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知名反华专家、鹰派学者针对中印关系再次发表“暴论”,声称解放军完全无法匹敌印军,印军应该学习乌克兰,进攻中国本土,获得与中国的“谈判筹码”。
印度反华专家:中国在背后捅刀,莫迪政府需要采取更强硬手段
印度知名反华专家布拉马?切拉尼最近在印媒发声表示,当前中印关系“紧张且危险”,中国对印已经构建优势,莫迪政府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对付中国,而不是与之谈判。
印专家表示,中印双方都显著增加了前线的兵力部署,在为可能的战争做准备。中国边境大规模修建与军事相关的基础设施,以设立前线基地、空军基地、后勤仓库营房等。
但是2020年,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后,中国的“背后捅刀”虽然胜利,但将印度“推向”美国,并促使印度进行新一轮的军事现代化,中印关系已经跌至谷底。
印专家认为,解放军很难在战争中战胜印度的武装力量,“解放军没战斗力”,解放军主要依赖义务兵役制,而印度的军队则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山地作战志愿军。
因此,印军实际上应该派遣部队入侵中国,作为对2020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军惨败的报复,从而提升威慑力,这种策略可以增加印度在未来谈判中的优势。
而乌克兰最近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就是为了占领一些可以在未来谈判中作为筹码的领土。这种军事战略行动一直是有意义的。而印度在面对中国“入侵”时,而只选择“被动防守”,而没有通过占领中国西藏地区来获得对等的筹码。
解放军战力不敌印军?印专家睁眼说瞎话
可以说,印专家的文章论点通篇暴论满满、不切实际。要知道中印关系的不稳定根源,在于印度方面这些年在边境地区频频搞小动作,侵占中国领土,那就不要怪边境的解放军强硬反击了,在印度方面的叙事中往往倒打一耙,反诬中国是破坏中印关系并且是主动“入侵”印度的“罪魁祸首”。
然而,从2017年到现在,印军的数次边境挑衅行动均被解放军逐一反制。至于印专家:“中国因为反制印度挑衅,维护国家利益导致印度全面倒向美国的论点”也是无稽之谈。
莫迪政府一向左右逢源,虽然近年来与美国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有合作,但其外交政策历来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战略,印度与美国的其他盟友不同,心气极高,将本国视为世界大国、强国。因此在外交上仍会保持自主性,不可能将自己完全绑定在美国阵营上反华抗中。
此外,其关于解放军士兵没有战斗力,没有实力对付印度军队的观点也是罔顾客观现实,实际上从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到2022年的中印两军冲突事件中,无一不是解放军将挑衅的印军痛击得屁滚尿流。
而且恰恰相反的是,因为义务兵役制,解放军士兵的年龄都是在20岁左右,是士兵的黄金年龄,而印军军队士兵年龄结构臃肿,有相当大的士兵年龄在30-40岁之间,兵员素质和作战能力和解放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此前美媒《外交家》就针对这一问题发文称,印军相比解放军差得就不是一点半点。解放军在兵员素质、年龄、技战术水平、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上全面领先印军,在这种情况下,印军根本不是解放军对手。
主动进攻中国本土?堪称“自杀式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印军若真按照印专家的计策,入侵西藏地区,那真的是将陷入死无葬身之地。今年4月,印军将其装备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派往中印边境地区耀武扬威,没想到出故障坠落到“拉达克”以北地区,结果愣是拖了4个月,印军迟迟无法将这架直升机运回去维修,没有吊运直升机,基建水平差劲得一塌糊涂,甚至没有公路网,载重车辆进不去,到现在还是一筹莫展。
从这件事情上就能够看出印军极差的后勤供给能力,要知道西藏的地理条件要比“拉达克”地区更加复杂,海拔高、气候严寒、氧气稀薄,这使得印军在高原地区进行入侵行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印度军队如果主动发起进攻,将面临物资供应不上的问题,这是致命的,毕竟印军的武器装备弹药都是后勤补给线运输的。但因为青藏高原的恶劣地形,中印边境印方一侧的基建可以说等同于没有,就是只能依靠几条公路线运输,战时根本无法满足前线大军进攻所需。
而对于解放军来说就根本没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基建能力世界第一,长期以来在西藏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大量的公路、机场、铁路和通信网络,极大地增强了快速部署和补给能力,这种基建能力是目前的印度根本无法追赶的存在,也能够保障解放军在战时拥有源源不断的物资弹药。
解放军在战时仅需要出动无人机和火箭炮部队,就能够彻底遮断印军前线的全部交通线,封死印军补给线路。一旦给养供给不上,无论印军向前线堆砌多少兵力,全部都是砧板上的鱼肉,届时这些“瓮中之鳖”要不是成建制举手投降去战俘营吃口饺子,就是被解放军歼灭、或是在高原被冻死饿死,除此之外没别的选择。
总而言之,这位印度专家观点反映出对中印关系和军事问题的肤浅理解和偏见。可以说,如果印度继续在边境上进行挑衅行为,中印关系肯定好不了。至于其企图侵略中国的计策,完全是出于一厢情愿的幻想,也忽略了解放军的实力和高估了印军的实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15429.html