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看! 田野里的龙江“新”丰景

央广网2024-09-17 11:20:46  88

央广网哈尔滨9月17日消息(记者陈显春 见习记者李雪)常言道:“八月十五定收成”。眼下,黑龙江丰收在望,到处是完成抽穗的水稻,豆荚愈发丰满的大豆和籽粒已经金黄的玉米。在这片“丰”景的背后,“新”力量功不可没。

良种夯根基

农以种为先。眼下,红卫农场50余万亩水稻陆续成熟,稻浪随风起伏,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今年,红卫农场通过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筛选出18个水稻优良试验品种在农场进行推广种植,推进水稻品种更新轮换,提高良种覆盖率,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红卫农场农业技术人员察看水稻长势(央广网发 厉远 摄)

“红卫农场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所合作在示范区开展了新技术试验24项,新品种展示128个,为探索出最适宜本地区的技术和最适品种提供数据支撑。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水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岩说。

绥滨农场水稻基地(央广网发 李晟 摄)

在绥滨农场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已将稻秆压弯了腰。

今年,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研发推广的龙粳31和由北大荒垦丰种业研发的龙垦2021成为绥滨农场48.69万亩水稻的主栽品种。

“高产、抗逆性强、食味性好是我们近几年选择水稻品种的主要标准。”绥滨农场农业发展部农业科科长李超介绍道。

为了小种子发挥出大能量,绥滨农场还发挥毗邻黑龙江的地理区位优势,引江水进行灌溉,并且借助现代化、智能化农机设备的支撑,对水稻长势进行全程监控,做到病虫害早预防、肥料使用精准化。经技术人员田间测产,今年水稻亩产可达1300斤。

良田是根本

“我家这200多亩地,采取了标准化种植并且施用了有机肥,现在土壤板结的问题明显得到了改善,这地也更有劲儿了!这两年每亩地的产量能增加50斤左右。”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二分公司种植户王帅说。

近年来,八五二分公司通过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不仅解决了由大量粪污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将这些牛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变成了培肥地力的有机肥。

“目前,八五二分公司绿色认证面积达到了8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耕地质量也平均提升了0.5个等级,实现粮食产量增产达到了5%以上。”八五二分公司农业生产部水田部长薛忠海介绍。

八五二水稻收割了(央广网发 张志红 摄)

今年,八五二分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出“黑土保护+绿色农业”的组合拳,采取“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粪肥还田+土壤改良+综合施策”等系列举措,助力农业丰产丰收。

良法作保障

“经田间踏查和实地测产,今年示范田种植的300亩玉米亩产按标准水计算能达到1800斤。我们川南管理区种植的5000亩玉米长势也都非常喜人,从测产成绩看今年丰收已成定局!”在军川农场川南管理区旱田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示范区的玉米种植地号内,植株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管理区技术人员邱勇看着金黄的玉米棒兴奋地说。

军川农场玉米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李晟 摄)

作物种植取得好产量的背后与农场大力实施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年,军川农场将农业生产由传统的“靠天吃饭”升级到“靠数据”“靠科技”要产量。

“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年在做好作物健身防病规定动作的同时,还以田管数据为支撑,对玉米生长进行实施把控,做到发现病害及时防治。”军川农场农机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信延军告诉记者。

北林区组织科技人员观摩学习(央广网发 田玉 摄)

秋收前,绥化市北林区组织农技人员来到东富镇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大豆科技示范园区及太平川镇玉米大豆示范基地观摩学习。基地技术负责人李智慧介绍了田间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施肥方式、肥料实验、四情观测设备、品种试验、沃土耕层实验等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通过科技创新应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今后,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持续加强技术队伍管理培训,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淑娟说。

良机促丰收

大豆摇铃,豆浪滚滚,豆荚饱满,籽粒充实。这是记者在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田里看到的情景。

“园区这大豆长势特别好,再过十天左右就能收获了!生育期比往年延长了五六天,有效增加了百粒重,提高了产量。”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何玉龙拿起一株大豆,高兴地说:“大概有50多个荚,估计今年产量亩产能在540斤以上。”

鹤山农场大豆摇铃(央广网发 朱婧 摄)

作物丰产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应用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加持。

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多光谱无人机都会定期开展巡田作业。技术人员结合多光谱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及田间物联环境信息数据,通过模型算法分析判断大豆的长势和成熟度,在系统管理平台适时分区域启动水肥设备进行智能变量滴灌,按需补水补肥,为大豆提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鹤山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兆凯告诉记者,按照设定的目标产量,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对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温湿度、灌溉用量和作物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创建作物最佳的水分和养分需求模型,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我们已经布设田间物联网设备50余台套,通过智慧农业系统,收集整理了200余万条农事信息。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这些农事信息和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大豆生产的种、管、收等各个环节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变量施肥、高效作业,从而极大提高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对于今年大豆产量,鹤山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寇文生信心满满。

随着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黑龙江现代农业将健步发展,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实现一个个连丰目标。数据显示,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2亿亩。“目前大部分地区长势良好,秋收工作将于9月下旬全面启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2819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