定时期才能显现。
具体美元降息,将对中国的哪些方面造成影响,我们分三方面进行展开。
第一个方面:中国楼市。
说美元降息对中国楼市完全没影响,那肯定是错误的。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即便美国加息,我们不加息,美国降息,我们也不跟着降息,它对中国的实际影响还是在的。
很简单,因为美元降息意味着美国银行的钱一定会外流,尤其随着后期美元降息的持续,这是一定会出现的情况。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是,美国会设法阻止大量的资金跑到各国,尤其跑到中国。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方式来阻止资金流到各国,尤其流到中国。比如制造各种崩盘,之前美国的银行倒闭潮,和股市的被做空,以及各种大公司的大股东减持股票等等,就是他们通过崩盘去消灭流动资金的方式。就是让你无法完全地将资金从美国带出去。
实际上,无论美国采取多少有效措施,只要他们开始降息,就一定会有大量的资金跑出去。那么,这个钱去哪里?有几种可能,流到美国的股市,流到黄金市场,流到各种投资领域。这些资金,一定会有部分会流到中国,中国的楼市肯定会有资金流入。这就是大势,大势来了猪都能起飞,何况中国的楼市它再怎样,它也不是猪。
当然,具体有多少会流到中国的楼市,目前并不清楚,我们只能说是一定会有钱流入到中国的房产。之前,有专家进行了推测,居然还推测到了美元加息后可能流入中国的资金,他们的预估数额是1万亿资金,当然,可能没那么乐观,但应该差不多。而且在这期间,人民币还将升值10%左右。
但你说这部分资金的流入会不会让中国的楼市再度起飞,那对不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生育率在那里,而且大家对楼市的信心已经没了,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信心就是金子,你缺了这个东西,是很难再起来的。
而且,中国的楼市才刚开始跌,根本还没到底,既然没到底,那即便有资金注入,它也不可能再度起飞。
美元加息对中国楼市的可能影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的房子的房价会被稳住,不会再跌。而其他城市则相对而言,不会有影响,该跌的照样跌。
当然,美元降息,如果中国跟着降息,那房贷利率势必会跟着下调,届时,正在还房贷的人群每个月要还的房贷势必会减少几百甚至上千。
第二个方面,中国的股市。
前面我们提到了,不管美国采取多少措施阻止资金流出,也一样会有大量资金流入到中国。这部分钱,有部分是会流入中国股市的。
加上现在的舆论一股脑儿地宣传美元降息对中国如何如何利好,这样就会有很多的人会将钱投入到股市里边。尤其,相比房地产一次投入最少也是几十万起,投入股市几千块就起步了,这就不排除会有大量的人会因为舆论,也因为美国流出的资金流入中国股市而往股市里扔钱。那这种情况下,股市是肯定有一轮涨的。
但能涨多久,涨到什么程度,还是得看资金流入情况,和舆论的情况。
第三方面,美元降息会造成中国通货膨胀。
美元降息导致的资本流入中国,本质上是导致中国的货币增加,可市场上的商品却还是那么多。这就势必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这很容易理解,资本流入,一定会刺激国内资产市场,如股市和债市,但它同时也会带来资产泡沫的潜在风险,如此,出现二次通胀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一方面资本流入推高资产价格,进而传导至实体经济,引发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美元走弱。进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大国,将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美元降息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它将带来的通胀压力,可能会影响到每个人。
在机遇和挑战同时来临之际,中国需保持冷静,积极应对,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