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前副总裁: 中国不能光有科学家, 要打破科举观念, 学新技术

谈数码过千里2024-09-14 12:16:32  114

前沿导读

台积电前副总裁,林本坚在一次访谈中谈论到:

一个社会不能光是有科学家,这是不行的,科学要各方面行业去配合。我们中国人有一种科举的观念,我们以为学习是一定要去做官做秀才,这个观念一定要打破。现在有些行业是特别优秀的,有些行业是大家都不想去涉及的,包括父亲母亲,也是不想让他们在这个行业发展。将来我们的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缺陷,缺乏某些方面的一些才能。

学术发展和技术发展

尹志尧曾经说过,在美国的英特尔公司,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华人群体。美国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开发出了十多台高端的芯片设备,其中华人群体贡献了不少力量。

从技术发展以及产业重视程度来说,当时的中国要比美国差很多,导致许多半导体产业的技术人员都选择去往美国发展。美国的科技企业有个非常前瞻性的体系,那就是全员持股。

有了公司的股份,员工会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只有所有持股人一起努力,公司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公司的发展越庞大,给到自己的利益也就越丰厚。而且这种全员持股的公司体系,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竞争对手过来挖墙脚。

在人员的晋升上面,这些欧美的科技企业也并不是像当时的中国那样,只有晋升到企业管理层这一条路。如果是技术工程师出身的人,可以晋升为技术经理、技术带头人等职位,只负责管理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发展,不负责管理公司的其他业务。

现在中国的好多技术人员和企业领导,曾经在国外企业或者中外合资的企业中,都是靠着自己的技术一步步做强的。

中微半导体的董事长尹志尧,曾经在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担任总公司副总裁、技术经理;中国科技部的前部长万钢,当年在奥迪公司是技术经理,只管发展技术,其他的不负责;中芯国际的CEO梁孟松,当年在台积电是研发处长。后来到了中芯国际之后,担任技术CEO,只负责管理整合技术发展的业务团队,不会去参与其他零散的业务管理。

这些从其他企业负责技术发展的人员,来到中国大陆之后,他们有发展技术的经验以及管理团队、技术布局的清晰思路。当这些人带领着中国研发团队发展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我们走弯路的情况,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条适合我们的发展路线。

学术发展和技术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学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还是在于理论体系,用论证的方式来阐述这项技术或者这个产业能不能发展。

而技术发展讲究的是用技术来换取商业价值,搞技术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必须要在以后进入消费市场进行盈利,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发展。

长江存储的董事长陈南翔曾在访谈中说到:中国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面走过许多弯路,本质上我们要发展一个产业,但是之前这个方面都是交给大学、研究院之类的机构进行发展,这些机构往往会把这个发展成一个学术性的东西。我们要进行创新,创新服务创新发展方向,要推出产品,进行商业化发展。

产业链的割裂

林本坚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缺乏某些方面的一些才能。

这样就造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严重割裂,研发团队完成了技术开发,但是下游的供应链没有制造产品的能力,无法将新技术实现市场化,造成死循环。

中国在半导体设计上面的长处很明显,但是在制造上面的短板也非常明显。比如中国纯自研架构指令集的龙芯CPU,制造还是交给了意法半导体;飞腾、兆芯、海思麒麟之前绝大部分交给了台积电,只有少部分成熟工艺的芯片制造交给了中芯国际。

华为之前没有5G手机,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产业链研发射频芯片的企业就那么几家,而且技术发展和设备材料也很落后。国内曾经最有发展前途的射频企业,是天津大学和内部教授张浩合资的诺思公司。

张浩曾经在美国通讯企业工作过,手上掌握着不少的核心技术信息。但是诺思发展了几年之后,刚有点成果,美国就以学术研讨的名义将他引到了美国本土。刚下飞机,张浩就被FBI以技术间谍的罪名给逮捕了,在凤凰机场带上手铐直接被押走了。

张浩被美国强制抓走之后,诺思以及天津大学都在想办法给张浩找律师团队帮他打官司,技术研发已经根本顾不上了,导致中国产业链的射频技术发展非常缓慢。一直到三年之后,国内的射频企业才有了技术前进,实现了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1548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