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是影像创作中重要的美学视角,它代表着空间中的一片天地、时间里的一段光阴。表达小镇一直是中国电影生生不息的艺术传统,充满无限可能性。2024山海计划以“回到小镇”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创作者以当代小镇为坐标,挖掘更多在地表达的可能性。
7月中旬,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齐聚广州花都区炭步镇,在拥有超过七百年历史的塱头古村及周边开启了一场驻地超短片创作,用镜头发掘和诠释他们心目中的小镇气质。短短一天时间内,青年导演们单枪匹马“游历小镇”,他们的创作力也得到了极限的开发和挑战。
本期推文特邀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陈嘉祥,围绕成长经历、小镇风格、创作理念等话题漫谈小镇,形成口述文章,文章发表前已经过受访人审校。
陈嘉祥,毕业于广州南方学院和台湾世新大学。师从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李香秀。执导短片《上不了岸的鱼》《流火记》,纪录短片《凋零》《吃苹果不吃梨》。
在六岁以前,我跟爷爷奶奶在潮汕的一个小镇长大,之后被接到深圳念书。在七岁、八岁的时候,我回潮汕的愿望很强烈,每次离开时,也很舍不得爷爷奶奶。到了现在,家乡对于我来说更多是悲伤,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在这个地方离世的。
针对这次山海计划“回到小镇”的主题,我并不太关注人与小镇之间的关系,在写剧本的时候,我也没有刻意思考主人公对小镇的执念。我做的更多是,从这片土地生发出主人公的性格、行为与经历,我希望人物是真实的,他要去做的事情,是因为他恰好在这个地方。在我提交的故事中,少年们也才十五六岁,他们在小镇生活,并不会主动去反思自己与脚下这片土地的关系。
报名临近截止时,我才看到了山海计划的招募,我一直很想有一次拍片的机会,于是马上写了一个剧本参赛。山海计划除了让我对接到一些资源外,也能让我在短期内拍出一部短片,这是两个最直接的作用,也是青年导演非常需要的东西。
参加山海训练营驻地创作时,我的两个朋友成为了我超短片的主角。他们是一对情侣,来到塱头古村听课学习时,我发现他们经常吵架,内容十分有趣。我想着他们吵得蛮有意思的,就想把两人的故事拍成超短片。但我一拿到摄像机坐到车上,他们就不吵了。我设计台词让他们说,拍出来的味道却不同了。所以,最终片子里是没什么台词的,更多是捕捉两人的一种状态,也是一次即兴创作。
对于短片这一表达媒介,我觉得想拍电影,就得先拍短片(此处指的是15分钟以内的短片),短片拍得足够好,才能获得拍长片的机会。在创作时,我会思考一些实用的东西,但我发现短片往往是概括性地表达某件事情。而我又是一个不喜欢概括表达的人,我更喜欢呈现一些琐碎和漫无目的的事情,我觉得这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也在跟短片的时长、表达方式等不断地拉扯。
我在学生时代是拍纪录片的,接下来在创作上也会更偏向于现实主义。在计划上,我觉得做再多的计划也没有用,因为有时候拍片是需要运气的。很多项目复盘后,都能感觉到是不太可能做起来的。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坚持,更真诚地面对自己。
最后推荐一部小说集《仙症》和两部电影——侯孝贤执导的《风柜来的人》和贾樟柯执导并编剧的《任逍遥》。
采访|记者詹锡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