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率和消费力: 从历史数据比较, 看当下的中国和曾经的日本2

互联网产事2024-09-16 15:04:11  77

上一期文章大受好评,这次开这个专题的第二弹。

很多人搞不清楚中国和日本,认为中国不会重复日本的老路。

其实,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所有当代史都是过去史的重演。总结过去历史教训,有利于我们尽快摆脱现实的困境,更好地面向未来。

大部分认为中国不同于日本发展模式的人持有观点:中国由于其内生性的很多因素,比如中央政府强力管制、举国体制发展重点行业、高额返税、隐形产业补贴等,导致中国经济模式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我部分认可这个观点。

但我要强调的是,经济学原理的普适性,并不因为某个单一国家的体制不同,经济原理就发生严重扭曲乃至根本性失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关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论战,就是一例。事实证明,马老是对的。

不尊重社会科学,不掌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只强调片面,强调某些主观原因,就容易栽跟头。而眼下的中国、民生及市场经济,内忧外患,已经栽不起大的跟头了。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缺钱吗?

答案分为两块:

大家看得到的民生领域,没有多少钱投入扩大再生产,企业主都在畏缩保守,看形势苦苦支撑;

普通人观察不到的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信贷端,不缺钱。各种银行诱惑人的营销电话满天飞,我一天能接到1-2个,银行就是拼命想拉你做信贷。

这个特点和日本很像,和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尤其像。

从上一篇文章,大家可以了解到,我对日本90年代的资料掌握很齐全,这是我的知识密集区。我很擅长比较这个时间段的日本和当下的中国。

我就是有种莫名的感觉,从数据流和图表来看,两者很像。就像两支据说关联度很低的股票,前后相隔三十年,走出类似的K线图。

从1990年到2020年,这段时间内,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有美国“广场协定”的负面作用,也有日本三届政府自己调整的想法。

后代经济学家,包括日本本土的学者,统称为“失去的三十年”。

我们再细分:1990年到2002年,这12年,即失去三十年的上半场,我们来看日本市场,它到底缺不缺钱?

不缺钱。

诚然,在调整初期的这12年,日本宏观经济很惨。经济没有增长,利率一塌糊涂。但值得注意的是,这12年内,日本银行的储蓄每年增长了4%-5%,非常亮眼。也就是说,经济衰退的上半场,日本的特征:银行不缺钱。

中国也是这个情况,M1增速>M2,说明大量印钞的差额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银行不缺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1.46万亿元。住户存款在上半年增加了9.27万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了1.45万亿元。

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居民储蓄意愿的持续上升,住户存款显著增加,而企业端信心低迷,不敢借贷。

历经40多年的高速增长,积累的欠账都要还的。

中国经济的失去才刚开始。

第二个问题,何为“消费力”?

假设有三位上海白领,A月薪1万元,B月薪2万元,C月薪10万元。请问三者相互之间消费力差多少?

没学过经济学的人会这样回答:

C月薪10万,消费力是A的10倍,B的5倍。

把单位收入理解为“消费力”。

真实的公式是收入-支出=可控制支出,每月积存下来的个人可控余额约等于消费力。

假设上海一个月租房、交通、吃喝拉撒需要1.9万元,A每月为负。

B支付完毕全部费用后,可支配收入为1000元;

同理可得,C的可支配收入为8.1万元。

消费力比较结果为:

C的消费力相对于A为无限大;相对于B为81倍。

有了这段补充知识后,我们再来细分解剖日本储蓄和储蓄率的关系。

储蓄是你存钱这个动作。储蓄率是你的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部分,和你总收入的比例。

日本银行业储蓄快速增长的12年中,日本中产阶层,比如月工资20-30万这个阶层,是存不下来钱的,因为全用掉了。

而事实是,日本银行储蓄大增,这说明90年代以后,日本存钱推动储蓄率的,和名义上顶了储蓄的统计额度,却存不下来钱的,是两拨人。

简而言之,富人存钱,不投资再生产,也不贷款,但他们的生活水平基本不变;穷人存不下钱,苦苦保住工作,所有消费压缩,消费下行。

在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排名前2%的富豪依然花天酒地,他们保有着消费力。

他们还创造了大量的银行存款,哪怕利息降到负利率,他们坚持存款。这点和中国银行业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无法劝退的存款,无法贷出去的信贷。

可大批没钱花,花不了钱,或者不敢花钱的人,消费力跌到了冰点,迅速引领了消费降级,创造了日本年度流行词“下流社会”(下流是低阶层的意思)和“低欲望社会”。

穷人和富人,在天平的两端,拉扯着脆弱的CPI指数,结果该指数长期徘徊不前。

就是从1992年开始,日本家庭消费增速从8%迅速下降至2%,并在随后的年份中进一步下降。直到2022年,日本家庭消费支出才重新突破了5%的增长。

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下,日本社会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例如,百货业和大型超市业绩直线下降,而百元店(如Daiso,Watts,Cando,Seria)和折扣店(如唐吉诃德,Direct)则开启了飞速增长期。

优衣库和无印良品都是这个时期崛起的,时势造英雄。

此外,日本的消费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细分赛道,例如乳制品、预制菜、饮料等必需消费品,以及小家电、个护、化妆品等可选消费品。

这些品类的增长往往与社会结构变化、消费人群迭代以及产品创新有关。

预制菜的相同点,我不用赘述了吧。

小家电方面,例如英国戴森到了国内,遇到了徕芬、添可、追觅等平替竞品的狙击。

蜜雪冰城号称干掉了喜茶和古茗,但是比它更便宜的“甜啦啦”又起来了。柠檬水只买3.6元,冰淇淋1.9元一支,店就开在蜜雪冰城隔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3053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