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师傅!”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听到这声呼喊,一位皮肤黝黑、身背草帽的人立刻回应了一声。“喜欢大伙儿叫我‘邢师傅’,习惯了!”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邢杰笑着说。
对于邢杰来说,“邢师傅”不仅是个亲切的称呼,更是一个干了30多年的职业。邢杰从内蒙古农牧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乌兰察布植保站、土肥站、推广站和农技推广中心工作。多年来,他始终不忘服务“三农”的初心,爱岗敬业、持之以恒,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在岗位上干出一项项业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邢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草原英才”等荣誉。他说:“这些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我要继续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戴眼镜的农民
“在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我有责任使脚下的土地成为丰收的沃土,结出累累硕果。”这是邢杰常说的一句话。
邢杰参加工作后,承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增产菌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我主要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下乡蹲点,帮助当地建立增产菌核心试验示范点,并完成试验技术报告和推广工作总结。”邢杰告诉记者,那时的工作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对农民的感情。
“乡亲们称我为‘戴眼镜的农民’。”邢杰说,“我喜欢在田里忙活,心里踏实。”
邢杰曾在兴和县民族团结乡大五号村蹲点,承包102亩水地小麦高产攻关田,并指导5000亩覆膜甜菜种植。他本着“播前培训好、播时指导好、播后服务好”的原则,做到了科学整地规范、播种适时、浇水施肥和病虫草防治及时有效。秋后测产时成绩喜人:小麦平均亩产618斤、甜菜亩产5030斤。这不仅获得农民的称赞,还得到市里的嘉奖。
邢杰心里想的是农民,念的是农业,装的是农村,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农技推广事业不懈努力。面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和难题,他也从不退缩。
邢杰告诉记者,多年前,乌兰察布市开始大面积推广覆膜栽培技术。他作为乌兰察布原农业局选派的50名科技人员之一,赴偏远的察右后旗三井泉乡蹲点。“这是乌兰察布第一次大规模种植覆膜玉米,由于三井泉乡处于积温较低的后山地区,农民普遍认为在那里种玉米肯定成熟不了,抵触情绪非常大。”邢杰介绍。
邢杰与村干部依据当地实际积温和土壤条件,及时制订出覆膜玉米栽培技术方案,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并深入农户家中一遍又一遍做工作,终于说服了农民。当年,邢杰在两个村共承担126亩覆膜玉米种植技术指导任务,取得亩产平均720斤的好成绩。“第二年,当地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大大提升。”邢杰说。
全天候的伙伴
邢杰不愿坐在办公室里等农民来给庄稼问诊,而是每天去田里转悠,主动帮每家每户查看庄稼情况。每当接到农业技术方面的咨询电话时,邢杰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仔细了解各种农田管理措施,剖析出现症状的根源,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平时在办公室很难见到邢杰的身影,他不是在示范基地,就是在农户家中,每天都在奔波。”在同事眼中,这就是邢杰的生活常态。
在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镇史家营村,双丰种植合作社的3000亩耕地线条分明、平整如镜。合作社理事长张金泉说:“长期以来,我们提高土地产量就靠大水大肥,但也带来土地板结等问题。邢师傅向我们推广菌肥、有机肥,指导我们节水灌溉,不仅使合作社的粮食产量得到提升,还改善了土壤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
张金泉告诉记者,2020年,双丰种植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出现跑水等状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给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打了电话。仅仅过了一个多小时,邢杰就来到合作社的田间地头,翻看土壤、检查叶面……经过多次实地调研,邢杰帮助合作社解决了马铃薯种植难题。
在四子王旗库伦图镇,邢杰走村串户向农民传授农技知识,指导农民科学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每次下基层培训完,种植户总有许多问题,我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并在培训后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邢杰说,农时误不得,对个别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他就记下来,随后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争取尽快给农民朋友一个答复。“农民有所问,我必有回应,每年都会新交十几个农民朋友。”
如今,当地农民已经养成习惯,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邢杰。无论多忙、多晚,邢杰都有求必应。农忙时节,他的电话更是成了农业热线。邢杰总是严肃地说:“我本就是农民出身,对庄稼有感情,种地无小事,我还是要自己去看一看。”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邢杰还开始在视频平台发布农技科普短视频。他说:“现在一个解答问题的视频发出去,就能让很多人受益。”
邢杰深知,服务好“三农”还要不断创新农业技术。邢杰带领团队承担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重大技术协同项目“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绿色高效集成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指导有关旗县围绕马铃薯节水减肥增效技术,开展多项试验示范内容,以完善马铃薯浅埋滴灌高效栽培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他牵头研发了“一种马铃薯浅埋滴灌新型辅助设备”,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我们还不断创新,探索建立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层农技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链条式技术示范推广服务模式。”邢杰说,乌兰察布市已完成5万亩马铃薯绿色高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其中核心示范片区6000亩,亩产马铃薯7520斤,增产率达15.7%。
多学科的专家
30多年来,邢杰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坚持向广大农民传授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多项农业技术,工作范围不断扩大。
比如,病虫害防控。在全国农业病虫测报网乌兰察布区域站工作时,邢杰连续3年坚守国家专业病虫测报岗位,对黏虫、草地螟、麦秆蝇、长爪沙鼠开展精准预测预报。邢杰还参与了当地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手册编写工作,负责虫害部分。
比如,植保植检。在乌兰察布市大力发展温室和大棚的关键时期,邢杰被借调到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工作。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邢杰发现当地西芹在苗期出现大面积烂根,当即采集发病植株送到有关部门化验,研究防治方法,有效控制了该病的蔓延。
比如,农技推广。邢杰任乌兰察布市土肥站站长期间,带领科技人员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土壤墒情监测、马铃薯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坡耕地抗旱保苗技术集成等项目。其中,邢杰承担的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出身农村,邢杰对农业生产不仅有着深刻的了解,还对农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总说:“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坐在办公室里是不行的,必须把广阔的田地作为实验场;只专注于书本理论是不行的,必须用实践让科研成果挂满枝头;指手画脚、高高在上是不行的,必须与农民蹚泥过水成为兄弟。脑子里要有真知识,心里要有真感情,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农技推广工作者。” (经济日报记者 陈 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1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