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第一, 研发第一, 单车利润第四! 比亚迪究竟想不想赚钱?

12缸汽车2024-09-20 17:03:06  75

前段时间,小米亏本卖车而被质疑为“倾销”,引发关注,由此可窥见,复杂的财务数据并不是可轻易读懂其中的逻辑的。

拆解开来,营收、利润、销量、研发等等,一项数据出现短板,木桶效应随之应验;综合起来,其中,平均单车利润的高低隐含了一家车企的财务状况,甚至是发展与走向。

平均单车利润低:赚得不多,给得多

上半年国内主流车企中,在营业收入这一块,比亚迪以3011.3亿元排在第一位,与第二名上汽的2846.9亿元拉开一定距离,与第三名吉利的1073亿元有近乎2000亿元的差距。

净利润方面,比亚迪达到了136.3亿元,同样高于其他车企,虽然有钱赚,但从平均单车利润来看,赚得实在不算多。

上半年,长城销量56万辆,平均单车利润1.28万元,位居第一;吉利、理想分别以1.11万元、0.9万元位居第二、第三;比亚迪虽然拥有天文数字般的营收,和远高于别家的销量,但平均单车利润仅有0.85万元!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距?我们都知道,比亚迪得以迅速占领市场,绝对要归功于DM技术,在这项插混技术的支撑下,比亚迪实现了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也因此比亚迪必然有个非常明确的对标——合资品牌。

对于合资的平均单车利润,一直以来都是“公开的秘密”, 主要依靠10-15万级市场走量的合资品牌,多年前就已实现了平均单车一万多元甚至更高的利润,即便而今被中国品牌压制得紧,依然“有利可图”。

加价不止、暴利不断,合资品牌轻松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更何况,消费者又常是以昂贵的价格,只能享受到落后于国外市场的技术。不合理的格局,需要有人打破,比亚迪“赚得不多,给得多”,自己利润少一些,消费者实惠多一些,格局则由此生变。

单车利润低,但研发投入高

总让人痛心的A股,又总能找到一些惊喜。

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排在前十的且与汽车行业有直接关联的,仅有两家,即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其中,比亚迪更是以高研发投入成为A股“研发之王”。

一个细节是,位居前十的多为央企,而坐落于鹏城深圳的比亚迪,虽为民营企业,但凭借多年深耕新能源行业的底子,迅速脱颖而出。

另外再看上半年国内主流车企,研发投入方面,比亚迪201.8亿元,是上汽的两倍之多,更是上汽、吉利、长城三家加起来亦无法企及。

我想说的是,研发投入和利润相挂钩,比亚迪之所以平均单车利润偏低,除了硬刚合资给到用户最诚意的价格,还有就是比亚迪常年不吝大量资金投入研发。有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今的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有时候甚至是同期净利润的几倍”。

另外,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接近1500亿元!

固然,高额的投入,也有相应的回报。恰逢北京奥运的2008年,比亚迪第一代DM技术横空出世,时至今日,已然发展到了第五代,凭借新一代DM技术,比亚迪旗下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的表现愈发突出,而用户越来越相信比亚迪,以及比亚迪有足够的底气抗衡合资品牌,皆源于“技术”二字。

众多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研发投入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平均单纯利润,但比亚迪也获得了更多用户的信赖。

不是不赚,而是实现更广的布局

当然,作为一家企业,利润当先,没有利润活不下去;但同时的,作为一家企业,长远规划更是重要,目光不长远则走不远。在这期间,不得不说比亚迪将“降本增效”诠释得合理。

比如上游材料,即锂电池上游材料电池级碳酸锂,据悉从最高的每吨60万元,到前一两年的每吨10万元,跌至上半年的每吨6万元。

需明白的一点是,比亚迪手中有市场份额仅低于宁德时代的王牌弗迪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必然使得锂电池成本大幅度降低,凭借比亚迪稳中有升的销量,完全可以降本增效之余,实现更高的平均单车利润。

但是,上游降本是大环境所趋,赢得广大用户认可才是比亚迪的首要目标,作为一家造车企业,理应将省下的这些“本”普惠到用户身上。

再比如说,比亚迪在售插混车型全系标配 12V 磷酸铁锂启动电池,这里边就增加了不小的成本;还有就是前文提到的旗下车型皆陆续搭载最新一代的DM混动技术,体验更好了,经济性更高了,但消费者所花费的成本并没有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理应也要提升,消费者理应享受到更优秀的技术,车企也应该做到“加量不加价”。

实话实话,给到了诚意,还得保持财务状况良好,这颇为矛盾,也是一件难事。这里,就极为考验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无论是上游材料价格下降,还是加量不加价,比亚迪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最终还是归功于优秀的成本控制。

以比亚迪这家企业来看,电池起家,遇到新能源风口,推出更多的符合时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顺风顺水的背后,有赖于坚持“十年如一日”的研发理念,以及合理的、高效的规划。由此,得以普惠用户之余,实现摧毁合资城池、冲击高端化、走向海外等更广的布局。

最后

确实,单拎出一项财务数据,我们很容易误解一家企业;将多项财务数据综合解读,我们便能理解这家企业。平均单车利润,则将多项财务数据综合了起来,让我们看到车企的发展理念。

市场,始终是在变化的,过去我们体验到了何为加价,何为高傲,而今在一众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的合力下,从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逐渐赢得尊严;消费者的权益,也应该是在变化的,而这变化应该从车企“暴利”,转变为车企的“普惠”——赢得消费者,才能真正赢得尊严,且走得长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581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