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卉盛锐
受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影响,“纯真年代”书吧创始人朱锦绣回杭的航班延误了。
今日(9月19日)凌晨1时许,刚回到家中她就打开潮新闻读有关“纯真年代”的报道。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朋友圈转发并写了一段话——
可能是我的“盲目乐观”,我和(儿子)盛厦说:“按理说,世事越艰难,人越需要有一处提供情绪价值的地方。我们‘纯真年代’书吧二十几年辛勤耕耘,是具备了这样的功能的,应该是被社会需要的。”
年初,还和盛厦说:“曹工化叔叔曾用里尔克的诗句安慰我们: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可没想到,书吧又一次来到十字路口……(杭州人熟悉的“纯真年代”再次站到十字路口:不卖座的夏天,渴望网回一个春天)
同样读了报道,又感动又唏嘘的是潮新闻的广大网友。
网友陈倩刚认识“纯真年代”爱上了,还推荐给了身边很多的朋友。她觉得,“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纯真年代’是一片隐市桃源。”
“无论如何,都希望‘纯真年代’一直在那儿,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纯真年代’就在那儿。”潮新闻互动评论部当晚值班主任袁华明介绍说,潮新闻首发的“纯真年代”稿子上线后,后台反响强烈,编辑部连夜上线投票,让大家为“纯真年代”的未来支招。
一半的网友觉得“纯真年代”书吧接受网友捐赠与义卖,众筹也是一条出路;16.67%的网友觉得“纯真年代”书吧可以开展知识付费课程或会员服务,跻身知识赛道;16.67%的网友希望书吧聚流量,通过线上直播增加曝光度;另16.67%的网友思路更为开放,觉得书吧可以联名,破圈。
记者整理评论发现,最多的建议是长期众筹。
“书吧经常有签名书。如果分享会这么频繁,可以多请作家们签一些书,可以挂拍卖,设定最高价和最低价,让大家可以随时送出牵挂的机会。”
这位网友工作后有一次专业考试前,特意背着书去“纯真年代”做最后的复习。他记得,那天傍晚的西湖,淡淡的云霞,微微的风,更是安静的夏末秋初。
“别辜负了宝石山店的美景,能不能开个慢直播?打赏就开着呗,就算旅途有曲折,但通过镜头,我们也不会错过‘纯真年代’窗口的风景。”这条提议的认可度也很高。
感动、祝福有之,也有理性派的思考。
一位网友直言,“当下做书店,注定是苦行僧的活。光靠悲情,帮了初一,帮不了十五,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眼下,“纯真年代”的困境,绝不仅仅是一家老牌书店的个案。
今年3月,曾有“京城文化坐标”之誉的风入松书店,在北京大学“南门”外重新开业。风入松书店的主理人丁永勋时常被同行问,书店有未来吗?
对此,他有个观点,“书店”的生命力在能否创造新价值。
看到报道,丁永勋也为“纯真年代”,这家他在杭州几乎每周末都会去坐坐的书店送上祝福。
他认为,在今天开一个书店,可能不是一个“好生意”,但绝对是一个“好事业”。尤其是对于爱读书、享受分享乐趣的人来说,可以创造一个空间,让更多好书与爱书的人相遇。
这也是朱锦绣与盛厦舍不得说再见的点。
从2000年9月创立到今天,“纯真年代”在杭州走过了24年。
推窗见西湖,这家书店是坚守还是止损,一个文化地标的去与留,留给这座城市的思考和震荡仍在继续。
3年前,《钱江晚报》的头版报道标题是《留住一家书店,更是留住我们的纯真年代》。那一次,我们留住了“纯真年代”杨柳郡店,让它绝处逢生。
3年后的今天,“纯真年代”宝石山店何去何从,潮新闻·钱江晚报将持续关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3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